APP下载

“五对接”模式下汽修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探究

2019-12-03嘉兴市海盐县理工学校童叶群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24期
关键词:校本岗位实训

嘉兴市海盐县理工学校 童叶群

1 现有校本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本教材与实际应用脱节。现有校本教材出现“虎头蛇尾”现象,教材样章设计得很好,但是编写到后面,就会出现教材内容东拼西凑、编写不严谨不规范、教材脱离校情学情等现象,致使校本教材与实际应用脱节。校本教材开发不能只靠一个教师孤军奋战,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不仅需要校内教师群策群力,更需要企业技术专家的指点,这样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与现实脱节。校本教材的应用依赖于校本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比重。但是,由于统编教材始终都是教学的主体部分,因而课时安排也是以统编教材为主,而校本教材每周最多安排一两个课时,这种校本教材课时缺失的现象,致使校本教材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有些理实一体的校本教材,由于实训设备不足也导致无法正常实施教学。

(3)校本教材内容枯燥、缺乏活力,不受学生欢迎。有些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呈现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也不利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而学校的教学局限在教室和实验室,约束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与开发,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技术要求,其可操作性较低。

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可以改善现有校本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下面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介绍如何开发更好的校本教材。

2 “六步走”开发校本教材

为了实现所开发的校本教材始终基于工作过程,教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实训》在开发过程中遵循了以下6个步骤。

(1)基于校企合作的组织建立。学校与海盐县恒通汽车维修服务中心等多家企业合作,企业协助学校提供行业技能标准和规范,使得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具实践意义。

(2)基于工作岗位的情境分析。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和行业企业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特点,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

(3)基于职业能力的目标拟定。通过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拟定校本教材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使学生学会识读汽车电路图、能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检测,具有对汽车的简单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的能力、具有汽车维修接待的相应能力等,让中职汽修专业的毕业生能直接顶岗实习。

(4)基于工作任务的方案编制。校本教材的编制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将专业知识分解成3个模块,每个模块由典型的项目组成,每个项目中又包含若干个工作任务。

(5)基于工作过程的组织实施。校本教材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将企业的汽车机电维修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对接、行业岗位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企业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汽车电路故障作为案例,与校本教材的教学资源相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

(6)基于工作情境的修订完善。校本教材经过教学实验,进行反复修订完善,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

3 “五对接”模式下开发校本教材

(1)岗位能力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相对接。根据浙江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在编制校本教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实训》时,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接,每个实训项目以不同类型的汽车电路为核心进行任务实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器工作原理和诊断维修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对汽车的简单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的能力。

(2)行业岗位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的汽车机电维修岗位、面向汽车维修接待岗位和零配件管理岗位。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需要取得2个或以上本专业中级职业技能证书(汽车电工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汽车维修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等)。校本教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实训》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是汽车维修电工,故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将汽车故障电路的诊断和维修作为重点项目融入其中,使得企业岗位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3)企业机电维修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对接。有一些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平时在学校学习比较认真,考试成绩也比较理想,但去企业实习或实际工作后,却发现自己的技能水平达不到工作的要求,该问题的产生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企业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需求是校本教材开发的风向标,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紧贴生产过程,以完成某一生产任务为目标,来体现校本教材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现实性。

为此,在充分调研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新编教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实训》共分18个项目,参照企业生产过程中汽车维修服务流程和汽车机电维修流程,将教学过程分解成:收到任务→咨询(故障问题)→决策(方案制定)→实施(诊断维修)→验收(故障排除验证)→回收(7S管理)等6个过程。将这6个过程再分解成若干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汽车机电维修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

(4)企业维修案例与学校教学资源相对接。校本教材所选择的教学资源,要体现职业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要优先选择贴近实际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知识与技能,重在将汽车4S店、汽车维修企业中的常见维修案例、新设备、新技能等信息引入专业教学中,实现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相对接。

(5)企业岗位能手与学校专任教师相对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大学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缺乏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故校本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制订相关岗位设置与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双工作量要求,即校内专业教师在完成校内工作量的同时,必须要深入企业完成技术学习、对外培训等实践工作。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可以作为外聘教师单独任教,也可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通过校企互兼双向交流的合作机制,增强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4 新校本教材使用成效

(1)整合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新编校本教材《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实训》的使用让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编制的实训项目为参加技能比赛的学生提供了训练内容,实训过程评价表和实训项目评价表使学生更加规范地操作训练,电路故障诊断分析表让学生学会对故障车辆进行诊断和维修。合理、实用的教材内容使高三学生的技能训练方向更加明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自校本教材使用以来,我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从85%提高到98%,实训工资从每月300元提高到1 400元。校本教材共有18个教学项目,实训任务有74个,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2)集合团队力量,夯实了教师的执教能力。新编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使汽修专业教师在实训课教学中更加注重细节、注重规范、注重效率,专业技能水平也迅速提高。

猜你喜欢

校本岗位实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