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图像处理软件对漆画创作的影响

2019-12-02王唯艺

读天下 2019年31期
关键词:漆画艺术创作软件

摘 要:当下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图像处理软件,对艺术创作及表现形式产生了影响。本文试通过对图像处理软件与漆画创作结合的现状分析,探寻图像处理软件与艺术创作的关系,阐释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艺术本质的影响,以及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漆画创作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弊端,探求在漆画创作中如何合理地使用图像处理软件,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呈现更新的面貌。

关键词:软件;漆画;艺术创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便利,各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出现影响了传统艺术创作,也影响了漆画创作领域,从创作的起稿阶段直至制作完成,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改变了人们对艺术创作的认识。也促使艺术创作的手段得到更新。艺术创作随技术变迁,技术进步促使艺术创新,两者相得益彰。

一、 图像处理软件与漆画结合的现状

当前主流的图形图像处理编辑方面的软件主要有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PAINTER、AOTUCAD、3 DMAX、MAYA等等平面及三维制作软件,也有更为简单方便的在移动智能设备上就可使用的绘图软件等。这些软件在绘画创作阶段经常会用到。在近几届的全国美展上,很多传统画种也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的痕迹。

图像处理软件在绘画中的基本运用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对数码相机所拍摄的影像进行一些简单或复杂的后期处理,以符合艺术创作者所需要的形式;二是利用数位板和压感笔等输入方式通过手绘的形式进行创作,这种形式只是把传统的表现媒介转换成最新的显示形式和输出方式,有着传统方式无可比拟的方便和快捷,这也是离我们传统绘画创作最接近的方式,也是本文所推介的方式,能够跟随这种时代潮流的画家如大卫·霍克尼最近的手稿和创作都是运用这种形式来完成的;三是利用计算机程序设定做出一种全新的视觉模式。漆画具有其他传统绘画不具备的工艺性质,而这种工艺属性正好切合图形处理软件的技术性,因此,在漆画创作上运用这些新技术具有其他画种所没有的优势,可以直观地体现漆画制作的过程;我们还可以很方便的通过图层叠加,模仿出多层髹漆最终的视觉效果。而用图像处理软件直接处理数码图片来完成创作稿,并用漆画语言表现的作品也不占少数,这样的“创作”过程不同于先构思再手绘的传统创作方式,多了一些“偷懒”的成分,绘画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性被削弱。要驾驭这种辅助,我们需要厘清艺术创作与合理运用图像处理软件之间的关系。

二、 图像处理软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艺术创作是以艺术家的艺术经验和观念以及长期以来积累的审美体验为基础,借由一定的艺术媒介或语言,把构思中的艺术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作品的自主创造性活动。

艺术媒介又称艺术材料,指艺术家在创作中用于艺术表现的物质手段,每种艺术都有其特定的物质手段。软件作为技术,难以影响既有的物质材料。物性是媒介的固有属性之一,创作者的头脑中也内化了这种物性。鲍桑葵在《美学三讲》中的论述,探讨了艺术媒介的本质:“我们刚才看到,任何艺人都对自己的媒介感受到特殊的愉快,而赏识自己媒介的特殊能力。这种愉快和能力感当然并不仅仅在他实际进行操作时才有。”通过鲍桑葵的观点,我们可以认识到,媒介在艺术家头脑对作品的想象构思的阶段就已经发挥作用,而不是在艺术家将构思表现出来的阶段成为工具的。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已在头脑中确定了艺术创作的物质材料,那么图像处理软件便不会对艺术媒介有影响。

艺术语言指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的创造主体,通过对独特的物质材料媒介的使用,遵从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法,作用于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图像处理软件影响创作者主体的审美法则,因而影响了作品外在形式与结构。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受到了软件处理图像效果的影响,多数采用模拟各种特殊效果来完成所需的视觉效果。比如构图的修改可以通过计算机快速的调整画面结构,达到预想的草图效果,这样可以节约绘制的时间,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画面完成时的最终效果。

1. 图像处理软件改变和延展了艺术创作的产生方式。当今国际画坛中大师之一,大卫·霍克尼,他把自己的艺术生涯扩张到了多个艺术领域中,并且当代科技最前沿的设备也为他所用。大卫·霍克尼在ipad上作画,使用的是“Brushes”这个专门为iPhone和ipad开发的一款绘图软件,“Brushes”的颜色齐全,笔刷多样可调。于有随时作画的习惯的霍克尼,ipad给他带来了很多便利。

2. 图像处理软件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播手段和文化环境,以及更新的视觉效果和画面语言,拓展了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段和思维方式,为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疆域。

3. 图像处理软件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渗透上,如具有CG风格的架上油画作品。同时也促进了數字技术与艺术创作的自身的发展。漆画作为绘画的一个分支,也深刻的参与到这个进程之中。

我们要利用数字技术的强大搜索功能寻找素材,激发灵感、以传统的对事物的观察写生能力,以充满激情的创作欲望,合理的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在漆画中的创作,使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产生琴瑟共鸣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图像处理软件的辅助运用促进了艺术创作的发展,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为艺术创作服务。

三、 图像处理软件对艺术本质的影响

艺术本质是了解“艺术”本身的一种规定性和基本特征的学说。关于艺术本质研究是呈动态变化的,在不同时期和研究背景下有着不同的面貌。

1983年出版的《艺术概论》中:“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但是艺术家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并不是纯客观地摹写社会生活,带有主观意识的加工改造,渗透着艺术家自己的审美态度和思想感情。”对图像处理软件的借用,无疑影响到了艺术家的生产活动属性,和“主观意识的加工改造”的媒介。人类在进行技术实践活动之前都要对该活动的目、过程和结果利用主观意识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宏观的流程和表象,要把这种创作的过程的表象转化为现实,则又要动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对其具体形式进行改造,在此过程中图像处理软件作为科技,是艺术家主观意识加工改造的途径之一,虽不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家的“主观意识的加工改造”。但也会影响“主观意识加工改造”的途径。

对于艺术本质的认识,李泽厚是倾向于情感本质论的。在《形象思维再续谈》中,他强调了在界定艺术的本质中情感的重要意义:“艺术如果没有情感,就不成其为艺术。我们只讲艺术的特征是形象性,其实,情感性比形象性对艺术来说更为重要。艺术的情感性常常是艺术生命之所在。”若情感性是艺术的本质,那么图像处理软件作为技术手段必然不会影响创作者的情感内在,而是影响作品外在形象,既然手段的使用无法影响创作者的内心表达,那么图像处理软件对于侧重于情感性的艺术本质是没有影响的。

“生产美的价值的技术”,是竹内敏雄对艺术的看法。他在《美学总论》中定义了艺术:“艺术是一种生产美的价值、创造美的技术活动。”“可以把艺术规定为创作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的技术,即美的技术。”那么“技术活动”这个范畴包括了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他认为艺术的审美特性及技术特性,共同构成了艺术的本质。既然技术特性包含在艺术本质中,图像处理软件作为一种工具,影响了技术的手段,又影响了技术活动的过程,它无疑影响了艺术的本质。

莫里斯·巍兹说“艺术是无法定义的”,“如果一种概念的使用条件是可以修正的,那么这种概念就是开放的”。他认为,艺术是没有一套且必要的属性,艺术是一个无法定义的开放概念。那么从魏兹的角度上讲,使用任何方式创作的作品则是都不会影响到艺术本质。

综上所述,不同的时期对于艺术本质有不一样的理论,从80年代的《艺术概论》和竹敏内雄的艺术本质观去看,图像处理软件作为一种新的绘画创作手段,是对艺术本质有影响的。而从李泽厚倾向于情感本质论和莫里斯·巍兹“无法定义”的艺术本质论去看,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是不会影响艺术本质的,我们目前无法定义图像处理软件对艺术本质的影响,这需要通过历史的沉淀来验证。

四、 漆画创作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的优势

1. 加快了创作效率,为创作提供便捷的技术手段及工具在注重效率的今天,漆画带有手工艺制作这一特殊步骤的画种,是不太适应当下更注重性价比的市场的。而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更高效率地成画,比如在绘制完成线稿之后,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多种色调的生成,对比不同的色调版本可以很快筛选出自己想要的色调,节约时间成本。

2. “偶然性结果”的形成,创作者借助图像处理软件的某些功能,将图片直接导入,结合简单的命令输入,有概率产生前期无法预料的“偶然性的结果”。由于“偶然性结果”并非由创作者主体的意识所控,因此它产生的效果也在创作者的预料之外。即这类作品不再是由身为“主体”的创作者借助作为“媒介”“的图像处理软件”所创造出的“客体”;而是在图像处理软件作用于创作主体并成为了创作主体之前,就将自身由“客体”转化为“媒介”。且图像软件技术的这一“主体”的产物,能反作用与“创作者”这一个体,为创作者带来创作的灵感。

3. 完成效果更直观,作画时已对画面有把握,漆画需要预埋的特性,使之无法快速地呈现最终效果,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在稿件创作过程中就预设画面的最终效果,让作者对画面的效果有更准确的把握,降低出错的概率。特别是对于刚开始进行创作的“新手”,在绘画创作的初期,创作者会有大致的方向但没有设想具体画面,于是创作到后期会觉得画面与自己设想的效果有差距。而草稿经过图像处理软件的处理整合后,会有一个近乎完整效果的画作样貌的呈现,画作的趋势效果可以把握在创作者手中。

五、 漆画创作中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的弊端

1. 科技在绘画创作上的过度使用会削弱艺术价值,即使图像处理软件在快速发展,但它也是永远不能代替传统绘画创作的。法国画家保罗·罗什便在摄影发明后就发出著名断言:“从今天起,油画死了!”然而之后的一些印象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的产生,证明了绘画艺术依然存在并且走出了新道路,那是因为创作者对世界的看法需要不断更新的出口。图像处理软件存在着时效的问题,如果在漆画中滥用图像处理软件,人们观察画作后就知道画面是使用便捷的途径获得的。即使是没有绘画基础的人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在同一照片上进行一样的操作也能得到同样的画面,这个过程并非绘画创作。随着这种“作品”的增多,大众也就慢慢地对这种技术失去了新鲜感。艺术价值也在慢慢的降低。

2. 侧重制作性,不利于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过度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处理画面,纯粹的绘画语言在观者眼中会被削弱,运算的痕迹会在画面中凸显,当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关注点就会从作者本身的思想表达,跳跃到这幅画是如何技术处理,或是漆画表面材质的层面上。照相术为很多肖像画家提供了便利,而弗洛伊德坚持用写生方式创作油画。他说,照片只能提供光线的信息,对他的创作并无其他帮助。写生的表达方式使弗洛伊德的创作带有他自己的情感和独特的语言,作品体现了客观事物的绝对的纯粹和真实。

3. 对创作能力的影响,在创作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善于从自然中吸取灵感,在创作中融合自身体会。若在教学中过早地接触或是不加节制地使用图像处理软件,会助长学生的懒惰的习惯,导致对画面主动地进行分析和创作的能力减退。学生把创作最重要的构思步骤寄托在图像处理软件上。创作就变成了单纯使用软件调试图片,也不再注重自身对事物的第一感受,形成的画面也就失去了它的灵魂。

总之,图像处理软件的运用对于艺术创作也是把双刃剑,合理适当地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有助于漆画的创作,较好地把握画面效果。而不合理或是过度地使用图像处理软件,不仅会使画面缺乏“灵魂”,而且局限了作品的形式还消减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创作者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在画面中的前提下,再使用图像处理软件“优化”画面效果,才是最佳的操作方式。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写组.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37.

[3]彭琛,马春明,周松竹,薛睿韬.大学艺术鉴赏[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出版社,2010:7.

[4]鲍桑葵.美學三讲.周煦良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31.

[5]孙兰美.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李泽厚.试论形象思维[J].文学评论,1959(2):101-117.

作者简介:

王唯艺,福建省厦门市,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漆画艺术创作软件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有趣的识花软件
宁波市江北区洪塘实验学校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最佳工艺奖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
如何在智能手机中安装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