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影响探究

2019-12-02严志凯

读天下 2019年33期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囊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在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作用愈加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缓和价值冲突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个体价值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是塑造个体社会化的关键内容。本文笔者从自己日常的教学经历出发,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简要地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性发展;青少年

一、 引言

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需要个人以及社会等多方因素的参与与共同作用。对于青少年个体而言,他们自身的生理素质以及自我意识和个人需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性发展的进度。此外,对于小学生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自身的生理以及心理还很不成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比如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等不同的媒介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但是,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直接决定其未来迈入社会之后的方向,也是青少年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强大后盾。对于教师而言,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当中占据核心地位,并起到决定性的指导作用,直接反映社会主义最基本以及最稳定的社会关系,是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当中最核心的组成。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影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思想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一可以促进青少年社会性的积极发展,引导青少年培养健全意识以及端正的思想价值观念。其二对于处于人生转折阶的青少年来说,其各方思想意识还很不成熟,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可以避免学生受到西方错误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为人生的更好发展提供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分为三个层面:营造富强、民主和谐社会的国家层面;自由、公正、平等的社会层面;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公民层面。这三个层面覆盖了我国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多个维度,为个人践行社会以及人生价值观念提供有效地指导。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未来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简单的一种理论,而是在无数的实践过程中被提炼出来的,它更加贴近实践,并用来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的价值理念,是一个从小到大的思辨过程,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这种价值追求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存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中,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实现的。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一) 对青少年日常生活规范社会化的影响

日常生活规范主要是日常的衣食住行,维持日常生活的规范需要学生遵循各种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要想真正在小学生群体当中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知与领悟。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应当从细节入手,抓住各种时机和场合,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与场景。比如数学教材中一些动手分橘子和水果以及逛超市等教学案例,从分橘子来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品德教育的案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动手自己分橘子,在分完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分橘子的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每个人分一样多。”当然也有同学会说不一样多,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弄清楚学生分不一样多的原因,曾经在笔者的课堂上,一位学生说回家分橘子,应当把最大的那个给爷爷,因为爷爷生病了,应当多吃一点。从这些小案例着手,规范学生日常生活的规范化。

(二) 对青少年伦理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青少年作为新的一代,其自身的伦理道德意识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道德社会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地伦理道德观念,是一种道德的自我认知以及道德行为的社会化。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中倡导的“友善”,在人际交往中懂得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比如在三年级下册中,有关于“美化我们的小天地”的教学实践,此次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高学生手脑协调。如果一个学生自私自利,那么其肯定不会做出乐于助人的事情。比如在一道应用题当中说到:“在一次郊游当中,班级之中一共有40人,租了3辆承载9人的车辆,剩下3位同学,请问这3位同学应当怎么搭乘才能最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提问:“这3位同学可以不去吗?”学生回答:“不可以,我们都去了,郊游那么好玩,他们肯定也想去,我们不能这么自私。”对于这一问题,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教师可以给出适当地点评,鼓励学生做事情应当考虑学生的感受,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班级当中形成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意识。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多元化社会观念的影响下,社会上充斥着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这些消极的价值观对于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健全的学生制造障碍。为了将青少年按照社会确认的价值观念改造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当创新思想价值观念,以全新的视角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教學环境,以教材为载体,联系生活实际,用真实的案例启发学生社会性意识的形成。同时,还应当避免单纯地“说教式”教学,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活动中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郁有凯.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化教育[J].青年探索,2019(3):64-72.

[2]田文,艾怡静,马贝贝,孟牒.运用自媒体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J].科教导刊(下旬),2018(8):69-70.

[3]王永智,李娜,曹富艳,卢哲,王牡丹.民族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与核心价值观认同践行研究——以甘肃GN藏族自治州的调查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18(4):60-68.

作者简介:

严志凯,贵州省六盘水市,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新民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社会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