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2019-12-02王文功
摘 要:初中阶段,体育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应重视体育教育,能够充分享受体育活动、提高自身素养。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体育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如何培养初中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综合素质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希望学生能够加强体育锻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是很多初中生承担着沉重的学业压力,不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体育教师应让初中学生发现体育课程中的趣味性,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
一、 明确动机,激发运动意识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是他们认为体育课仅仅是释放压力的方式,没有认识到体育在提高身体素质、锻炼体育技能方面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对自己的积极作用,从而能够用热情投入到体育运动中,萌发运动意识。
例如,在一次体育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体育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有的学生说,有的人很喜欢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进行体育教学能够让他们拥有更多运动技巧,能够在竞技中获胜;有的学生说,体育能够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强壮,不容易生病。我对同学们的言论进行了表扬和肯定,并补充到,体育能够让人的身体素质更好,身体更加灵活、动作更加协调,免于疾病的苦痛,与此同时,还能够让人具有坚毅的心理。尤其是对初中生来说,体育能够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初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过我的补充,学生对于体育的重要性实现了更加透彻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动力。
二、 引入游戏,鼓励学生参与
初中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还处于比较浅显的阶段,在教学中一般盲目跟随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而没有发现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较低。教师可以适当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实现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拥有主动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一次篮球基本知识的训练中,我让学生进行运球练习,但是很多学生认为这样的训练非常枯燥,尤其是一些已经掌握了一些篮球技术的男生,在进行运球训练的时候会存在心不在焉、跑神等问题。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运球训练中找到乐趣,我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先进行小范围的训练,然后进行小组间的接力运球比赛。学生听到要比赛,非常开心,一些篮球比较好的男生主动担任了小组长的身份,带领组员们共同训练。在小组比赛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运好每一个球,并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赢得共同的胜利。在运球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了体育运动的刺激与快乐,对于体育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其中。通过引入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感受运动的魅力。
三、 组织活动,丰富教学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长时间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感觉非常乏味。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體育运动的新意,在体育的世界中不断进行感受和探索,从而实现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积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让学生在不同模式中实现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为了能够训练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我采用了多元智能的教学模式,不仅重视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还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语言能力、智力水平、意志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热身环节中,我为学生播放具有韵律感的音乐,让学生跟随着音乐节奏进行运动,提高学生身体的律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规范的教学语言,并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体育运动中,我对学生的意志力进行训练,希望学生能够勇于突破自我,获得更高的挑战,从而实现心理素质的发展……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总之,初中体育课程是中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上好初中体育课程,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体育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是每个体育老师应该要研究的课题。学习最大的动力,源于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培养并激发初中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这对体育教学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如何激发与培养初中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出了有效措施,以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辉.如何培养初中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中国教师,2017(S1):119.
[2]李儒龙.如何培养初中生对体育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93.
作者简介:
王文功,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环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