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

2019-12-02潘月光

读天下 2019年31期
关键词:新理念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文主要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探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几种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新理念;教师的行为;学生的活动

一、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是集综合性、生活性、活动性、诗意性、趣味性于一身的高难度学科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给学生的一生幸福指路。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像于永正老师的“教无定法”,王荣生教授的“以‘学的活动为基点”,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这些教学经验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立足点,并强调在阅读教学中扎扎实实的训练学生阅读解读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毋庸置疑,这些成功的阅读教学经验对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就整体而言,初中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就像王荣生教授所言:“很遗憾,尽管现代意义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但中小学语文教学集中表现在阅读教学,与一百年前的起步时期并无大的改善,实际带来多大的效益也是有目共睹的。”

二、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措施和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占据重要部分,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走出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引进阅读教学新理念

我们常常认为教学一篇课文,就是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情感就行了。比如《枫桥夜泊》这首诗,我们不少老师喜欢直接讲讲诗句的意思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学生听后大致也能明白这首诗在说什么,但那不是他们自己读懂这首诗歌,而是听老师讲的,记住而已。王崧舟老师在执教《枫桥夜泊》时,让学生分别听陈小奇、王士祯、高启、陆游笔下钟声,以引发学生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写钟声?”“钟声为什么能够流传这么长的时间?”“张继是谁?”学生在听、在思考、在读、在深入,透过自己阅读,穿越千年钟声,开启了探索“张继独听寒山钟”之旅。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切实促进学生语言运用与思维提升,必须教会学生怎样穿过语言、篇章去把握文章内容、感情。正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的目的,应该是怎样才能通过语言形式感受父子情深。那么,有这样教学理念的阅读课堂,必将是一次思维提升的过程。王荣生教授的关于阅读教学的目的的解读值得我们思考——“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是使学生掌握并运用‘阅读方法。”

(二) 营造以“学的活动”为立足点的课堂教学

以“学的活动”为立足点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是什么样呢?它又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观看于永正老师《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实录,其“丰富多彩”的不仅仅是教师教的活动,更是学生学的活动。我们看到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构成紧密联系的教学流程,诸活动的指向性非常明确,都是扣住理解文章的感情和特色。作者不仅仅在写圆明园,而是在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灿烂,突出其非凡,引发我们的赞叹,最后写毁灭,引发我们的愤怒和恨。如何让学生读出这些,充分感受这些呢?于老师用“你读到哪一自然段,最恨?”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全班读、抽生读,全班再读,读出“恨”的感情,在不断的朗读中第5自然段的过程中,了解国耻,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意识。接着于老师指导学生品读第3自然段,领略圆明园之美,对比读第5自然段,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恨。学生对比读,感受昔日的辉煌,记住国耻,加深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一次次多种多样的形式朗读,培养了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引起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共鸣。读完后于老师又安排“读了文章,面对残垣断壁,你想说什么?”写下心中想说的话。这激励学生解读课文中语言文字,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意义表达出来,这是解构接着重构的过程。这是一种情感的升华,既加深了学生的学生对侵略者的恨,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的能力。总之,整堂课在教学上,让学生的“学的活动”得到充分的开展。学生自主阅读,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丰富了对文本的认识、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 找准连接点,建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链接通道

以“学的活动”为立足点的阅读教学,不是说把整个课堂全部交给学生。

我们总有一种偏激习惯,认为满堂灌教学效果不理想,干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结果发现学生啥也不会,自学了大半节课啥也不知道。

以学生的学为基点,让学生深入的走进文本,这都需要教师的教,没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肤浅的、散漫的,甚至无法开展。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教师的责任是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是有效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简洁的,生动的,指示或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我研读名师案例的时候,不经意的发现这是所有名家共同的教学理念。

(四) 改变重经验积累,轻思维能力的训练

阅读教学,我们最终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让他们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回答”本身,轻视学生思考过程,即思维再现。所以一部分学生产生“为阅读而阅读”,“为学习阅读而阅读”,甚至“为语文考试而阅读”的不正常的阅读取向,这显然违背阅读教学的初衷。组织学生交流阅读经验,分析他们言语背后,思维的转化过程,“你这样回答的依据是什么?”而不是“这一题答案是什么?”以此达到学习“这一篇”,会读“这一类”的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特别强调“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要贯穿始终,阅读教学不可孤立也要如此,愿我们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路上,多实践,深反思,再实践!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荣生.閱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潘月光,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六安市清水河学校。

猜你喜欢

新理念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试论新理念下的高校物理实验教学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信访工作的新思维与新理念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真实与需要的对话, 激情与智慧的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