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探讨

2019-12-02王秋雁

牡丹 2019年30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汉语职业

当今的教育既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又要充分考虑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要想培养富有创造性的青年人,就必须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过去只习惯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有时代精神的新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拓宽发散思维空间,让学生敢于怀疑,大胆创新,敢于超越前人。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行为和思维方式与中小学生有很大的区别。本论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特别是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革新等方面,论述学生如何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并经过独立思考、综合判断,最终解决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在教学中应用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克服学生思维的片面性与单一性,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抓住创造的契机,取得有突破性的成果。

创新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具有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和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富有成果性的表现方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一、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经常组织学生课上、课下进行讨论,允许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提出“你认为项羽是英雄吗?他如果渡过乌江能否东山再起”等问题,学生通过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讨论,大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又称逆向思维,是在思维中自觉地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式、思维习惯或以往的思维成果,在各种事物巨大差异之间建立“中介”,突破经验思维束缚的思维方法。

培养求异思维的手段有如下几种。

一是留白教学法。教师上课时只讲授一部分内容,剩下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发挥想象,补全完整的内容。如《陌上桑》的结尾,启发大家想象罗敷最后的结局如何,并续写诗歌的开放式结尾。

二是正反置换教学。从不同角度激励学生的思维,认识同一事物的多面性。例如,在讲解《圆圆曲》时,提到“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传统观点,教师提示大家反向思考:“如果一个人连美人关都过不了,还能够称之为英雄吗?”使大家摆脱思维定势,积极提出新的见解。

三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唐传奇《霍小玉传》时,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李益、霍小玉、黄衫豪士等人物,让学生在模拟小说情境中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唐人的性格心理,加深对人物爱情悲剧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能力,还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越来越善于发现问题。

四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技能。例如,在讲解课文《垓下之围》时,教师要求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改编,可以有男扮女装版、搞笑版、基情四溢版等,其表演成果可由视频形式呈现,锻炼学生写作、表演、拍摄、剪辑、配音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学习氛围

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放松面部表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耐心解答;对于一些不太合理的想法,要加以正确引导,在肯定其中合理成分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不合理之处。总之,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挑战权威,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三、考核方式

(一)多元化的评分机制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结课考核方式。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主要考核其写作能力;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拍摄视频;对于记忆力超强、口才较好的同学,可以进行演讲……教师通过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多元化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的各类人才。

(二)引进职业汉语能力测试

“职业汉语能力”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也称“职场写作交际能力”。职业汉语教育的重心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工作活动,理解工作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汉语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与职场交际的能力。其能很好地实现由传统的教师主导向学生自主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是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测试项目,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汉语应用能力的国家级测试。它包含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两部分,共有102道题,测试时间为150分钟,目前采用纸笔测试,按成绩从低到高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等级。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OSTA)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浙江农林大学中文系和外语学院合作,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培训,以提高广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择业时的竞争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一年以后,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及格率由以前的百分之八下降到百分之二,特别是作文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上一学期的平均25分提高到这学期的平均32分(满分40分)。错别字大大减少,用词的准确率明显提高。以前是绞尽脑汁地拼凑字数,现在是洋洋灑洒,下笔千言;以前是内容单调、体裁单一,现在是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学生由以前的词不达意发展到现在的出口成章。他们的阅读量也大大提高,其文章引经据典,好词好句信手拈来,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睿智博学的风采。

(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简介:王秋雁(1972-),女,山东泰安人,博士,教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生态文学。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汉语职业
学汉语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职业写作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我爱的职业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