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中弗莱对塞尚的评述
2019-12-02罗丹
罗丹
笔者本人对塞尚的最初印象是:笔触笨拙生涩,反透视,无视了许多作画的规律,仿佛是一个没有准确造型基础的艺术家。笔者带着自己的疑惑——为什么塞尚这么出名,为什么他的画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赞扬进行探索,找寻其原因与成功之道。
《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一书,是罗杰·弗莱对塞尚艺术的经典研究成果。弗莱以一个艺术家、画家的身份来发言,将塞尚的作品当作自己艺术上的标杆,可以说是塞尚塑造了弗莱的美学。这种巨大的影响,使得塞尚成为了弗莱成熟时期绘画的仅有准则。简单来说,弗莱是塞尚的信仰者,所以弗莱对塞尚的批评是否严谨、客观不禁令人质疑。作为批评性的文学,应观点鲜明,有实验和探索性,而不只是理论的阐述。而弗莱的批评文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情绪,这部分降低了笔者对弗莱批评文学的信服程度。
一、对弗莱评述的质疑
对弗莱评述的质疑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述”,一方面是“评”。“述”是指弗莱对塞尚画风及其发展的叙述,“评”是指弗莱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和发表的观点。
《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一书分为18个章节,前4章并没有从塞尚某一单独的艺术作品作为鉴赏的本体,去研究塞尚的艺术风格,而是尝试从整体描绘出塞尚的艺术理念、艺术观点、艺术特点和绘画风格。
弗莱认为塞尚远不像后来的艺术史家或批评家那样,赞扬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平面性的画,相反,塞尚强烈批评高更这种平面性的绘画,称其“不会画画”,是在“炫耀喜感性”,与在他心中的造型性绘画不能相提并论。塞尚的画面是探索性的画面。画面生涩却可以让人预见作品的完美。而笔者认为,塞尚缺乏透视关系的画面已经使得自己的画面趋向平面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加上其反复强调修正的线条,在企图寻找主客观之间平衡的过程中,画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装饰性。这就是塞尚心中所想的,或弗莱认为塞尚心中所想的与实际表达的矛盾之处。或许平面装饰效果并不是他的目的,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塞尚的手段。
《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一书后面整整14个章节,都是根据塞尚不同时期的不同绘画类型为分类,用一幅幅作品一一分析了塞尚画风的转变。弗莱这样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的论述方法是值得肯定的,而他与塞尚的相似经历使他产生了同理心,其论述的部分内容让笔者并不认同。
弗莱认为,塞尚将大自然的形状归纳抽象为球体、圆锥体和圆柱体。塞尚用先入为主的主观体验对客体形体进行了加工。他对大自然形状的理解使得他总是先以极其简单的几何形状来进行思考,再去一点点地进行修正。贡布里希提出了“图式与修正”的理论,说明艺术家是如何先通过简化了的图式,然后再经过一番“添油加醋”,使原初的简化图式逐渐丰富起来,完成一个由简入繁的过程。但是塞尚的简單图式就是极为简洁的几何图形。这种先入为主的创作思维和简单的图式基础,终将使得画面创作陷入一种程式化的模式。这不禁引发人们的思考:到底是画家在主导画面,还是图式和客体在拉扯画面的最终形成,而艺术家能做的是否仅仅是寻找这两个力之间的平衡。
笔者认为,无论弗莱如何地吹捧塞尚的虔诚和努力,塞尚笨拙的画面也在述说着他不扎实的造型绘画基础。弗莱将绘画的质地或肌理归为技术的产物。但任何一位绘画者都知道,这些元素始终是存在的,不因技术高低而消失,只会因为技术运用变得更加和谐。弗莱还认为所有的绘画元素都为形式服务,形式至上。色彩、肌理、线条和笔法都对形式的造型性服务。简而言之,弗莱认为塞尚的所有绘画元素都是为了最终的形式而服务的,而最终的形式又只能落脚到画面上。一旦形式作为了创作的目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平衡成为主要,一幅画究竟要表达什么反而成为次要。如果仅仅是寻找形式中各元素的和谐,那么画面终将是枯燥乏味的。这种枯燥乏味小心谨慎地渗透在画面中,被粉饰为“具有纪念碑的特质”。形式的和谐是一幅好画应该具有的特质之一,而不是唯一目的。或许弗莱之所以强调形式对塞尚作品的重要性,是在掩饰塞尚的作画能力不足并使画面内涵趋向深远。
弗莱认为直尺画出的直线是机械的,任何徒手线都展现出了书写者的神经机制所独有的某种个性,所有这些经过对比可以看出。徒手画的线是有灵魂的线,直尺画出的直线是没有灵魂的。如今人们都很讲求灵魂。一道菜是否有灵魂?一根线条又是否有灵魂?可是菜里面的灵魂有味道么,能咀嚼得到么,还是单纯的得知是手工作业之后的心理安慰?画面是同样的道理,作为观者来说,灵魂无迹可寻。如若画面的灵魂是要人工和机械工具作比较才能体现的话,塞尚与其他艺术家相比的高明之处又在哪里。
二、弗莱评述的可取之处
尽管弗莱对塞尚的评价有令人质疑的地方,不过弗莱的研究方法和阐述方法值得学习。
弗莱认为论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论题,比如塞尚绘画风格分期研究、塞尚绘画介质探索、塞尚艺术总体景象描绘、塞尚个别作品具体而微的分析,还有塞尚生平、性情气质、心理分析等。弗莱还分析了塞尚的性格,因为塞尚的性格影响了其创作方式及观念。塞尚作画时的徘徊、审视、寻找平衡、不断地去判断,展示了塞尚理性的一面。如果说他制作了一幅极其理性的作品,那是因为他善于压抑自己的情感。塞尚的骄傲,让他听不得别人的批评,这样的性格最终会影响他的创作。塞尚性格上还具有强烈的不妥协性,然而在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影响下,他还是开始了对不同风格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塞尚发现印象派画家马奈的阐述方式让当时认为自己是幻想主义者的他难以受用,而转向更富有想象力的创意画。
不光弗莱的研究和阐述方法值得学习,弗莱对塞尚绘画发展过程的内容阐释也能使人们得到启发。早期,塞尚刻意模仿巴洛克风格的构图,但是失败了,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却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因为失败的尝试而规避了不适合自己的风格,有了自己的风格倾向。其作品画面透露出的焦灼情绪和厚实的笔触,都成为了塞尚的标志性绘画语言。
塞尚注重主观内心世界的表达,他通过对自然的深刻体味,在现实中提炼物象,然后将它们表达在画面中,这整个赋形过程被称为“结晶化”。渐渐地,外部事物在这个赋形过程中具有核心地位。而在塞尚早年,情感表达的需求压倒了对外部世界的观察。
塞尚的早期肖像画,色彩强烈,笔触鲜明,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明暗关系,展现出了他那果敢而任性的性格本质。他渐渐地又将精力转向静物画。可能正是因为他对静物画的研究,使他的画面开始具有一种纪念碑式的特质,一种宁静、严肃、庄重的气质,这种特质是有别于夏尔丹的静物画的。从画面上来看,塞尚的作品可以说是很好地契合了“宁拙毋巧”的美学观点。在画面上宁愿显得笨拙,也不愿对其艺术缺乏忠诚。在皇皇巨著的影响下,画者选择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有些取舍是被迫的,因为能力不够;有些取舍是刻意的,因为自己的艺术理念。
综上,笔者认为,除去弗莱具有主观色彩的论述,弗莱对塞尚的创作过程的叙述,以及对塞尚不同时期风格的转变及转变的原因等分析,都具有很高参考价值,其研究方法和阐述方法也值得学习。
(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