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在现代环境下的传承与创新探究

2019-12-02徐芳艳沈洪帆杜凡唐红

牡丹 2019年30期
关键词:面塑南充南充市

徐芳艳 沈洪帆 杜凡 唐红

面塑,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中华瑰宝,它汇集了南北文化、凝聚了无数匠人的心血,流传至今。南充是四川第二人口大市,不仅是“果城”“绸都”,其面塑文化也不可忽视。南充面塑传人尹吉明,他为了保住南充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5年,尹吉明开始着手构思并创作以三国人物为题材的面塑作品,计划以“陈寿出世”“师从谯周”“陈寿著述”“黄巾起义”“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五虎上将”等直至“三国归晋”为题材,设计制作200个三国人物及战斗场景的面塑作品。

因“面塑+三国文化”为南充所特有,南充的面塑艺术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毋庸讳言,南充面塑和我市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样,面临资金和后继乏人的困局。因此,如何在现代环境下保证南充面塑这一民俗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南充面塑的现状对其发展路径加以分析。

一、南充面塑的特点与传承现状

(一)南充面塑的特点

目前,南充面塑在继承上还限于家族或师徒传承,在表演场地范围上也限于街头或场馆。南充面塑传承兼收并蓄,兼具四川风趣、诙谐的艺术特点和南北面塑的写实风格,成为四川民间艺术的奇葩。南部面塑造型夸张、形神兼备,均为地方艺术精品。面塑依托民俗而生,面塑艺人用双手捏出历史和文化,承载着深刻的民俗精神,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被传承和发扬。

(二)南充面塑的传承现状

2015年,已到知命之年的尹吉民突然意识到,这门自己爱了一辈子的艺术很有可能会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南充面塑这门古老的工艺,虽然深得老艺人们的喜爱,历经千年风霜洗礼、无数艺人苦心经营,后来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其商品属性较差,目前处于传承艰难、无人学习的境地。这主要是因为面塑艺术在选料、和面、彩塑上都是一門苦活儿,来不得半点偷懒,必须要经过长期刻苦磨练。对现代大多数人来说,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突出表现为:第一,到目前为止,南充面塑原来纯手工操作,产量低,市场需求也少;第二,工艺性强,其制作技术、造型对美术基础要求高,师带徒这种形式不仅要求徒弟学习专一,同时出师时间长,这漫长的学习过程既没有收入还需要较大的投入。因此,目前这种师傅带徒弟传承的方式效益较低,影响着南充面塑的推广。

二、现代环境下南充面塑的保护与传承探讨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16年,文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支持力度、落实好传习补助经费的通知》。这二个重要文件为扶持非遗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总的来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2017年11月,南充市政府审议并印发《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试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老艺人)补贴实施暂行办法》,明确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责任,制定了项目、土地、资金优惠政策。此外,还进一步加强专项经费监管。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市文化馆、县(市、区)文化馆为骨干,社会广泛参与的保护工作网络。南充面塑应借助于政策的东风,积极争取政府的扶助,申报扶助经费支持和展示的机会,在大型文娱节目和政府宣传平台上展示南充面塑,通过“南充市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扶持资金”解决尹吉明面塑创作经费难题,鼓励其加快三国文化面塑创作,进而实现批量生产并形成产业化,以充实并丰富南充的三国旅游纪念产品。

(二)改变单纯师带徒的教育方式,让学校教学传承面塑技艺

南充市积极推动把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传承南充面塑艺术的基地,让面塑艺术进教材、进课堂。一是学校可以申报国家传统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争取资金,共同开发“三国文化”面塑系列作品;二是将面塑技艺传承给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可以培养其想像力和创造力。这不但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还可以使面塑技艺成为他们今后谋生的手段。这些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让南充面塑进入中小学和家庭,作为锻炼动手及造型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校的方式,探索以“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南充面塑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将“南充面塑”引入高校,做了以下工作。第一,为中小学培养专业面塑老师,开发相关专业课程,结合学前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音乐教育等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设立专业选修课,采取嵌入式、单元化课程方式进行教学;第二,筹备组建跨专业的面塑选修班,动员和组织学前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音乐教育等专业的学生进入选修课,专门学习和掌握面塑艺术,遴选和培养南充面塑潜在传人;第三,面向各专业师生举行面塑专业讲座;第四,组织个别面塑爱好者向老艺术家拜师学艺,对用心学习者给予奖励学分或学费减免等方面的支持;第五,组织相关专业学生成立社团,通过组织面塑作品展览等方式,扩大面塑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六,成立手工泥(面)塑大师工作室,配备教学投影仪、制作台、LED拷贝台以及制作面塑的其他工具和材料等;第七,建立手工作品展览室、手工教室。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推进面塑教学与研究。

(三)增强南充面塑商业适应性,为可持续发展增加活力

为增强南充面塑商业适应性,应对南充面塑的制作材料作适当改进,例如,换成硅胶制剂,以增长其保存时间。在内容上,除三国题材等具有地方特色外,也应增强一些时尚内容,如明星形象定制、客户形象定制、情侣形象定制等。另外,南充面塑也适合高校学生进行“小微+电商”模式的创业,高校学生可以和面塑艺人合作,进行面塑网上销售。同时对传承人、作品进行宣传,并逐步上升到品牌推广。

总之,通过以上的保护措施,南充面塑这一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会得到有效地保护,其状况会有所改善。笔者期待,面塑艺术,在传统文化和着时代强音的今天,和崛起的中国一起,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项目编号:RWB18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面塑南充南充市
跃然指尖的面塑
南充市嘉陵区: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南充市:党建引领 促进社保高质量发展
有惊无险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