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房四宝融合当代生活的美育意蕴
2019-12-02陈洪
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但此名并不是同笔、墨、纸、砚的出现而并行的。文房四宝的发展与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作为物质艺术,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本文意在探讨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的渊源和美学意蕴,探究其背后的匠心之美,并结合当代生活的现状,探索两者交融的现实意义。笔者旨在从美学美育的角度出发,浅析文房四宝融入当代生活的美学价值及美育意蕴。
一、“文房四宝”名称渊源及美学意蕴
从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笔、墨、纸、砚的制作愈来愈成熟,因其实用性和精神美而被文人合称“笔墨纸砚”;到宋代,“文房四宝”之名成为了笔墨纸砚的专指;元代以后,“文房四宝”则特指为“湖笔、徽墨、宣纸、端砚”;随着时代的推进,明清时期“文房四宝”之名盛行。
当代,“文房四宝”有时为泛指,包括了笔架、水滴等文房用具。笔、墨、纸、砚的制作除技术工序外,还囊括了书画、雕刻等各种艺术手段,其自身便是艺术品。从精神方面看,其内含文人气节,工艺匠人的匠心也为之赋予了另一种精神美。从侧重文房四宝的实用性到因与文人密切关联而被赋予的精神性、艺术性,文房四宝诠释了其丰富的美学价值,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美。
二、“文房四宝”与当代传承创新
笔墨纸砚留下了灿烂的遗产,直到今日也令人赞叹不已。一直以来,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声音从未平息。笔者认为,笔、墨、纸、砚中透出的人文与美学精神对当代生活有着非凡的意义,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可以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发展。
唐代女诗人薛涛曾设计诗笺,相传由“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成,诗人李商隐曾吟:“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信纸的“红”到了现在成为春联的“红”,贴红联也成为春节代表喜庆的习俗,红色象征着中国式传统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当下,科技急速发展,传统工艺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如墨水的制作逐渐标准化,现代墨块比起传统的固体墨和墨汁更容易携带和使用。同时,人造毛的出现降低了制笔的成本,也刺激了行业的发展,使大批高性价比的毛笔得以进入寻常人家。不仅如此,传统工艺也在当代被激活和赋能,如毛笔的制作原理应用于现代化妆刷的制作,乐活了市场。笔、墨、纸、砚在形态上的变迁,也体现了当今时代的另一番情趣。
三、“文房四宝”在当代生活的精神启迪
笔者曾参观徽墨之都——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发现仅在刻砚这一道工序上,也有很大的学问。工人们讲究手腕间的力度、眼和手的配合度、心脑拿捏的细腻度。小小几寸的刻砚也需耗上一周以上时间,可谓“一刀一刻皆匠心”。还有安徽泾县崇星宣纸厂制作的手捞宣纸——由四十四名工人合力制作的三丈三“超级宣纸”,一次次对发号、力度、角度的磨合,造就了世界纪录,显示了坚毅独特的匠心。纸帘的编织,也需心、手、眼的有效合一。在快节奏的当代,这些手工艺为时代真诚地保留了几分细腻和平静。
北京大学教授叶朗曾解说席勒游戏说的内涵:“审美对于人的精神自由来说,审美对于人的人性的完满来说,都是绝对必需的。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人也不能获得人性的完满,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他认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完满的人性,学会体验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味、有情趣的人生,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以成就人的全面发展。而文房四宝的匠心不仅体现在制作的匠人身上,还展现在使用它们的文人墨客身上。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早已不知所踪,其书法意蕴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临摹下展示出不同的風采,笔、墨、纸、砚随着时代的演变,在文人的手中,不断传承、改进,为我们展开一番独特的美的意象世界。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活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文房四宝投射出的光辉符合了美学观,其高价值的艺术性有利于培养当代人的审美能力,其蕴含的匠心精神也正契合了美育的核心。文房四宝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对当代人们的的审美心胸、审美趣味的培养具有不容小觑的能量。
四、结语
文房四宝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当代生活美学教育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人的一生,从胎儿一直到老年都应伴随着美育。文房四宝融入当代生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必经之路,更是追求人性完满、人生境界的美育核心。从传统精神的角度来看,文房四宝自身所带来的艺术价值承载着智慧,其上铭文刻画更具美学意味,贴合美的意象;从融合当代生活的角度来看,传统美学意象使得当代教育受益,培育人们的审美心胸和审美趣味。
试想,如若人们没有被赋予文人气息的“文房四宝”,人们或许仍将拥有笔、墨、纸、砚,却会少了笔之心、墨之魂、纸之气、砚之节。在浮躁的当代,这等传统气节时刻提醒人们:人的一生不仅只有物质的追求,还有健全人格、完满人性的追求。“文房四宝”并不仅仅代表“笔、墨、纸、砚”,更是代表了文人气节、传统精神,应将之结合现代生活,以美育人,成为当代人的精神追求。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陈洪(1997-),女,浙江温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