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19-12-02胡凤娇
胡凤娇
摘要:伴随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外来文化逐步开始冲击我国传统文化。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逐步开始丧失。中学是基础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机的融合传统文化知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形成较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行尊重,并且让学生乐于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 渗透 教育
一、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代代知识分子开拓、尝试、总结,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这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珍贵艺术宝藏和思想文化,有独特的民族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源泉。语文教学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宣传的重要载体,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条件下一定要有机的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相融合。在中学时期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开始形成,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学作为对中学生综合品质和文化素养进行培养的核心部分,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重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机地将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融入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进行激发,这样不单单可以避免青少年出现集体意识淡薄、道德观念缺失的问题,还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对他们的综合品质培养以及发散思维训练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们成为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过程中的问题
在学生学习生涯当中,时光短暂,初中是黄金时期,学生需要积极储备大量的知识,在后续升入高中以及未来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一定要为初中教育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当前语文教学显示出无与伦比的魅力,语文是所有学科的重要基础,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讲究教学方法,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繁重的课后作业导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内容与实际生活具有较大的差距,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无法支配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教师盲目进行知识的灌输,无法保证教学的效果,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三、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的具体方法
(一)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
新课改开始后,教育部转变了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方法,逐步开始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积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语文教学和其他教学相类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扮演引导者,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爱护学生。在此条件下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具有较好的身心状态,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吸收,将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存储,并且对学生富有爱心,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文化底蕴。
(二)加强引导,重视素材的挖掘
要想在语文教学当中将传统文化渗入其中,除了需要加强引导之外,还需要注意让课堂素材更具有趣味化,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对传统文化素材进行挖掘,有机对于当前的教材以及现在的文化传播的工具相融合进行教学,综合化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比如说在对桃花源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桃花源记当中,武陵源奇遇的案例进行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深入的进行学习,让学生对文章的故事情节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积极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说对学生进行提问:“桃花源人对于武陵人的来访为什么要杀鸡宰羊进行招待?“在此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当中的待客之道突出,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待客之道的主要内涵。
(三)加强创新,挖掘课外素材,合理利用多媒体
在新课改模式下,语文教学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注意加强创新,让课堂教学气氛更为活跃,让课堂质量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说在介绍一些我国文物古迹的课文当中,一定要积极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拓展。可以播放一些国家宝藏、圆明园、故宫等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观看这些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我国文化的形成,以及一些历史遗迹、文物的具体情况,更好的让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
(四)重视将汉字趣味化,深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機的将语言的魅力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比如说在进行硬笔书法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汉字书写的文化训练进行展开,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练字对汉字的构词法进行展现,这样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对汉字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另外可以收集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偏旁部首,并且对偏旁部首变化的情况进行阐述,比如说示字旁和衣字旁。示字旁代表祭祀,而衣字旁代表衣服,这两个偏旁部首就是通过示和衣简化而来。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对汉字的书写规律进行了解,并且积极吸收其中的一些文化知识,让学生的汉字认知和文化水平提高。
(五)发挥教师引导功能,以身作则,加强传统文化引导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一定要注意对语文知识进行科学的探索和分析,需要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知识,只有如此才能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更好的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钦佩的感情,这样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形成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比如说教师在对一篇课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从古人到今人的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理解,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好的深入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背景,另外教师还可以对课外材料进行收集,更好的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立体化的学习。
(六)重视文言文的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孕育了很多历史人物,也产生了很多思想。比如说儒家所宣传的尊师重道、诚信仁爱,道家所宣传的宠辱不惊、自然恬静等,都需要中学生进行感悟和体会,但是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课堂教学的任务较重,语文教师可以注重语文知识的挖掘,就地取材,对生传统文化素质进行培养。在此过程中可以依靠文言文为载体,对中华文化5000年的文明进行简单的阐述,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字、词当中的含义,在传统文化的氛围当中对文言文进行解读诠释,在此过程中可以因势利导,通过近现代教育家、文化大师的哲理名言对文化进行深化,对学生进行激励,让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得到培养。
(七)结合时代背景,加强传统文化的展现
我国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文化特点,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我们不多了解一些时代的背景,文化的发展,就无法全方位地触摸到那时那地的传统文化,无法与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对话,无法品味原汁原味的诗文。 理不清脉络,无法了解诗文的内涵,找不到根本所在。 所以,在进行古代诗文和近现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依照课文的具体内容,挖掘作者的历史背景、所处时代的社会制度以及作者居住地的人文风情,以此让学生们有所触动和体会。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如果不了解在西北地区广袤无垠的戈壁,怎么会触景生情,再比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果不了解安史之乱对唐朝民众的影响,又怎么会了解杜甫此时此刻的开心和快乐。还有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很难了解作者的情感,没有与社会背景结合,就无法理解文人们的一颗中国心。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有效渗透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更强的民族意识,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利于为培养现代化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加快国家发展,为国家民族的振兴带来帮助。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的爱国思想进行培养,重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加快新课改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宏英.浅談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04):34-35.
[2]黄沥莹.浅谈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10):27-27.
[3]刘仁生.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课外语文,2017,(16):165-165.
[4]翁粉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中华少年,2017,(28):56-57.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三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