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红薯变身“金疙瘩”

2019-12-02马伏娴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唐河县红薯贫困户

马伏娴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前后刨红薯。

在河南省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书强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隆声,一个个鲜红圆润的红薯像“红娃娃”似的破土而出,好不喜人。10月26日,理事长李书强和十几名村民忙着将刚刚出土的红薯分拣装袋,装车起运,田地里充满丰收的喜悦。

“今年红薯真好卖,还没有出土就有了‘婆家,收购商都把车开到地头了。”李书强高兴地说,除了客商收购和送往当地超市,他还利用网络拓宽销路,开设红薯网店,注册了“麦仁店”和“唐州百味”品牌,并通过红薯深加工创造出了更高的商品价值。

唐河县有近80万亩的岗丘薄地,种粮食不高产,种出的红薯却口感面甜,营养丰富,很受人们青睐。过去,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销售基本靠单家独户沿街叫卖,价格也便宜,处于“宝在深处无人识”的尴尬境地。现在,通过品种改良、品牌培育、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红薯经济”成为唐河发展农业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品种改良:拨亮一盏灯

近年来,唐河县重新对红薯产业发展进行调整、定位,积极与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农业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红薯新品种、新技术,引导红薯产业的发展。成立甘薯原种繁育推广基地,对红薯种苗进行无害化脱毒组培和扩繁,“苏薯”系列、“豫薯12”、“徐薯22”、“龙薯9号”等一批抗旱、耐涝、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市场型、食用型甘薯新品种落户唐河。全县红薯种植面积恢复到20万亩左右,50万斤以上保鲜窖有150余座,贮藏能力达1.5亿斤,年产值5亿元左右。品种的嫁接改良,使红薯效益实现翻番,为当地农民拨亮了一盏增收致富的明灯。

如今,书强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红薯、粉条、粉皮、粉面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18年,合作社销售红薯及其他农产品700万余斤,纯收入150多万元。仅“双11”一天,合作社的红薯就卖了10万斤,加上红薯附加品的销量,收入近50万元。在李书强的带动下,王庄村90%以上的耕地都种上了红薯,仅此一项全村收入就有300多万元。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李书强也变成了“红薯强”。

品牌效应:照亮一大片

唐河县抓住“唐河红薯”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有利时机,注册“唐河红薯”商标,实施统一标志、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品牌战略,提升“唐河红薯”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组织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类红薯产业发展活动,多渠道多模式宣传推进“唐河红薯”,扩大“唐河红薯”品牌影响。同时,建设唐河红薯物流园,完善交易大厅、溯源管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配套服务,鼓励农超对接、餐饮直供、电商销售,优化销售网络,降低流通成本,扩大销售总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为进一步规范“唐河红薯”生产、销售、加工等行为,唐河县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9个红薯生产专业合作社倡议,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成立了唐河红薯产业协会。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单位210余个,形成了“组团作战、抱团入市”的联动效应。

科技当家:地瓜变金瓜

唐河县启动“雨露计划”脱贫技术培训,聘请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马代夫、谢逸萍等一些知名红薯专家为技术顾问,指导唐河红薯产业发展。同时,还与国家甘薯研究中心联合成立国家甘薯研究中心唐河试验站,以试验站为技术孵化推广基地,向薯农尤其是贫困户普及先进技术,使3000多戶贫困群众尝到了科技甜头。

数据显示,唐河已有种植“脱毒红薯”的专业大户300多家,红薯专业合作社20余家,原种繁育基地近20个,推广更新适应唐河种植的红薯新品种30多个,品种改良率达100%,红薯产品远销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唐河红薯”品牌初步打响,红薯产业已成为唐河县岗丘地区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

政策保障:服务到心上

县里拨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对红薯产业发展进行扶持:引进红薯新品种、脱毒红薯试管苗;新建224平方米脱毒组培室,进行红薯脱毒组织培养;建立红薯新品种、脱毒红薯种苗及种薯繁育基地;对设施大棚育苗基地在100亩以上原种苗繁育基地进行补贴;对新建50万斤以上的红薯保鲜窖进行一次性补贴;对连片种植在200亩、500亩、1000亩、2000亩以上的规范化生产基地进行补贴;对聘请的红薯专家进行工作、生活补助。

唐河县还先后建成两个占地200亩的红薯交易市场,并抽调人员专职负责红薯产业的谋划、布局和政策、信息、市场管理等工作,为红薯产业健康发展培育起市场龙头。

红薯经济:脱贫有依靠

“我在这里一天打零工能挣100元左右,而且通过小额贷款入股,每年还能分红3000多元,这一年下来钱可没少挣。”王庄村贫困户潘胜昔说,合作社还优先收购贫困户家的红薯,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红薯储存难、销售难的问题。

依托书强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李书强建立了红薯产业电商扶贫基地,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贫困户帮扶协议书”,针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劳动能力等情况,采取高于市场价流转土地、高于市场价产品回购、免费提供红薯种苗、劳务用工、入股分红、技术帮带等方式,为贫困户量身打造帮扶措施。

2018年,合作社帮助贫困户销售红薯及其他农产品50余万元,增收6万余元,发放贫困人员务工工资8.68万元,股份分红2.3万元,免费提供红薯种苗250亩,带动贫困群众年人均收入6000元,先后有41户贫困户在李书强的帮带下顺利脱贫、稳定脱贫。

李书强的红薯产业电商扶贫基地仅仅是唐河红薯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放眼唐河,全县已建成红薯产业扶贫基地50余个,带动贫困户2000余户、5000余人,红薯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下一步,唐河县将根据现有发展基础和群众种植习惯,建设一批“百、千、万(亩)红薯标准化示范方”,严格按照“唐河红薯”生产技术规范进行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检测,建立产品质量档案和追溯体系,推广红薯“三品一标”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建设红薯保鲜贮藏窖,提高红薯保鲜度和安全性,力争使全县红薯窖藏保鲜能力达到总产的30%,鲜薯供应时间延长至第二年的5月中旬。扶持红薯精深加工,招引外来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使深加工成为唐河红薯消化增值的主要渠道。

“十年磨一剑,砺得红薯香。”唐河红薯“红了”,订单生产供不应求,网络销售家中赚钱。不起眼的小红薯,不仅成了老百姓致富的“金疙瘩”,更是唐河县农产品中的一张靓丽名片,让唐河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猜你喜欢

唐河县红薯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我挖到了大红薯
唐河县关工委启动“爱心送考”公益活动
天上的星星亮晶晶
小小猪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微信和威信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有趣的挖红薯
红薯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