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草堂

2019-12-02周礼

旅游 2019年10期
关键词:欢颜广厦诗圣

周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杜甫客居成都时所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鼓舞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次,我曾与您邂逅在《唐诗宋词》里,与您邂逅在中学语文课本里,与您邂逅在午夜梦回里。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杜甫草堂,走进了一代“诗圣”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公元759年冬季的一天,杜甫为远避“安史之乱”,举家来到了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第二年春天,在当地一位朋友及乡亲们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茅屋暂时居住,称之为“成都草堂”(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改为“杜甫草堂”)。茅屋修好后,尽管显得十分简陋,只能勉强遮风避雨,但杜甫仍然非常高兴,还专门为此作了一首诗:“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远远地,就看见了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题寫的“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步入草堂之内,只见绿树成荫,生意盎然,鸟立枝头,花朵竞艳,流水萦回,波光潋滟,间有小桥勾连,竹林深深,亭台回廊,古朴典雅,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水粉画。

穿过清幽的小径,前方出现了一个茅草置顶的四柱凉亭,亭内立有一碑,上面写着“少陵草堂”,这便是杜甫当年居住的茅屋。不过,时过境迁,眼前的“少陵草堂”已非原来的“成都草堂”,只是一个象征罢了。

杜甫在成都生活期间与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严武相交甚厚,严武曾多次邀请杜甫作他的幕僚,但均被杜甫婉言谢绝。后来,友情难却,加之有感于其诚,终入严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工部之称便由此而来。公元765年,随着严武的病逝,杜甫离开了成都,继续他颠沛流离的生活,草堂亦因此不存,直到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后又经宋、元、明、清等多次修复,就成了现在的杜甫草堂。

我们很难想象一代“诗圣”竟生活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我们更难想像,像“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千古传诵的佳句就诞生在这样一间简陋的茅屋里。

驻足于少陵草堂之前,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诗人正站在我的面前,向我吟诵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向我讲述着深重而苦难的历史。不论与圣人的距离有多远,相隔多少个朝代,我都能听到那发自灵魂深处的声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猜你喜欢

欢颜广厦诗圣
和李杜合影
长桌宴上尽欢颜
此时
春雨中遥拜诗圣杜甫
甜蜜欢颜
致杜甫
忠贞不渝的“诗圣”杜甫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第七届(2015—2016年度)“广厦奖”优秀参建单位名单
“广厦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