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46例临床观察

2019-12-02李永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

李永刚

【摘 要】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VBIV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选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作为治疗药物,观察组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VBIV患者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加味苓桂术甘汤;不良反应;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7-0111-0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ertigo,VBIV)是因血液粘稠、脑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压迫等诸多因素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的眩晕症状[1]。VBIV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发病时,患者多表现出旋转性眩晕、肢体震颤、恶心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治疗时间长,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西医治疗VBIV主要是对症治疗,但长期服用西药,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中医治疗途径多样,此病在中医范畴中属于“眩晕”“厥证”等,故治疗原则在于益气活血、温经通络和清化痰热。临床应用发现,加味苓桂术甘汤可起到益气化痰、温阳化饮、补虚泻实的功效[2]。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VBIV患者,观察其对VBIV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VBIV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8.58±9.55)岁;病程1~8年,平均(4.58±2.42)年。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62±10.25)岁;病程1~9年,平均(4.69±2.1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气血亏虚型眩晕诊断标准,主症: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四肢无力、失眠心肌;次症:胸闷气短、脉象虚弱、恶心呕吐、舌淡苔薄白;②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因其他疾病所致眩晕者;②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③治疗依从性低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案,内容包括:依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降血脂、调节水电解质、调整血压等治疗措施,并给予止吐、镇静等处理,药物选择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湖南迪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665,规格:5mg),口服,睡前服用,>65岁者,1粒/d,≤65岁者,2粒/d,两者均是1次/d。观察组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口服,药方为:黄芪30g,炙甘草6g,桂枝15g,红参10g,茯苓30g,炒白术15g,陈皮10g,川穹15g,麦冬10g,水煎服,1剂/d,2次/d,并随症加减:恶心呕吐者,加赭石和竹茹;脾肾阳虚者,加红参、附子和干姜;眩晕严重者,加钩藤和天麻;血虚血瘀者,加当归、红花和丹参;气虚严重者,加党参、黄芪和炒扁豆;失眠多梦者,加酸枣、郁金和合欢皮。1个疗程为30d,两组均治疗30d。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患者经TCD检查无异常,眩晕等症状消失为痊愈;眩晕等症状明显改善,即发作频率减少>60%为显效;眩晕等症状有改善迹象,发作频率<60%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均无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4]。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和治疗30d后,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两组患者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③不良反應: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心悸等不良反应的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的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明显比对照组(76.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明显比对照组(21.7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各方面均发生巨大的改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VBIV的发病率可能性大幅度增加[5]。目前,临床上单一西医治疗,病情易反复,且西药长期服用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近年来,我国中医学界关于眩晕病的治疗已有研究成果[6]。因此,积极探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以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看VBIV,此病为脾虚食欲运化,致水不利下,积而生痰,痰瘀内阻,上蒙清窍,而或喜食油腻甜腻精细食物或味重之食,痰火郁结,致上蒙清窍。眩晕即为上蒙清窍,眩晕是标,本为血瘀,故治疗此病的关键在于健脾利湿和温化痰饮。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后全血高(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以及血浆黏度指标均比对照组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表明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VBIV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情况,治疗效果比西医治疗方案更佳,且安全性较高。原因在于西医治疗采取降血脂、调节水电解质、调整血压等措施,其中西药治疗药性强且不易根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病根本,未能从内调理患者身体,而观察组加味苓桂术甘汤的温化痰饮和健脾利湿的功效对应VBIV的病机,药方中的黄芪可发挥益气行水功效;陈皮可理气顺痰;茯苓、桂枝和炒白术具有温化痰饮、健脾利湿的功效;川穹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甘草则可协调诸药,共同作用,进而发挥补虚泻实、健脾化湿及益气化痰的功效[7]。加味苓桂术甘汤中的中药成分发挥协同作用,共同调和VBIV患者身体基底,治本而治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且相关研究显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VBIV具有良好效果,本研究结果同样证明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VBIV的功效。

综上所述,对VBIV患者采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淑芝,任晓娜,王威岩,等.头穴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4):579-580.

[2]张瑜,杜武勋,张少强,等.苓桂术甘汤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2):222-22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7-38.

[4]刘文娜,张允岭,王乐,等. 眩晕的证候诊断与疗效评价初探[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0,21(1):83-86.

[5]梅莎莎,宋恩峰,項琼.平肝熄风和血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91-193.

[6]宋媛媛,尹硕淼,虞鹤鸣.运用“医门八法”辨治眩晕思路[J].吉林中医药,2018,38(10):18-21

[7]孟祥峰.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RP、ET-1及CGRP水平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1):1572-1575.

(收稿日期:2019-07-20 编辑:杨 希)

猜你喜欢

血液流变学不良反应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降纤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不同温度的造影剂粘度对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临床观察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