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嗅觉通路浅议中医芳香疗法与壮医佩药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
2019-12-02钟静韦宇婷梁明坤
钟静 韦宇婷 梁明坤
【摘 要】中医的芳香疗法或香薰疗法对抑郁症有较好疗效,主要是通过嗅觉通路发挥作用,作用机制逐步得到阐明。壮医佩药疗法和中医芳香疗法十分相似,是壮族地区防病治病重要手段之一,在抑郁症治疗方面也显示出一定优势,但目前作用途径与机制研究甚少。本文基于嗅觉通路探讨中医芳香疗法与壮医佩药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以期为壮医药治疗抑郁症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壮医佩药疗法;中医芳香疗法;嗅觉通路;抑郁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0-0001-04
Abstract:Aromatherapy or aroma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good effect on depression, mainly through the olfactory pathway. Zhuangyi Pei medicine is very similar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omatherapy.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Zhuang nationality. It shows certain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but little research on the way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Based on the olfactory pathwa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omatherapy and Zhuangyi Pei medicine,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reference for Zhuang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Keywords:Zhuangyi Pei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Aromatherapy; Olfactory Pathway; Depression Treatment
抑郁症是一类精神疾病,已经严重危及人类健康,以显著持久的自发性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生率高、病情容易反复,严重者有自杀倾向[1]。目前西医治疗还存在不少缺陷,治疗现状仍有待改观。芳香疗法又称香熏疗法或熏蒸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择相应病症的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中药洗液,熏洗全身、半身或局部,使身体气血得以调和,并能平衡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或美容养颜的目的,临床上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2-3]。随着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深入,芳香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不断扩大,包括对失眠、眩晕、高血压、小儿落枕、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4]。近年来发现,中医芳香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也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效果,随着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作用机制逐步阐明,尤其基于嗅觉通路的研究取得了理想成果,为临床应用与推广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民族医药治疗疾病有自身优势,壮医的外治法特色鲜明。而壮医佩药疗法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选用某些适合病症、有特殊气味的壮药佩挂于人体特定部位,利用壮药散发的气味进行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疗法[5]。该疗法取材简便,且易操作,主要选用馥郁透串性药,以丝线串系或制作成药包,佩挂于人体需要治疗的部位。近年来,国家的重视大大促进了民族医学快速发展,很多疗效显著的疗法得到挖掘和整理,壮医佩药疗法也取得一定发展,临床疗效进一步显现,有望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临床研究发现[6],壮药防病香囊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有满意疗效。因此,挖掘该疗法的优势病种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中使用壮医佩药疗法治疗抑郁症也取得确切疗效,但相应的药理学研究较少,尚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且作用机制不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疗法在临床的推广与应用,参考中医芳香疗法的研究思路有望取得突破。本文针对中医芳香疗法与壮医佩药疗法的相似性,基于嗅觉通路在中医芳香疗法治疗抑郁症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壮医佩药疗法治疗抑郁症可能的作用途径,以期更好阐明壮医佩药疗法的作用机制,促进壮医药及其外治法的发展。
1 中医和壮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1.1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在中医古籍中并未发现关于抑郁症的病名记载,将其归属“郁证”、“百合病”、“脏躁”、“不寐”等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同中医医家对抑郁症的认识存在差异。总的来说,中医对郁证的认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金元以前所论之郁大多属广义的郁,主要由外邪等因素所致。明朝之后将情志之郁归为狭义的郁[7],主要以情志不舒为病因。《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说明郁病的致病因素不是单一的。从病机上分析,大多数医家都认同从肝论郁;由于心主神明,五志过极可导致心神异常,从心论治也是抑郁症重要内容;思则气结,“因思致病”与“因病致思”相互作用,也是导致抑郁症的主要病机,因此,治疗原则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同时重视其他脏腑的治疗。对抑郁症病因病机认识虽各有侧重,但其病机多不离虚、痰、瘀等病理因素,患者常常表现为血瘀、化火、痰结等,在治疗上分别采用活血、降火、化痰等法。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为中医治疗抑郁症奠定了基础。
1.2 壮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壮医对疾病的认识建立在壮医理论的基础上,对抑郁症的理解归结于对疾病总的认识。壮医理论强调,气血失衡导致疾病的发生,说明了气血平衡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脏腑气血骨肉构成了人体的主要物质基础,全身有赖于血的滋养,因此,血是尤为重要的物质。而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力,人体生命活动围绕着气进行运作。人体气血均衡与壮医三道两路(谷道、水道、气道和龙路、火路)关系密切。壮医天人自然观认为,天、地、人三气协调同步與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一旦气血失衡,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人体就会发病。总而言之,壮医认为抑郁症的发病是由于遗传因素或长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机体长期过度忧虑、情绪低落、意志活动减退等不正常的情绪活动,导致机能内耗,机体气息紊乱,三道两路阻滞不通,气血不能维持平衡,最终导致机体适应不了天地之气的不断变化,从而导致天、地、人三气同步失调,机体维持不了健康的常度而致疾病发生[8]。陈攀[9]从壮医毒虚致病论角度探讨了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他认为抑郁症因邪毒通过三道两路入侵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紊乱而导致发病或因三道两路功能的减退,致使各种邪毒产生并滞留在人体内,进而导致三道两路阻滞不通,气血运行不通畅,气血功能失调。因此,毒或虚被认为是抑郁症发病的关键核心,从而引起天部之气失调,天地人三气不同步,气血紊乱终致疾病发生。壮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对很多疾病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壮医对抑郁症的发病机理没有系统阐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壮医理论对抑郁症诊治的临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