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美术活动开展策略
2019-12-02陶玲
陶玲
幼儿的学习品质指的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倾向、学习风格等,它不是指幼儿在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具体知识、能力技能和情绪情感,而指向幼儿如何获得和运用这些知识技能[1]。幼儿学习品质涵盖了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主动性、坚持性和专注性、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反思与解释等。美术活动作为幼儿自主体验和表达的有效方式,为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将学习品质的培养渗透于幼儿美术活动中,我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直觀地讲述与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好奇是人天生的本能,是个体对于事物所呈现出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兴趣则是个体在学习活动中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幼儿对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直接受到教师指导方式的影响。如教师示范、提问、解答方式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美术活动中,有些教师偏向于运用示范、范例等方式指导幼儿,也有的教师会利用提问推动幼儿对活动的认知,但是如果示范过于高控、范例过于单一、提问过于封闭,反而会降低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好奇心与兴趣。故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自由引导幼儿。如在大班美术活动“舞动的纸条”中,活动前教师就与幼儿一起欣赏了法国画家马蒂斯的《克里奥尔的舞者》等一系列的作品图片。
师:“有没有小朋友欣赏过这幅作品?你知道这幅作品和其他作品有什么不同吗?”幼儿默不作声。师:“这幅画里,有一位小朋友会很厉害的本领呦。”幼儿依然保持沉默。师:“我知道小朋友的观察都很仔细,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发现的秘密?”幼:“我看到了小人在跳优美的舞蹈,我发现这幅作品是纸做的。”师:“对,作品中的小人在翩翩起舞,而且这幅作品是马蒂斯用纸剪贴出来的。小朋友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幼儿的好奇心被逐渐地调动了起来,接着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幼儿直观介绍了马蒂斯的人生与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师:“我知道小朋友们平常都很喜欢跳舞,那么老师也想邀请小朋友一起做个快乐的舞者。”
通过案例中师幼的互动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导入作品时的提问是属于封闭式的,大部分幼儿并没有欣赏类似作品的经验,所以他们表现出沉默,没有回应。但是,当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运用鼓励、直观生动地讲述以及情境示范之后,幼儿的兴趣立马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有的表现出赞叹,有的目不转睛地听着老师的讲述。接着,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去亲身体验画中舞者的姿态,进一步增加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从而为幼儿之后的创作提供了思路。在后期的创作过程中,幼儿巧妙运用剪贴的技能将纸张制作成姿态万千的快乐舞者,再用彩笔勾画出背景画面,在欣赏名画作品后也体验了大师的创作过程。
二、合理地规划活动时间,增强幼儿的坚持性与专注性
坚持性是指幼儿能够持续地参与活动,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够表现出不退缩或不放弃的状态。专注性是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的集中注意力等状态。学前期幼儿的坚持性与专注性是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的,学前期也是培养幼儿坚持性与专注性学习品质的重要时期[2]。在美术活动中,给予幼儿合理的创作时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坚持性与专注性。但是,当幼儿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有的教师可能因为活动环节过渡等原因,让幼儿匆匆结束创作,甚至有的教师会不合时宜地打断幼儿,硬性介入引导,这都对幼儿坚持性与专注性学习品质的培养产生了影响。在合理的时间中,幼儿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并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分地表现在作品中。
如在我园美术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会基于幼儿的已有绘画经验合理规划时间。有的教师认为对于美术活动的时间没有过多的限制:“我们班孩子的绘画水平相差不大,如果有的孩子提前完成了绘画创作,我会让他们先去帮助别人收拾材料,没完成的继续完成。”有的教师则会增加幼儿自主创作的时间:“我会缩短示范讲解的时间,这样孩子们创作的时间就多了。如果我一直讲,孩们听了一会也就没有兴趣了。所以,我一般都是让孩子们在体验了之后再创作。如在“奇妙的管子”美术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材料的多变与组合,在活动前我引导幼儿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管子。在幼儿自主地对管子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究后,我就组织幼儿用管子滚画、吹画,并利用管子的可变性进行手工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没有进行过多的技巧与绘画要求的陈述,幼儿根据自己先前对管子的了解自主进行创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我没有评判幼儿绘画技巧的水平,而是提供多种操作材料,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来表达他们对于管子的想法。”
三、材料的丰富与开放运用,增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想象是指幼儿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的过程。创造力是幼儿产生新的想法,发现与创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它是思维的本质能力。学习品质中所指的想象与创造并不是完全指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是侧重于幼儿能够不断地利用想象与创造尝试新的方法,进行新的学习。在美术活动中,有些教师认为提供大量的材料就能促进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但是如果材料虽然丰富,指向的是幼儿单一操作经验的发展,材料高结构化,幼儿无法通过操作进行变化与组合,这种材料的丰富性并不能促进幼儿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故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材料是指向幼儿多种经验的发展,并具有开放性特征。这样幼儿才能按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选择喜欢且愿意做的活动,才能在活动中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如在秋天的主题下,教师可以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多种树叶,有的幼儿把它想象成小乌龟的壳,用毛根给其添加头、脚制作成小乌龟;有的幼儿把它看作是绘画材料,轻轻地在树叶上进行创想绘画;有的幼儿把它对半剪开当作小鱼的身体,贴上眼睛、鱼鳍、鱼尾,变成两条小鱼。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创作出了丰富生动的作品。不仅如此,这些材料还可以一物多玩,既是手工区的制作材料,又是娃娃家吃饭的小碗,还是在建构区搭建和构造的自然材料。可见,材料的丰富性与开放性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地探索,促进幼儿潜在创造力的发展。
四、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幼儿的反思与解释能力
幼儿的反思与解释能力是指其是否能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下一步学习的能力,即幼儿对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及已有言行、思想的认知。在美术活动中,有的教师重视幼儿的创作过程,重视幼儿在创作中想象与创造品质的培养,但是往往容易忽略幼儿对作品的总结和反思,甚至有时候的总结与反思是基于教师的视角,这种做法不利于幼儿经验的迁移,不利于幼儿的反思与解释品质的发展。而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幼儿反思与解释学习品质发展的途径之一。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绘画中的独特想法,尝试合作解决在绘画中面临的问题,反思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幼儿作品的差异,进行经验的迁移,并解释自己作品的独特性。这种交流与合作,不仅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让其在同伴间的交流中树立自信心,也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幼儿,了解幼儿。
如在美术活动“帮鸡妈妈找宝宝”中,幼儿自行分为两组,一组幼儿将彩绘好的鸡蛋藏在幼儿园的小树林里,他们需要和同组伙伴合作画出小树林的地图,并且在地图上标出“鸡蛋宝宝”藏匿的地点,然后由另一组幼儿按照“地图”去寻找宝宝。在这个过程中,每组的幼儿就需要协商小树林的地图应该怎么画?同组成员如何分工?小花园中的各个设施应该怎么布局?地图画好后需要继续思考把“鸡蛋宝宝”藏在哪里?用何种绘画符号来在地图上标注这些地方?等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幼儿分工负责画出地图的一部分,这样一张完整的大地图就完成了。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解释自己为何这么画的原因。也许在合作的过程中,幼儿会出现问题冲突,但是通过相互的协商与解释,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最终会找到一种最好的解决办法,促进幼儿反思与解释等学习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索长清.幼儿学习品质之概念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9(6):44.
[2] 鄢超云,魏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学习品质的解读[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