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法在机关公文“下行文”写作中的运用
2019-12-02李胜
李胜
演绎是逻辑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在机关公文的写作中,下行文的使用频率最高,在写作过程中常常要用到演绎法。比如通知、通报、命令、通令、指示等,就是把一般性原理,诸如方针、政策、原则、规定等,与部队实际相结合,产生出有个性特色的意见、办法、措施、要求等,达到交代布置任务、规范行动、指导工作的目的。下行文的写作,无论是从思维的过程,还是从安排篇章结构的方法,实质上就是“演绎”法在写作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在下行文的写作中,有些机关人员不懂得如何演绎,没有把领导的思想和意图很好地拓展开来,没有把上级的政策、规定转化为落实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致使写出来的文章上下一般粗,起不到布置任务、指导下级开展工作的目的。要写好下行文,必须重视演绎式写作法的具体运用。
一、演绎式写作法的方法步骤
(一)明确主题。机关人员受领撰写下行文任务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正确理解首长意图,弄清写作缘由,确定主题,这是撰写下行文的前提条件,也是由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主观到客观实际的起点,是撰写下行文的灵魂和方向。而明确主题又要以领会首长意图作为基础,也就是人们经常讲的“吃透上情”。明确主题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本级领导提出问题的出发点是什么;主要针对哪些单位、哪些方面的问题;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要求;相关的政策、规定有哪些;本业务范围内的具体规定有哪些等等。这些方面考虑越全面、深入,主题就会越明确。
(二)熟悉情况。即熟悉所属单位的实际。所属单位情况,是上级制定方针、政策的客观基础,是本级考虑问题、拟制文件的依据和条件,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前提,是由一般到个别的归宿。只有了解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创造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意见和措施。否则,所写出的东西往往是不切实际的空话、套话。熟悉情况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包括:所属单位当前工作状况、时间、进度、质量、效益,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目前需要解决的困难;下一步打算等。
(三)确定类型。即确定撰写文件的类型。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结构模式,即使同一个文种也有不同的结构类型。下行文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规定型下行文。比如用命令、通知形式下发的条令条例、规章等,此种类型文件高级机关使用比较普遍,主要是规定事项,具有法规性质,一般按条款书写。二是原则型下行文。比如有些针对共性的或重要的工作下发的指示、通知等文件,适用于比较高级的机关单位。一般从几个方面不同角度提出原则性的语言,由于文件所涉及的是共性的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针对性要强,预见性要好,指导性要明,启示性要深。三是操作型下行文。比如有些计划、通知、方案等。与原则型相比,有具体的目标、方法、时间、步骤、要求等,每个环节明确详尽,因此比较适合于低级机关和基层单位。区分下行文的三种类型可以较好地把握撰写特点和拟制要领。
(四)分析体例。即了解撰写体式,明确所写文件内容的总体框架。不同文种的下行文,有不同的内容结构模式。如通知通常包括依据、事项、要求;通报则有情况、原因、措施;计划通常包括目标、措施、步骤;指示通常包括指导思想、目的、指示事项。比如,某部针对近期发生的一起飞行事故征候,单位领导要求利用两天时间进行飞行安全整顿,要求各单位认真查找飞行安全中的薄弱环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要求机关起草并下发通知。从首长交待的任务看,有起因——发生了事故征候;有事项——停飞整顿、查找薄弱环节;有要求——制订措施。那么,这份通知的体式基本可以确定按这三个部分来写。
(五)拓展主题。就是把领导的思想和意图拓展到各个单位和各项工作中,指导工作的开展。这是演绎式写作的关键,是实现一般到个别、抽象到具体、普遍到特殊的中间环节,也是下行文是否有较强指导性的关键。比如,有些单位领导往往喜欢自作主张,搞“个人说了算”,这种行为既不利于班子团结,又不利于单位建设。针对这种现象,首长提出要坚决予以纠正。对于“个人说了算”的问题,已有许多分析文章,但大多是从分析它对民主生活、集体决策、班子团结等方面造成的危害,或从“个人说了算”的思想根源来自权力主义、极端主义、个人主义等方面进行分析。而拓展主题则对党委实行集体领导中存在“个人说了算”的不良倾向进行了延伸和拓展,没有沿袭浮于表面的大众化的思路,而是从更深的认识层面进行分析,针对个别人错误认为“个人说了算”就是有能力、有魄力,就是有威信、有效率的情况,对如何避免“个人说了算”这个主题进行了较好的演绎。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走出‘个人说了算的认识误区”,层次标题是:走出“个人说了算就是有能力”的认识误区,树立“能力体现在善于集中集体智慧、善于调动大家积极性上”的观念;走出“个人说了算就是有魄力”的认识误区,树立“魄力来自班子内部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观念;走出“个人说了算就是有威信”的認识误区,树立“威信来自正确的思想行为和良好的人格形象”的观念;走出“个人说了算就是有效率”的认识误区,树立“效率来自正确决策”的观念。这样拓展主题,将领导原本的一句话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延伸,既全面,又有深度和新意,同时还给人以启发。
(六)阐明道理。即阐明开展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全体人员的认识,增强大家执行规定的自觉性。下行文常常采用说明的形式。一般由说明中心、说明材料和说明方法构成。要求中心突出、方法灵活,内容侧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二、演绎式写作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领会意图要准。公文的写作往往是(下转第22页)
(上接第5页)根据领导的意图或者满足所担负任务的需要而进行的,是授意写作,是被动进行的,与文学创作所进行的主动写作不同。领会意图越准,公文越具针对性;领会意图越深,公文越具体。因此,撰写人员是否准确领会了领导意图,是否把领导的思想贯穿于文件中,是决定写出的文件能否让领导满意的关键。如果文件偏离了首长的意图,甚至完全脱离了领导的初衷,写出来的文件即使再好,也是“答非所问”,不是领导所需要的。其结果是劳而无功,费时费力,甚至误时误事。这就要求机关人员在拟写材料时,既要反复琢磨首长交待写作时的原话,又要搜集首长在近期、甚至过去有关这方面的讲话、文章,同时,还要结合本单位目前工作现状,等等。要把准确领会意图放在首位,并贯穿材料的始终。
(二)了解情况要细。机关人员在拟写材料时,不仅对分管的工作要了如指掌,而且对全局的情况也要十分清楚。如年度工作要点、基本工作思路、重大活动开展情况、近期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情况、上级和本级制发的重要文件,尤其是基层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制约本单位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等等,都要详细了解。这样才能拓展写作思路,立足本部门,着眼全局,起草的文件才能有高度、有深度、有针对性,才能与基层的实际工作合拍。
(三)拓展主题要深。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的。基层单位贯彻上级首长机关的指示精神,也是一种认识过程。要想给这种有序的认识过程给予指导,作者必须在材料写作的分析中采取沿着主题展开的这一条红线,一层层地逐步去分析,犹如“剥茧抽丝”,使对事物的分析、说明不断深化。坚决克服将首长的意图不加分析、没有拓展地传达下去,防止由一般到一般,上下一般粗,内容笼统抽象,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受文单位无所适从。
(四)指导工作要明。下行文的行文目的大多是针对下级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便于下级顺利地开展工作,少走甚至不走弯路。因此,在拟写时,应使受文单位明确: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力求做到文件所涉及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明确具体,措施要求切实可行。使受文单位既明确所要做工作的内容,又明确所做工作的目的意义,使上下级工作步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