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精准扶贫相关性研究

2019-12-02张菊梅王春燕

北方经贸 2019年10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精准扶贫

张菊梅 王春燕

摘要:喀什地区地处中国西北边陲,经济落后,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迫切,且作为多民族聚居区,该地区扶贫发展过程复杂且繁重。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创新方式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培养创新人才,同时对当地产品进行创新,最后进行资源整合。这种开发保护并重的扶贫方式对于扶贫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现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精准扶贫的相关性入手,在两个不同的方面设置相关影响因子。通过相关数据的搜集,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测算,根据测算结果来探讨精准扶贫政策下,对于喀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从不同角度给出相关建议,使喀什地区非遗更好地发展传承和贫困居民更好地脱贫。

关键词:喀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10-0141-05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with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Take the craftsmanship in Kashgar for an example

Zhang Jumei , Wang Chuny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arim University,Xinjiang Alar,843300)

Abstract: The region of Kashgar is very rich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owever, because i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and its econom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particularly urgent. As a multi-ethnic region, the proc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Kashgar is complicated and arduous. The im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s an innovative wa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s government-led, social participation,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at the same time to innovate local products, and finally to integrate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s highly feasibl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is paper will start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et up the relevant influence factors in two different aspects.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relevant data, using SPSS software to calculate the data,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to explo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Kashgar region under th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So as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from different angles, in order to that Kashgar region can develop inheritance better and poverty-stricken residents can get rid of poverty better.

Key words:Kashga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relevance

一、相關性研究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扶贫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旅游扶贫相关问题的研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更多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切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

刘永飞(2013)将非遗扶贫地区定位于我国西部民族八省区,该地区贫困人口较多且分布集中,同时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该地区的贫困程度较深且贫困发生率较高。对于扶贫攻坚困难程度较大的西部民族八省区,他认为在扶贫过程中应有相关创新性的思维,因此将非遗与扶贫开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于解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我国民族地区在利用非遗旅游资源来进行旅游扶贫的实践过程当中,过度关注经济效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困境。因此提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从非遗保护的决策、非遗旅游相关者的利益分配进行规范以及逐步完善相关法律的建设等方面为切入点,从而实现旅游扶贫开发在当地顺利开展与非遗传承及保护的共赢。[2]颜英、陶鹏宇、张嘉炎(2018)以赫哲族为例,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同时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3]尹爱华(2019)所描述的丹寨万达小镇,推翻了传统的非遗旅游扶贫模式,是由“企业包县,整体扶贫”的一种创新扶贫模式。将非遗旅游依附于企业,将丹寨苗族、侗族等非物质文化通过商业传承和现代演绎的方式,从而来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保护。[4]

根据二阶维度的分析,“非遗旅游”与“精准扶贫”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三阶维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如表4所示。

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可以看出“非遗旅游”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呈强相关。

再利用回归对“非遗旅游”和“精准扶贫”进行分析,因探讨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对于喀什地区非遗旅游的的影响,以此来观察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因此自变量为精准扶贫,因变量是非遗旅游。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6所知,关于显著性问题,“精准扶贫”与“非遗旅游”的显著性值(或者t值)符合标准,且sig=0.000<0.05。

Y=1.967+0.448x

最后关注精准化值,标准化系数中,精准扶贫的力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非遗旅游也会增加0.642个标准差。

三、结论与建议

由数据分析结果可得出,喀什地区对于非遗的精准扶贫力度每增加1,则非遗旅游也会增加0.642。因此,对于喀什地区非遗的发展需要当地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不仅能带动当地非遗旅游发展,同时能加快当地的脱贫速度,并且也是对于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喀什地区在对于非遗旅游的精准扶贫中,还存在相关不足之处,现则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相关建议。第一,政策方面。一是加强对于基础设施配备的政策支持,原因在于当地政策支持力度略有欠缺,具体体现在手工艺制作场地的配备不够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完成率较低、手工艺售卖和展示场地较少等。二是明确扶贫主体和相关情况,喀什地区精准扶贫政策保障力度不足,主要是因为政府扶贫主体不明、政府掌握情况不足。三是提供合作平台,政府在进行经济扶持的过程中,不仅要给予实际性经济的布置,同时要扮演好一个“牵线搭桥”的中间人的作用,提供一个合作平台来拉动当地的非遗旅游的发展。第二,社会环境方面。一是发挥对非遗旅游的带动作用,相关旅游公司要带动当地非遗旅游的发展,现存旅游公司只是单纯的向外推广和售卖非遗产品,发挥作用较小。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推广非遗文化。非遗的宣传要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去挖掘,去追溯產品的本原,将推广售卖“产品”转变为推广售卖“文化”。三是挖掘“文化+旅游”模式,将景点旅游、观光式旅游向“沉浸式”“体验式”旅游转变,要将文化与旅游进行融合。第三,非遗氛围引导方面。文化的延续在于传承人、文化的传播在于传承人、文化的推广更是和传承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喀什地区作为各民族聚居区,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的一个推动因素。一是加强国语学习,当地政府不定期召开语言培训,传承人应积极参加学习国语。二是转变思维,创新非遗。传承人可以和相关公司合作制作一些具有其他意义且小巧轻便的纪念品,例如冰箱贴、钥匙扣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下来,而且也推动了当地非遗旅游的发展,加快了脱贫速度。

参考文献:

[1] 刘永飞.西部民族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研究——以国家级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中州学刊,2013(10):91-94.

[2] 卢世菊,柏贵喜.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74-79.

[3] 颜 英,陶鹏宇,张嘉炎.精准扶贫战略下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刍议——以赫哲族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2):145.

[4] 尹爱华.民族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研究[N].贵州日报,2019-02-18(11).

[5] 王春燕,杨 鹏,喻晓玲.基于TSP方法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设计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6):191-197.

[6] 朱 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绩效评价[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王功巧]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精准扶贫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