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三针”电针疗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48例
2019-12-02肖彬
肖 彬
(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 针灸科,湖北 鄂州 436000)
肩周炎为临床常见疾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无子也;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可见本病的好发年龄,女子在49岁左右,男子在56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故有“五十肩”(老年肩)之称。中医学也称“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其症状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和肩关节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甚者疼痛放射至上臂,夜间痛甚,由于关节活动度受限,影响患者穿衣、梳头,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患者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笔者于2017年2月~2018年11月采用“肩三针”电针疗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4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患者均为我针灸推拿科收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按照就诊单双号次序,将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30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65岁,平均53岁;病程最短3 d,最长6 a,平均1.5 a;均为单侧患者;风寒湿痹型(肩部畏风寒,遇寒痛甚,得热痛减为特点)37例,血瘀气滞型(肩部曾受过创伤,痛处固定不移,刺痛拒按为特点)11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67岁,平均55岁;病程最短7 d,最长4 a,平均1.5 a;均为单侧患者;风寒湿痹型33例,血瘀气滞型9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评定。①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所致;②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③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或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④甚则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明显受限;⑤X线摄片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鉴别诊断
①本病需与颈性肩痛相区别,后者也有肩臂部放射痛,但该疼痛系因臂丛神经受压所致,肩部常无明显压痛点,肩部活动功能尚可,通过颈椎CT或MRI可以鉴别。②本病需与肩部骨、关节的脱位、骨折及肩袖损伤相区别,后者有明显的外伤史,且可查到原发损伤疾患或者通过X线片可鉴别。
2 治疗方法
2.1 “肩三针”电针疗法
2.1.1 取 穴
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肩前区疼痛较剧烈者,加鱼肩穴、阳陵泉;肩峰端疼痛较剧烈者,加三间、臂臑;肩胛区及肩后疼痛较剧者,加天宗、后溪。
2.1.2 操作方法
患者端坐位,医者取上述腧穴采用1.5寸毫针刺,直刺入0.8寸~1寸,行针得气后,选用G6805-2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50 Hz~100 Hz,输出量以局部肌肉轻度收缩、患者舒适为度,每次通电30 min出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2 运动疗法
2.2.1 推拿手法运动
该治疗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手法放松:患者取坐位,体弱者或疼痛剧烈者可取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患侧,左手固定患者患侧肘关节,右手以法及掌根揉法施术于肩关节周围至上臂区域,手法力度轻柔,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然后以拇指弹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冈上肌肌腱,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同时配合上肢小幅度外展、内收、外旋等活动。继而以拇指、示指、中指指腹点按合谷、曲池、肩前、肩髃、肩贞、肩髎、肩井、天宗、曲垣、臂臑等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
第二阶段,被动运动手法:①环转摇肩法:医者站在患侧稍后,一手挟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一手托起前臂,使患侧肘屈曲,前臂内收,患侧手由健肩绕头顶、患肩、面前反复环绕10余次。②背后牵拉法:医者站在患者健侧稍后方,一手挟健侧肩,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耐为度。③患肢提抖法:医者站在患侧肩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医者缓缓向斜上方牵抖患肢。活动幅度逐渐增加,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过猛,防止发生意外。
第三阶段,结束手法:以搓法收尾,用双手掌面挟住肩部、上臂、前臂,反复搓动,以放松肌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
上述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2.2 主动运动
①爬墙锻炼: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向上爬动,逐渐爬至患者所能达到的最高点,在墙上做一记号,患侧上肢慢慢放下,休息片刻,再次上爬,达到记号处或记号之上,由此逐渐增加高度。②甩手锻炼:患者取站位,先自我抖动肩部,使局部肌肉放松,然后由肩部发力甩动手臂,由后到前,由左到右,甩动幅度逐渐增大。③摸耳锻炼:患者取坐位或者站位,先自行揉动患侧肩部,使之肌肉放松,然后用患侧上肢越过头顶,以手指摸对侧耳部。④负重摆臂锻炼:患者取坐位或站位,患侧手提重物或沙袋,手臂做前后摆动锻炼,摆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加。⑤搓背法:患臂从背后下侧摸背,往往两手臂都很难互相摸到,这时可以用一条毛巾连接两臂,两手分别抓紧毛巾两端,以健侧手向上拉动患侧手,如同搓背一样。以上肩关节的主动运动,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分3个~4个时段来锻炼,而不要集中在一个时段锻炼,锻炼强度以患者可承受为度。应指导患者多锻炼、勤锻炼。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疗效标准[1]判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或基本正常;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两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3.3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46例,对照组治有效33例,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716,P<0.01)。
4 典型病例
张×,女,48岁,因“右肩关节周围疼痛伴活动受限1个月”于2017年11月3日来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因夜间睡眠时右肩部受凉后出现疼痛,继而出现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自行在家锻炼3周,效果不佳,前来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右肩关节肩前区及肩峰端压痛明显,右肩关节外展、背伸功能严重受限。X线片示:右肩关节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右肩周炎。在我门诊予以“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加以鱼肩穴、阳陵泉、三间、臂臑电针疗法,配合推拿手法运动及指导患者主动运动(按照上述治疗方法操作)。经治疗1个疗程,右肩部疼痛明显好转,右肩关节外展、背伸活动有所改善。继续治疗1个疗程,右肩部疼痛基本消失,右肩关节外展、背伸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
5 讨 论
肩周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病因在于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或劳累损伤,筋脉受损,气血阻滞,筋脉不用而致肩痛。而国外医学其实对肩周炎的研究已有漫长的历史,1872年Duplay[2]首次提出有关肩关节周围炎的诊断,认为肩峰下滑囊炎症、变性、粘连等变化是肩部痛和关节运动受限的原因。1934年Codman研究无明确外伤原因的肩痛伴有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病理表现,统称为冻结肩。1943年Lippmann强调所谓冻结肩是肱二头肌长头腱粘连性腱鞘炎所致,1951年Mclaughlin研究指出肩峰下滑囊炎和冈上肌腱病变是肩周炎的主要原因。1952年Depalma对肱二头肌长头腱炎与肩袖病变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由于国外学者对肩周炎的研究从不同的局部解剖组织结构角度观察,发现了不同的病理变化,提出了众多的病因学说,由此也证明了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肩三针穴,是肩部三个穴位的总称。但具体指哪三个穴位,则有不同的说法。传统说法肩三针穴指肩髃、肩贞及肩前;也有指肩髃、肩贞、肩髎者;又有以肩髃为主、再加肩髃前后水平各2寸取一穴组成肩三针者,即靳三针中的肩三针穴。笔者在治疗中取肩前、肩髃、肩髎称为肩三针穴,肩髃、肩髎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及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而肩前穴(肩内陵)则为一经外奇穴,具体位置在肩关节前部,取穴的时候把手臂自然下垂,在腋前纹端与肩髃连线中点,即腋前皱襞头上1.5寸的地方就是。循经辨证:手太阴经病型痛点多在臑臂内侧上段,肩腋前沿等,正当肩前穴区。手阳明经病型肩峰及臑臂前廉疼痛,正当肩髃穴区。手少阳太阳病型肩臑肘臂外侧疼痛及肩胛肿痛,肩背痛,正当肩髎穴区。肩周炎临床表现大多以多经症状具备。肩三针是对肩周炎多经症状的高度概括治疗,加以三针齐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含有《官针》“齐刺”之意。肩三针治疗肩周炎,可加强病痛局部刺激,以提高疗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中配穴提到的鱼肩穴是为经验效穴,见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教授著作《一针疗法》,此穴在鱼际穴下0.5寸,第一掌骨侧赤白肉际,按全息理论对应于肩部穴处,可找到针柄大小的条索状物,并有明显压痛,此穴在鱼际穴附近又能治疗肩周炎,故由此命名。《灵枢·经脉第十》记载:“肺手太阴之脉……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是主肺所生病者……臑臂内前廉痛厥”;《灵枢·经筋第十三》记载:“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后……结肩前髃……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可见肩周炎肩前区疼痛者属手太阴肺经经脉和经筋不通,经络辨证病在肺经者,取鱼肩穴,正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用之有效。
运动疗法采用了肩关节的被动与主动运动,能使粘连的韧带逐渐松解,软组织恢复弹性,而使肌肉关节的活动恢复正常。同时主动运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简单易行,患者即使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院就医,也可以利用主动运动保持肩关节较好的活动度和肌肉的力量、弹性。曾有医者撰文指出:肩关节活动度的锻炼是肩周炎的基本治疗方法,应贯穿于肩周炎的整个过程,而肌力训练对于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肉力量、肌肉的弹性及肌腱的滑动,维护关节稳定及防止肩周炎复发都有重要的意义[3]。笔者在治疗肩周炎的过程中,对于此观点同样深有体会。
“肩三针”电针疗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操作简单,患者可以主动参与治疗之中,通过临床观察,该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防止复发,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