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重症患者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预防感染的护理

2019-12-02王丽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药液无菌导管

王丽梅

(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 阜新 123000)

骨科重症患者通常需要采用静脉穿刺输注药物,以及肠道外营养支持,以稳定生命体征,维持正常代谢和循环功能,而长时间、反复对静脉穿刺,会对静脉血管造成严重损伤。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输注技术,是救治患者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良好给药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无需麻醉、风险小、成功率高等特点,能够有效避免对静脉血管的损伤。由于PICC在患者体内置留时间较长,容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其中尤以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容易引起严重的继发性并发症,影响到PICC的使用效果,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本次研究着重探讨分析骨科重症患者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预防感染的相关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行PICC骨科重症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4-62岁,平均年龄(35.4±6.5)岁;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15例,股骨骨折14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内脏出血16例;其中23例患者入院时已经出现休克症状。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13-63岁,平均年龄(35.6±6.8)岁;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16例,股骨骨折14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内脏出血15例;其中24例患者入院时已经出现休克症状。2组间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PICC置管。可以穿刺置管静脉包括:贵要静脉、肘部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部静脉等,首选为贵要静脉。穿刺部位可选择:肘下、肘窝、肘上、左颈外、右颈外等位置,避免选择与患侧同侧静脉。在送入导管时叮嘱或协助患者将头偏向静脉穿刺一侧,避免伤及颈外静脉。(2)置管后护理。密切观察置管运动情况,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发生滑脱、扭曲、打折等现象。采用无菌透明敷料或纱布覆盖穿刺部位,每周更换1-2次敷料,密切观察穿刺点是否出现红肿、渗血等症状。如果敷料受到渗出物、分泌物或汗水污染,发生松脱、卷曲、破损时,及时更换敷料。(3)正确冲管和封管。根据输注药液性质合理安排输注速度,如果持续长时间输注黏稠性液体时,中间可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冲洗导管时采用脉冲式冲洗法,使冲洗液在管腔内形成湍流,保持一定的冲击力达到清洁漂净导管的效果。封管前先用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然后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封管,成人的浓度为50-100IU/mL、小儿的浓度为1-10IU/mL[2]。(4)导管阻塞处理。发现导管出现阻塞应首先查明阻塞原因,检查导管固定是否牢固,是否存在扭曲、打折等机械性阻塞,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是否正确。如果原因不明不可暴力推注,应立即拔出导管进行冲洗。严禁同时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液;输注血制品或脂肪乳等黏稠性较高的药液后,必须冲管后再输注其它药液。(5)出院带管护理。患者出院时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在体外的导管长度,封管和更换敷料的时间等事项。指导患者置管上肢不要做剧烈运动,避免提取重物和游泳,沐浴前用保鲜膜严密包裹住导管和置管部位,用胶带将两端粘牢,避免与水接触。密切观察穿刺点是否出现红肿、渗血、疼痛等不良症状,如果出现异常立即到医院检查。(6)拔管护理.拔管前先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缓解其心理压力,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外展置管肢体,嘱其深呼吸。然后缓慢拔除导管,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5分钟以上,无血液渗出后再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24小时,叮嘱患者在此期间禁止肢体活动,避免出血。

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发生PICC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①穿刺技术:有相关研究表明,1次穿刺成功感染的发生率为4.05‰,2次以上穿刺成功感染的发生率为20.0‰,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3]。②穿刺部位:不同穿刺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大不相同,腹股沟处的细菌菌落数量明显高于颈部和锁骨下方,上肢手背部位的细菌菌落数量明显高于肘部。③ 导管的材质和型号:国外有研究表明,细菌容易粘附在聚乙烯PICC导管上,采用聚氨酯PICC的感染发生率为5.6%,而采用聚乙烯PICC的感染发生率为35.9%。大型号导管对于静脉血管的机械性刺激程度要大于小型号导管,因而感染的发生率要高于小型号导管,如使用3F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为7.3‰,而使用5F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为14.2‰,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4]。④无菌操作:穿刺部位皮肤感染是引起PICC置管感染的重要原因。由于PICC置管操作存在侵入性,操作不当细菌会随着导管的置入进入血管腔内,或经皮肤沿着导管进入血液,长期留置可引起菌血症或脓毒血症。导管连接、输注药液、测压、冲管、封管等操作均可有可能引起感染。⑤导管留置时间: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道,住院患者的PICC置管感染发生率为2.4%,而平均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为5.3‰个导管留置日,感染者的死亡率为12-25%[5]。充分表明,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对患者造成危害的风险越大。⑥输注药液:重症患者大都需要给予胃肠道外营养支持,采用静脉营养支持时高渗营养液是细菌最理想的生长培养基,如果在配制过程中或输注过程中受到污染,细菌随着药液进入导管内生长繁殖,由于导管细长,抗菌药物很难将细菌杀灭。⑦患者和医护人员:重症患者往往抵抗力下降,抗感染能力相对较弱;某些重症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对导管材质、敷料和输注药液过敏;医护人员操作时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或者导管护理不当等,均可引起感染。(2)感染的预防性护理。首先应当加强护理人员PICC置管的专业技能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其次要密切观察置管运行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加强置管的维护管理,合理安排导管留置时间,加强带管护理等。

3 观察指标[6-7]:(1)预防感染效果。(2)穿刺次数和导管留置时间。(3)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4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2组间比较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预防感染效果比较: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局部感染、导管感染、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 2组预防感染效果比较(n,%)

5.2 2组穿刺次数和导管留置时间比较: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1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049,P=0.014<0.05);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x2=6.559,P=0.010<0.05)。统计结果详见表2。

表2 2组穿刺次数和导管留置时间比较(n,%)

5.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6.049,P=0.014<0.05)。统计结果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比较(n,%)

讨 论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与其它静脉输注技术相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对血管和皮肤刺激性损伤小、留置时间长、药液渗漏少、维护管理方便等优势,为骨科重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无痛、有效的静脉给药途径,减少了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有利于快速恢复患者的代谢循环功能,纠正休克症状,为手术治疗赢得宝贵时间[8]。由于PICC置管运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导管滑脱、扭曲、打折、阻塞、感染等不良事件,影响到综合治疗效果,其中以感染的发生率为最高,包括局部感染、导管内定植菌感染和血感染等。发生感染的因素主要包括:穿刺技术和部位、导管的材质和型号、无菌操作、导管留置时间、输注药液的性状及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为因素等[9]。通过采取加强PICC置管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密切观察置管运行情况,减少导管留置时间等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和感染的发生率,提高PICC置管运行效率和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的局部感染、导管感染、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1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综上所述,提高护理人员操作熟练程度,严格遵守PICC置管操作规范,坚持无菌操作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药液无菌导管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治斑秃
治慢性支气管炎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