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健脾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2019-12-02张允烨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化瘀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张允烨

(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外二科 , 广东 罗定 527200 )

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出现骨折全身性代谢性骨病,称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1]。老年男性与绝经后女性为易患人群,以腰背疼痛、驼背、身长缩短、脆性骨折与呼吸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与衰老有关常见疾病[2]。依据病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其中原发性占多数。而常规西药治疗多采取抑制骨吸收方式,其临床效果存在不确定性[3]。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骨质疏松多与肾、脾两脏有关联,本研究将补肾健脾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取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纳入标准:骨质疏松症为诊断;骨密度低于峰值骨量-2.5标准差或以上;血钙、肝、肾功能正常;骨质疏松骨痛;临床资料完整;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对本组药物过敏;高钙血症;肝、肾功能不全;其他代谢性骨病。将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对照组仅采取西药治疗,男13例、女17例,年龄63-80岁,平均年龄(72.3±2.1)岁,身高145.2-183.3cm,平均身高(162.8±3.7) cm,体质量41.4-106.3kg,平均体质量(57.1±3.7) kg,BMI指数19.1-29.3 kg/m2,平均 (23.5±2.7) kg/m2。观察组采取补肾健脾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男14例、女16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3.1±2.2)岁,身高147.6-187.8cm,平均身高(161.7±3.8) cm,体质量43.0-105.9kg,平均体质量(57.7±3.6) kg,BMI指数19.2-29.8kg/m2,平均 (23.1±2.1) kg/m2。对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补水、补钙治疗,配合氯膦酸二钠(广州白云山明兴,国药准字H19980131),每天300mg(每天1支),静脉滴注3小时以上,共5天,以后改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健脾化瘀方,药物组成:补骨脂、骨碎补、黄芪、党参、丹参各20g,仙灵脾、菟丝子、熟地黄、山药各15g,枸杞子、茯苓、白术、当归、桃仁、川芎各10g。1剂/d,早晚分服。3个月为1疗程。

3 疗效评价标准[4]:临床疗效:体征、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0%为显效;体征、症状均有明显好转,30%≤症候积分减少≥70%为有效;未见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采用MEDI LINK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年全髋关节和L1-5骨密度T值。骨代谢相关指标包括血钙。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5.2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年骨密度T值、相关骨代谢指标对照:治疗前2组患者骨密度T值、相关骨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治疗后1年随访髋关节、腰椎关节骨密度T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钙离子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年骨密度T值、相关骨代谢指标比较

讨 论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因素决定。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钙不断地从骨骼中被动员,之后沉积到骨骼中去,适量补充钙的老年人可进一步阻止骨密度的损失[5-6]。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逐渐下降,体内各种代谢功能紊乱,容易造成机体缺钙,进而导致骨质疏松[7-8]。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医学研究的结论,我们人的骨骼是由骨细胞、骨矿物质和有机质构成的[9]。原发性OP患者以腰背疼痛、驼背、身长缩短、脆性骨折与呼吸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为与衰老有关常见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慢性疾病[10]。很多人的骨密度低是骨量流失的结果,但骨量流失的时候是有机基质与无机质一起丢失,如果只补充钙,而不补充有机基质和除钙之外的其它无机质,实际是不可能有良好效果的;此外,钙与磷必须以2:1的比例同时补充,才能使钙被人体充分吸收[10-11]。

祖国传统医学中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长有源[12]。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胃失司则牵连于骨。而血液瘀滞,经脉不畅,脏腑不得濡养,骨髓不得充润,骨骼失养[13]。本研究中采取补肾健脾化瘀方,方中采取补肾强筋健骨的补骨脂、骨碎补、仙灵脾、菟丝子,滋补肾阴,益精填髓的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健脾补中,益气生血的黄芪、茯苓、党参、白术,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丹参、当归、桃仁、川芎,共奏补肾、健脾、化瘀功效[1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3.33%,2组患者治疗后1年随访髋关节、腰椎关节骨密度T值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组研究结果与邹军,章岚,任弘[15]等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采取补肾健脾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治疗后骨密度T值、相关骨代谢指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化瘀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消痰化瘀降脂方治疗肿块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分析蒙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