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吊脚楼——吊脚楼头翘首等,那是梦境中的故乡

2019-12-01良库工舍

投资与理财 2019年8期
关键词:竹楼高脚吊脚楼

良库工舍

一提到吊脚楼,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那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古城,弥漫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那些用木头撑起的吊脚楼,随处散发着淳朴的湘西风情。

江雾朦胧,小船悠悠,空灵的歌声缓缓地飘过来。情窦初开的少女倚在窗前,做着属于自己的爱情梦,身在吊脚楼,心却早已沉醉。

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老建筑,最原始的雏形是一种干栏式民居。

当人类的记忆尚处于模糊不清的原始时代的时候,有巢氏创造的吊脚楼就作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历史舞台。

它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吊脚楼是建筑群中的小家碧玉,小巧精致,清秀端庄,古朴之中呈现出契合大自然的大美。

无论是吊脚楼群,还是单家独院,都坐落在风景极佳的地方,茂林修竹环绕周围,小桥流水穿梭其间,甚至不少吊脚楼群掩映在古木翠竹中,就像一幅幅山水画。

其他国家也有着类似的建筑,柬埔寨的高脚楼同样是建在水上。

《旧唐书》载:“士气多瘴疬,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

同是为了防潮与热带的毒虫,高腳楼和湘西的吊脚楼格局差不多。

高脚楼大致都建在洞里萨湖边上,洞里萨湖又名金边湖,位于柬埔寨境内北部,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

水上人家的房子都是用木头搭建的高脚楼,屋里陈设极其简单,一家人吃喝拉撒全在屋里。

随着柬埔寨的雨季开始,水面会上涨,许多高脚屋都会用船拉着搬迁,到更靠近岸边的地方安置。

这种房屋的神奇之处在于,只要把高脚屋的固定装置一拆,4个人便能抬着房子移动……

这里的建筑个性非常鲜明,柬埔寨人的高脚屋都以棕榈叶为墙和顶,和湘西吊脚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踏上马拉西亚的主岛兰卡威,那么在眼前是一望无垠的橡胶林与水田,其间散布着传统式的高脚屋。

水光粼粼,以捕鱼和种田为生的岛民三三两两,构成眼中一幅极为悠闲的画面。

在这充满古老传说的岛屿上,虫唧蛙鸣是大地沉沉睡去的催眠曲。

美丽的西双版纳的傣族的竹楼历史悠久,记载最早见于魏书。竹楼又称傣家竹楼。

他们居住的竹楼是用各种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牵扯,极为牢固,7级地震也不会倒塌。

傣族人选材考究,伐木适时,并对竹子浸泡处理,居住时辅以烟熏,可延长房屋寿命。

竹楼造型美观,外形像个大帐篷。有人说像诸葛亮的帽子,也有人说像开屏的孔雀。相传远古时傣家人无处可居,天神变成美丽的凤凰,扬扬双翅,暗示人们屋脊盖成人字形。

散布在山水间的高脚楼,让寂静千年的大地变得生动起来,让平淡无奇的日子变成永恒记忆。

其实无论是高脚屋还是吊脚楼,都是前人宝贵的生活经验的传承,但如今它们是越来越少了。

就像沈从文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这里的小河两岸全是如此美丽动人,我画得出它的轮廓,但声音、颜色、光,可永远无本事画出了。你实在应来这小河里看看,你看过一次,所得的也许比我还多,就因为你梦里也不会想到的光景……”

老人也说,湘西吊脚楼的没落以上世纪60年代为分界线。“他们认为这是迷信的东西,因为是‘悬的,他们觉得‘悬的东西不好,都要改造成四平八稳的楼房。他们不知道老百姓住这个房子是有经验积累的,是和气候、地形有关的。”

最后的这批吊脚楼,簇成了一片,紧紧地贴在江水附近。也许是这种紧贴固执的力量,使得它们防守住了最后这片净土,它们终于相互依偎着站到了今天。

它们固执地挺着沧桑的脊梁,一日日孤独地老去。

我们亲眼看到钢筋水泥建筑正逐渐流行,吊脚楼却成为了一个“守江人”,永久地守着这个地方。

墨汁和靛青在宣纸和棉布上尽情渲染着它们的沧桑,惟独当地一种神奇的烙画工艺,能让人透过岁月,看到它们曾有的辉煌。

猜你喜欢

竹楼高脚吊脚楼
绿色的竹楼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美的历程
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形态及专项素质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分析
探析重庆吊脚楼对山地建筑的启示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