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慨与感动:我与早期《诗歌报》

2019-12-01吴元成

诗歌月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刊河南大学诗社

20世纪80年代初,几乎就是一个诗歌新纪元的开端。1982年考入人文鼎盛的河南大学后,我开始接触到朦胧诗,从北岛、顾城、舒婷,到后来老木编选的《新诗潮诗集》;从全国各高校诗社的社刊,到自己也参与编印的河南大学羽帆诗社社刊《羽帆》(我接任第四任羽帆诗社社长后担任主编,并将刊名改为《黄河风》),我被新诗潮裹挟着,摸索着。除了各类民刊,当时所能读到的公开发行的诗歌刊物不过是《诗刊》和《星星》等,直到《诗歌报》面世,它全新的样式、先锋的气质、开放的姿态,一下子征服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大学生诗歌爱好者。

《诗歌报》是国内诗坛第一张大型诗歌类报纸。她于1984年在安徽合肥正式创刊。最初为每月两期,每期对开四版,除刊登作品外,还刊登中外诗坛重要新闻、诗人动态、诗歌信息等,辟有“诗坛争鸣”“诗人剪影”“诗歌知识讲座”等专栏。当年的《上海文学》第9期和一些文艺报刊还刊登了《诗歌报》创刊消息。最早的主办人是严阵,继任者有蒋维扬、乔延凤,编辑有姜诗元等。

我那时和《诗歌报》的几位老师并未谋面,只是持续地投稿,并邮寄河南大学羽帆诗社的社刊,多次收到他们的回函,并先后发表过我的一些诗作和诗评。自1985年下半年,我开始尝试口语诗写作。出于对朦胧诗的反拨,我写了一篇短评《新诗当代性略谈》,刊发于1986年6月6日的《诗歌报》头版。

以大学生诗派为首的年轻诗人对朦胧诗的反思与反拨,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诗歌到底该往何处去?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谋划,要不要对纷乱繁杂的诗坛作一下梳理?毫无疑问,《诗歌报》(蒋维扬、姜诗元等)和《深圳青年报》(徐敬亚等)联合发起的“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是新诗潮的标志性大事件。大展第一辑刊发在1986年10月21日出版的《诗歌报》上,共计推出诗群20家、宣言18篇、含北岛在内的作者27人、诗作30首。我和河南大学羽帆诗社的白占海、白书庄被冠以“河南三脚猫”占其一,无宣言,发诗一,即我的诗作《倒立世界》。编辑在作品末尾标注选自河南大学《黄河风》,只是校对有误,把《黄河风》误为《堂河风》。后来,这首诗被选人徐敬亚所编的大展“红皮本”。同日,《深圳青年报》的大展第二辑刊发了我的另外一首小诗《在报社实习之下午》。印象中,河南另一位先锋诗人郎毛的作品刊发在《深圳青年报》随后推出的大展第三辑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展的主要策劃人、组织者之一徐敬亚受聘为河南杜氏地产做文案,方见其真容。2006年10月,当年在大展上亮相的部分诗人在安徽黄山聚会,纪念大展举办20周年,我第二次见到徐敬亚,并第一次见到姜诗元和诸多大展作者。

1989年初夏,我在郑州接到参加《诗歌报》浙江桐庐改稿会的通知,带着女诗人阿娉一起去参会。6月21日,在会议举办地严子陵钓台,终于见到了乔延凤和江浙沪皖的一些诗人,像梁如云、伊甸、柯平、陆瑾、方向(方向后因故自杀)等。6月22日,改稿会开幕,包括我在内的16名《诗歌报》函授学员代表,得与诸位指导老师充分交流,并乘船游览了富春江,一路云与鸟齐飞,诗与歌相伴。

改稿会前后在《诗歌报》刊发的作品还有:1989年3月6日《诗歌报》总第108期二版的《感觉秋天》(外二首),因其中一诗写到当时所在单位住房紧张,占用一间废弃的厕所蜗居,还被加了编者按:1989年8月8日《诗歌报》函授版第七期的诗作《小鱼小青鱼小鲢子》。1989年10月6日《诗歌报》总第122期,刊发诗评文章《触摸那最永恒的》。

1990年,《诗歌报》改为《诗歌报月刊》出版发行。1990年第6期发表了我的诗歌《哀悼范源》(外一首)。1991年第4期发表了我的评论《低谷中的希望:我对“先锋诗歌”的一点印象》,1991年第9期发表我一首短诗。1991年第10期发表了我的评论《十年诗潮不寻常》,对十年新诗潮做了回顾与思考。

转眼又是许多年过去了。2019年5月23日,河南长葛诗友高凤池通过微信发来几张照片,竟然是我在《诗歌报月刊》1991年第10期刊发的评论《十年诗潮不寻常》的截图。现在读来,颇见粗疏。那时无电脑,手稿或已不存。而与《诗歌报》的渊源已成为永恒的记忆,每每想起,内心还有许多感慨和感动。

2019年10月17日,郑州

吴元成,1962年生于河南淅川。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协会员。出版诗文集九部,先后获得杜甫文学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

猜你喜欢

社刊河南大学诗社
高校文学社团生存现状调研
贺澎湃诗社组建一周年
另类毕业照背后的文化解读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the core of English literacy
南京大学重唱诗社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大学生成功考研特征简析
VOICE
万绿丛中“一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