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绵缓运动视域下老年人心理衰老表象探究

2019-11-30杨国梅付成林

科技资讯 2019年26期
关键词:身体健康老年人心理健康

杨国梅 付成林

摘  要:随着全球文明进程的加快,社会群体出现断层发展,群体老龄化趋势渐进呈现,为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适合老年人身体锻炼的绵缓运动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探讨问题。因为绵缓运动能抑制减缓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与退化,以至于能够促进老年人心理与生理健康发展。该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参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绵缓运动”的内涵以及预防衰老表象进行分析,旨在探索绵缓运动理论与老年人心理衰老、生理衰老、生活方式、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内涵进行梳理与探讨,为研究绵缓运动训练对预防老年人生理、心理衰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绵缓运动  身体健康  老年人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9(b)-0206-03

随着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当今国际性发展热点课题,作为老龄化内在的基础老年人心理衰老正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据相关资料显示:“每12到13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可能就要增加2亿,相当于个别国家的人口数总量,面对老龄化集聚化增长的趋势,在未来的人员格局上,我国老龄化人群可能超过日本,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由此看来,老年人身体衰老与心理衰老问题在我国表现得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全面发展不可忽视的社会化问题。由于心理衰老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影响着国民身体素质,人口老龄化的背后,往往可以反映该阶段群体的健康状况,也会反应此群体社会的心理诉求与社会现象,如老年人心理衰老、幸福感降低的现象。面对此种现象众多体育工作者与医学研究者以多种方式、渠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减缓老年人心理衰老的发生,成为当前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1  绵缓运动健身机理解读

1.1 绵缓运动理论的科学内涵

“绵缓运动以绵长柔缓为基本运动特征,以低强度运动、长时间、适度负荷为主要运动形式,融摄太极运动、舞武运动与导引术运动等的组成的缓慢运动[2]。”绵缓运动自其发展之初,便与东方哲学、心理学、人体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密切先关,一方面,由于依托人体生命科学、医学等配合体育技术进行科学的适量的运动,其健身保健、预防疾病的效果十分显著。另一方面,受当代快餐侵染,人们在脑力和体力上載重负荷均较大,生理上与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日益严重,以致年轻人心理与生理上提前步入衰老阶段;而老年人由于退休而产生的无用论,导致其心理衰老的程度上日益加剧。因此,科学地、适量的参加绵缓运动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习练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或者减缓老年人群心理衰老进程。绵缓运动的运动特点主要是习练动作柔缓绵长,负荷与练习时间相对较小,并强调在心理、意识方面的全面放松,入静和精神的全面放松,这种运动形式更适合老年健身人群习练。与绵缓运动相对的非绵缓运动一般要求参加者积极运动,有的甚至是剧烈运动;像篮球运动的跑跳、足球运动员各种激烈的身体接触、对抗,或者是进球后的狂喜等,这些运动特征由于容易引起高血压、身体痉挛等诱发症,致使非绵缓运动不适合老龄人运动。

1.2 绵缓运动的运动行为特点

绵缓运动的运动特点一般要求练习者动静相兼、松静自然、生理放松,这些特点刚好与老年人行动迟缓、用力不宜过猛、生理放松相吻合。此外,绵缓运动讲究意、气、形结合的整体性运动。古人云“意为气头,气随意行”[3],讲的就是人脑对生命过程动态变化的控制作用,强调通过意识锻炼控制小肌群、肌肉运动,从而调动老年人身体经络运行,产生刺激致使体内气血调动、聚集、充实,达到运动作用。绵缓运动的意行气练意、练气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习练可以提高周身积蕴着富有弹性的活力,促进老年人身体上的全面健康,以预防身体上的衰老。除此之外,内气运行还可以促进老年人运动状态的有序化,提高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达到重新调整精神外貌,塑造外在精神形态,从而有效彰显绵缓运动对降低人体心理衰老的影响。

2  绵缓运动提升老年人心理活动表象

2.1 有效推动全面健身活动的开展

随着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网络、经济等快餐文化的侵染,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的同时,主要表现在心理衰老速度也在不断加剧。为了应对当前的现象,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成为中国人民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的主要锻炼意识培养途径之一,而与此同时,相继而形成被众人熟知的绵缓运动一族成为组织国民与中老年人投身各种形式的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的普细化“系统性工程”。推行适合全民健身新体系的绵缓运动,为实现国民健身计划,提供重要的解决方式。因此,开展群体老年人、增进国民健康体质活动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但受限于各种场地、器材、设施、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推广健身运动或绵缓运动还未达到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故而,人们才开始寻求一些不花钱或者花钱少的运动项目,此时的绵缓健身运动就具有这一特点,适合当前全民健身运动系统性工程的具体要求,因为绵缓运动不受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的规范约束,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参加或者看视频学习。绵缓运动也不需要任何器材,甚至可以“利用调息、意念、挑气来达到健身、祛病、强体等功效,可以有效的推动全面健身活动的开展[4]。”

2.2 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满意度

社会进程的加快,让各种岗位人员交替变化频繁,中老年人退休之后,由于没有了固定的时间限制,导致老年人无事可做,进而转战身体锻炼,追求健康的诉求。由于健康诉求的发展,绵缓运动便成为中老年人运动方式主要方式之一。因为它不仅仅是保健身体,而且可以促进社会交互作用假说,提升中老年人心理效应。“社会交互作用假说是通过非言语的身体姿势和表情来传递友好和关爱,这种特殊的交往形式不会受到种族、国家、年龄、性别等影响,”[5]而可以迅速拉近群体间的心理距离。长期锻炼的愉快体验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调节心理状态,改善人际关系,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满意度。“绵缓运动以其单独进行身体锻炼或者集体锻炼能很好的降低人的抑郁程度,对于老年人更为明显”[6]。因为,老年人群是特殊一族,退休以后,人际交往的机会减少、现代网络时代相融合,致使老年人感觉失去了组织和团体的依靠,失去了在团体中的位置和角色,丧失了与他人联系交往的纽带。所以,参加较为舒缓的绵缓运动一一方面不但可以组织的老人在退休后进行集体习练,而且还可以增加老年人的集体归属感,习练的强身健体更能降低老年人身心衰老的不好感,增加其社会交往、联系;从而增进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交互作用。

2.3 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绵缓运动缘起于我国传统文化,独具东方哲学天人合一特色的绵缓运动,其健身内容博大精深,哲学思想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支撑。除此之外,绵缓运动有着深厚的生命科学理论学科知识作为基础,不仅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效用,而且对呼吸、内分泌等系统都有促进作用,这使绵缓运动成为当下过度紧张、工作重压下的人们选择延年益寿、锻炼身体的理想方式。以当前流行的太极拳为例,长期坚持太极拳的练习,不仅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展、心血管系统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对呼吸和消化系统起到促进作用。此外,长期练习太极拳还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对那些长期工作以及有不良情绪的人群在心理方面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太极拳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激发表现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3  绵缓运动预防老年人心理衰老表象

3.1 老年人心理衰老的外在表现

“衰老是一个无声无息很难被觉察的发展过程,人体的衰老不仅体现在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强变化与微变化,还可以体现在由机体生理变化而引起心理过程的某些认知功能的变化,像自我觉察和意识到衰老而产生的情绪、心理衰老现象。[7]”另外,老龄人的孤独感通常也不是因为独自一个人生活才产生的,有的是因为缺乏某种明确人际关系的结果,又或者是对缺乏提供具体关系的心里反映。除此之外,老年人心理衰老表象,一方面因为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不断老化,各种能力逐渐退化,形象、体力、记忆力等方面都发生显著变化,这些使他们参加活动的能力下降,无法继续从事以往的工作,甚至洗衣、煮饭等简单地事情,致使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卑情感。另一方面,老年人退休后社会角色变换,社会适应性降低,生活环境改变,短期内难以适应,产生失落感与无助感,这对老年人生理与心理产生了较大影响,导致老年人外在衰老表现。

3.2 绵缓运动提升老年人心理活动健身内涵

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由于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的下降,各种群体活动将无法像以前正常组织参与,加深了老龄人心里压力,绵缓运动的出现可以让老年人群体集体性参与锻炼,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心里活动诉求。另外,老年人更重视内在精神,强调精神、意识锻炼,恰似绵缓运动以特有的心理学特征,要求人体放松入静的心理状态,把纷杂的连绵思绪纳入某种控制之中,进入似有似无时空境界。从而减少从外界传入中枢的信息,使思维活动降低到最低程度,意识却处于十分清醒的高度入静状态,对步入老年阶段的人们行动迟缓、反应降低、精神遗忘,起到相当重要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这在非绵缓运动的习练中往往是达不到的。与此同时,老年人生理衰老进程加快,心理烦躁、焦虑、抑郁等典型的情绪状态日益彰显,时间流逝是的老年人面临生理、生理等问题,若长期不良而紧张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会导致老年人产生身心疾病等重大问题。而绵缓运动的加入,使得老年人练习者主动放松与精神入静,把许多负性情绪信息排除在意念之外,切断情绪的致病因子,从而使一些由心身疾病引起的病症迅速缓解,从而达到练功治病、降低身体衰老的目的。

3.3 绵缓运动增进老年人生理活动健身效用

“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无论是内脏还是人体肌肉都在大脑神经的统一调配下实现正常的生理机能。[8]”而绵缓运动能使情绪稳定,心态平衡,放松进入练习状态,减少很多由于紧张而造成的各种疾病,起到了延年益寿的作用。因此,人体进行适宜的练习强度运动时,能对人体机能产生良好促进作用。现如今绵缓运动已广泛流传到世界各地,尤为太极拳发展最为广泛,在其广泛发展的同时,绵缓运动也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太极拳、导引术等节奏缓慢的运动项目是中华民族长期实践中不断演进与发展出来的,不仅在技术、理论上都形成较为完整的机体锻炼形式;而且能够合理增进老年人生理活动健身效用价值。

4  结语

绵缓健身运动自其形成之初,变为广大中老年人所喜爱,其以悠久的东方哲学,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良好的养生健身作用;并且得到心理科学与人体生物科学的有力支持。而以此产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诟病,伴随老年人心理无助感、生活平淡化、老来孤独感、身体衰老、心理衰老感正在一步步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何采取措施预防或减缓心理衰老的发生,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相信绵缓运动这只独具东方传统文化特色的运动方式可以在全球化進程中快速发展,减缓机体内在与外在的衰老。进而诠释绵缓运动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预防疾病、降低老年人身体、生理、心理上的无助衰老感做出运动健康的因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亮,王莉华.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衰老感”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5):94-99.

[2] 朱红香,尹玲.绵缓运动之内涵探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5):146-147.

[3] 田麦久,徐伟军,胡晓飞,等.适度运动的一族──中华绵缓健身运动[J].体育文史,1998(5):32-34.

[4] 田怡然.“积极老龄化”理念下我国开展绵缓运动的价值研究[A].北京大学.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变革中的挑战——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暨中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C].北京大学,2014.

[5] 王金杰.中华绵缓运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有利因素[J].四川体育科学,2003(4):32-33.

[6] 张立敏.不同锻炼方式对特殊人群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3.

[7] 马新利,吴淑华,郭新荣,等.老年人心理衰老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2):215-218.

[8] 杨慧馨.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9] 田怡然,沙川华,刘金丽,等.“积极老龄化”理念下我国开展绵缓运动的价值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2):92-99.

猜你喜欢

身体健康老年人心理健康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小学体育课如何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