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教育信息化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 合与创新的途径
2019-11-30岳腾达
岳腾达
摘 要: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教育信息化飞快发展,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教育信息化角度出发,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支撑、引领作用,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的重要意义,探讨二者双向融合和创新的途径,推动实现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 双向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6(c)-0186-02
时代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需求,教育改革和创新成为现在教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 (2011—2020年)》明确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渗透将改变教育重大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确立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分“两步走”[1]的战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直接改善教学效果和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环境。
1 双向融合与创新的现状
1.1 双向融合和创新的含义
所谓双向融合就是指相互融合,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出发,信息技术和人文教育之间并不只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上升到思想、价值观、实践建设等各个方面,着力点放在双方的互动性上,从而产生实质性的意义,形成浑然一体的状态。其次,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学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内容和组织进行创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1.2 融合与创新面临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经常能在周围看到使用信息化手段学习的群体,他们在网络上自主和协作学习,积极地采集数据库资源,看网络课程和学习资料,逛知识性、科普性强的论坛和贴吧,这些现象无疑都指向了一个新的学习文化,社会公众、学界专家乃至政府机构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2]。然而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如何与教育相融合成为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如何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
2 “信息技术”与“创新”双向融合与创新的意义
2.1 构造新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组织上, 可以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问题,当把信息技术植入到课堂教学中后,可以使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三感官结合的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学生人群应用不同的信息手段,学生可实现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协同学习,从而营造新的学习氛围。
2.2 提供多方位的学习资源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给学生提供音频、视频、文档等学習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以学生为本,加强服务意识,使得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更多的知识。另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建虚拟的学习环境,使其在特定的情境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
2.3 形成人性化的学习
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减少了许多局限性,因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所使用的手机、平板和电脑都展示出超强的文本系统和音视频软件,在媒体设备上还可以接收远程教育,使得线下和线上教育相互融合,更符合人性化的学习。
2.4 强化小组合作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到了教学结果上,从而忽略了学生自我学习和师生交流的过程,而教育信息化下的教学注重的是智慧教室的小组交流模式,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小组间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无障碍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予实时的指导,促进小组间的交流,辅助学生们的学习。
2.5 建立身心一体的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给学习者带来了身体上的改变,那就是学习者可以对学习的对象进行操作,并将自身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比如虚拟现实技术,能让人们的身体真切地感受到机器电脑中所反映的内容,不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将身体和心理融入到其中,切身体会和外界的密切联系。
3 促进双向融合与创新的途径与措施
3.1 更新传统观念
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双向融合一般来看是单方面的技术工作,但实际上是意识观念的问题,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教学,都会被教育思想所影响,所以促进双向融合与创新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更新以往的传统观念,在以往的教学理念中,技术只是提供了设备,和教学内容无关,过度地依赖技术会造成思想观念的机械化,形成没有灵魂性的课堂,学生在受到多感官的刺激下也会变得麻木不仁,老师也没办法看清学生的状态,只会过度投入教学技术应用中,忽视了学生的需求,给教育带来停滞影响,所以老师和学生都需要转换以往观念,在课堂上要不断创新,创造新的有效课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老师自身也要保持好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感,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3.2 完善基础理论知识
双向融合和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知识,在许多的领域中并没有获得详细和公认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应该尽早完善其理论知识,设立专业的理论知识团队,对不同教育阶段的技术和教育融合进行研究,培养更优秀、专业化的人才,使得大部分老师都能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引导下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从而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3 学习者与技术关系的重构
如今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深入人心,学习者摆脱不了信息技术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学者担忧技术会取代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其原因在于是否对人类理性有绝对信任的因素,因为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反映着信息技术对学习者的主宰,从而缺少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摆脱信息技术取代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现象,就需要重新建构学习者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即要充分意识到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信息技术只是用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传统的“学会”为“会学”。
3.4 加强实践和培训
在技术的使用方面,有些老师并没有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其原因在于自身的能力不足,所以应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并在年度考核、职称聘用和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倾斜,从而刺激教师主动改进和加大创新手段,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除此之外,学校也要积极争取政策, 完善信息技术队伍的专业、年龄结构, 建立一种专职、兼职、多种编制类型的信息技术队伍。
3.5 建设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的校园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分布和学习情况,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水平等数据,并预测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进而对这些重要数据进行更加精细的管理。其次,数字化的校园能实现教师的信息素养快速提升,教师通过数据可直观地了解學生学习情况,并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创造,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效融合,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通过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化校园,推动教学新形态的形成。
4 结语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与创新成为未来教育行业的重要理论内容,对学校教育来说,实现教育的成功,在于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提高其素养。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了许多便捷之处,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双向融合,让教学环境与资源不断优化和改善,以满足教育未来的发展与需求。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 赵贺贺,李锦涛.信息技术在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