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艺术中中西方审美差异性比对

2019-11-30陈笑霏

艺术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越来越追求精神享受,歌剧日益得到人们的青睐。歌剧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有深远的发展历史,歌剧是全世界的文化瑰宝。从歌剧诞生到现在,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歌剧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而中西方在歌剧艺术上的审美差异也一直存在。本文阐述了中西方的歌剧艺术,分析了歌剧艺术中表现出的中西方观念差异,对歌剧艺术中的中西方审美差异进行对比。

关键词:歌剧艺术;中西方文化;审美差异

0 引言

歌剧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其中不仅包括音乐、戏剧和舞蹈,还包括诗歌、表演、文学等其他多种艺术形式。歌剧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将多种艺术表演形式融合在一起,最后呈献给观众的是一场丰富而精彩的表演。歌剧元素具有多样性,其中每一个元素都受到历史背景、文化环境、受众群体等的影响,歌剧从西方传入中国后,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歌剧,而中国歌剧与西方歌剧在审美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

1 中西方歌剧艺术

1.1 概述歌剧艺术

歌剧是一种以唱歌为主的艺术,但其中还加入了舞蹈、表演、诗歌、器乐等元素,其表现形式为戏剧形式,包括独唱、合唱、重唱等演唱形式,序曲、间奏曲、乐队伴奏等曲艺形式,还包括舞台场面、戏剧表演、说白等。歌剧按照其特点有较为明确的区分,取材于希腊神话或历史的庄严郑重的歌剧为正歌剧,其中没有合唱和舞蹈;取材于历史故事的华丽大气的歌剧为大歌剧,其中没有说白;风格通俗小巧而具有喜剧风格的歌剧为轻歌剧;此外还有注重器乐的乐剧等其他类型。[1]

1.2 西方歌剧的形成

近代西洋歌剧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产生,源于意大利的学者、诗人、音乐家等想要恢复古代的希腊戏剧。不同的是,近代西洋歌剧更注重文字与音乐相结合,强调音乐的感染力。这个时期的歌剧还是以抒情曲为主。17世纪后期,抒情曲得到进一步发展,喜歌剧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意大利歌剧也传到了国外。随着歌剧进入法国,音乐家将芭蕾舞融入歌剧中,形成了一种具有法国民族风格的独特歌剧。世界上形成了两大歌剧类型,分别为意大利歌剧和法国歌剧。随后,歌劇传到英国、德国、奥地利等其他西方国家,各个国家都在歌剧原有的形式上进行丰富和创新,形成具有自己国家民族特色的独创歌剧。[2]

1.3 中国歌剧的形成

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闭关锁国之后,大量的新鲜事物涌入国门,人们抱着好奇与尝试的心态接触每一样事物。“五四运动”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中国的音乐家们也抱着探求知新的思想开始接受西洋歌剧。一大批音乐家活动在近现代音乐的各个领域,并逐渐创办了音乐学堂,使得西洋歌剧得以在中国得到正式的发展。新办的音乐学堂主要教授新式的歌曲和西洋音乐常识,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形成了具有本土民族风格的中国歌剧。

2 歌剧艺术中表现的中西方观念差异

2.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中西方对待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区别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指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一般情况下指在大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个人与集体的态度和关系。在西方歌剧中,通常愿意表现个体主义文化,其强调个人的独立、自由以及隐私的保护;而中国歌剧则多强调集体主义,中国更看重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对待隐私的观念淡薄。以中国歌剧《江姐》为例,江姐被叛徒出卖后被捕,在监狱中江姐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这时敌人想要把江姐杀死,为了保护其他同志,保证越狱计划的顺利进行,江姐毅然走向了刑场。江姐保护其他同志,为革命理想献身便体现了中国以集体利益为重的观念。

2.2 权威观

在一些重视权威关系的国家,它的人民更容易接受社会等级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的歌剧中,经常会表演中国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皇帝的地位和权威都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很多西方国家,以英国和美国为例,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其王权只是象征性的;美国是三权分立国家,总统的一举一动时刻受到国会的监督,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弹劾。在英国与美国,追求民主和自由是时代的主流。[3]

2.3 行动取向

行动取向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与人交往的方式。西方人更关注你在做什么而不是你是什么人,具体的行动取向表明了西方人更喜欢快的生活节奏。以歌剧《国王与我》为例,英国女子安娜到达曼谷后,暂住在皇宫里,但她认为她应该有自己的房子,这个问题应该尽快解决。安娜等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便在没有得到国王允许的情况下来到国王面前,并且和他说:“如果房子的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我就立马回国。”这充分体现了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喜欢快节奏的生活。但是中国更在意思考和内心的提升,其生活节奏比较悠闲,与人交往时,人们更愿意关注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曾经做过什么事,而不是你正在做什么。

3 歌剧艺术中的中西方审美差异

3.1 歌剧中文化内涵的审美差异

虽然中国的歌剧由西方歌剧发展而来,但是受到我国历史文化、古代曲艺和现代流行元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中西方对文化内涵的审美差异,使得中西方歌剧的审美特征也各不相同。以西方歌剧《茶花女》为例,其充分反映了西方国家人民对待爱情的态度,他们追求自由与平等;而中国歌剧,以《伤逝》为例,其反映的便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式爱情观,中国传统女性的保守和矜持更是得到了充分表现。[4]

3.2 歌剧中舞台表演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对声乐的审美差异,使得歌剧中舞台表演审美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方歌剧在舞台表演的唱法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为主,经常应用传统重唱、合唱等,对舞蹈以及配乐的应用也极其熟练;而中国歌剧则是在西方歌剧的声乐基础上,融合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以及传统的中古戏曲,其声乐体系更具有民族特点。中西方歌剧舞台上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西方歌剧经常在重要角色的表演中设计独特的音乐唱腔,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中国歌剧通常以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

3.3 歌剧中民族风韵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歌剧艺术都有着独特的民族风韵,但是基于中西方的历史及文化差异,歌剧中表现出的民族风韵存在明显的审美差异。西方歌剧主要以语种划分,每种语言流派都具有其独特的民族风韵。而中国歌剧主要按照歌剧题材划分,依赖中国格局的发展历史,赋予每种类型题材的歌剧一种独特的历史特性和民族特点,不同类型的中国歌剧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中国特色。

4 结语

中国社会在方方面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审美艺术上还不够成熟,以歌剧审美艺术为例,其在一些唱法上,中国风的演唱技巧不够丰富,舞台表现有时也不够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我们希望在充分了解中西方在歌剧艺术上审美差异的基础上,努力发展中国自己的歌剧艺术,使其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吉颖颖.中国歌剧的形成之路[J].戏剧之家(上),2010(08):75-81.

[2] 刘晓雷.中国歌剧与西方歌剧的差异研究[J].黄河之声,2019(12):55.

[3] 彭小娟.从歌剧《国王与我》解读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差异——兼谈对国际汉语教育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2018(05):104-105+109.

[4] 贺希格图.简述西方歌剧的形成与发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99-100.

作者简介:陈笑霏(1981—),女,河南温县人,硕士,讲师,从事声乐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中西方文化
中西方文化背景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
和而不同的感官饕餮盛宴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中西方禁忌文化比较
中西方山水画风的审美差异浅析
Culture time板块内容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