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果香鸟声喧
——济南市文化东路42号大院见闻
2019-11-30吴文峰
实习记者 吴文峰 宋 辉
8月4日下午2点,一场暴雨突袭济南。居住在文化东路42号院7号楼三单元一楼的老张忙跑到窗前,紧盯着院子里的一棵红玉兰树,那上面有一只“白头翁”和刚刚孵化出的一只小鸟。10分钟后,骤雨初歇,老张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无花果,放在离鸟巢最近的石板上,只见鸟妈妈嗖的一下从树冠里钻出来,落到果实旁,啄了几下,叼起就走。临飞前没忘了朝着不远处的老张忽闪一下翅膀,似有感谢之意。很快,树上传来小鸟张口进食的喳喳声,老张会心地笑了。
这是连续两年白头翁在他家的院子里筑巢、产卵、育儿。而这棵不足两米高的红玉兰树,是老张十年前在大门外捡回来的。当时文化东路正在拓宽,小树苗无辜遭弃,干了半辈子林业的他看着心痛。“没想到栽上活了,还有小鸟来安家落户。”对此,老张非常欣慰和自豪!
闻听此事,记者次日来到了42号大院——原山东林业厅办公地点及职工宿舍。与院外的车水马龙相比,这里的幽静与舒适是周围少有的,且越往里走感觉越深刻。据老张介绍,此宿舍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是林业科研所的地盘。后来大规模城市建设,原来的城郊变成了市里,科研所也早已变成了林科院。这期间,林业从农业口分出来,靠近马路的地方建起了办公楼,后面便建起了一排排宿舍。记者从北走到南有近300米,路旁高大的法桐,树冠遮天蔽日。十几栋多层住宅楼,墙上“省直统管房”的牌子已经锈迹斑斑,但房前楼后绿树成荫、春华秋实。据省林业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王森林介绍,这个大院的树木至少上百种,除了一些普通的桑、柳、榆、杨,香椿、葡萄、石榴、柿子,还有鹅掌楸、毛梾、文冠果、红豆杉、青檀、楸树、木瓜、桂花树等名贵树木,观花的占到20%,还不包括月季、牡丹、腊梅、木槿等。除极个别是当年搞科研时留下的之外,大多是都是后来广大干部职工培育移栽的,大家都非常爱惜这里的环境,这里也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包括鸟类,除了灰喜鹊、白头翁、八哥、鹩哥、斑鸠、麻雀,还有乌鸦、黄雀、鸽子、啄木鸟等,至少也有十几种。说话的功夫,一阵叽叽喳喳的鸟声响起,老张说,这里有一棵很大无花果树,灰喜鹊把果实当成私有财产了,人一靠近它们就咋呼,人们都习惯了,更很少去摘。
边走边聊,记者看到了被绿色“爬山虎”包裹起来的高高的水塔,闻到了只有在茂密山林中才有的清新气息。同时注意到,除了道路,这里的地面很少被水泥硬化,上面种植了月季、黄杨、冬青、卫矛(大叶黄杨)等灌木,个别地方还有一些丝瓜等菜蔬。在院中的小公园里,记者见到了鹅掌楸——传说中的“马褂树”,青青的树叶,像极了古代人穿的马褂,这种过去只有长江流域以南才有的树种,据说已经在这里生长了至少50年了。林科院一位姓柴的先生告诉我,他家院子里的一棵国槐,前几年突然大半个树身树叶发黄飘落,甚至出现枯萎现象。一名林业工程师看后,建议不要砍伐,说留着它可以吸引啄木鸟过来,果不其然,经过啄木鸟几次耐心地敲击,很快起死回生,至今枝繁叶茂。
那天,记者走进老张家,亲眼看到了那棵不足两米的红玉兰树和树上的鸟巢,以及巢中张着黄口嗷嗷待哺的小鸟,并随手拍下了几张照片。
一周后,老张电话告诉我,小鸟飞走了。下午5点多钟,被鸟妈妈一步步叼着食物引诱,先飞出鸟巢,落到旁边的墙头上,再飞到上方的电线上,最后欢快的飞到了高高的大树上。他第一件事就是用塑料袋把鸟巢罩起来,免得风刮雨淋,省得明年白头翁来时再大规模“装修”。
放下电话,记者想到了“禽择良木而栖”,还有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信这对鸟母子是不会轻易离开这林茂果香之地的,这里承载着自然资源人的梦想,也实现着鸟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