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士的秋光

2019-11-30程书徽编辑任红

中国三峡 2019年10期
关键词:瑞士

◎ 文 | 程书徽 编辑 | 任红

瑞士,佛里堡省 摄影/视觉中国

阿尔卑斯山哺育了瑞士这个独特、富饶的国家,也滋养出了无数壮美瑰丽的风景。包括莱茵河在内的多条河流或澎湃或蜿蜒,从欧洲屋脊奔流向四面八方的大海;山川之间,星星点点的湖泊随处可见;冷冽的冰川与湛蓝的晴空交相辉映。

圣莫里茨与魔塔拉山

到达的第一天,我们下午4点从苏黎世机场开车前往阿尔卑斯南麓的高山小镇,高速公路沿着苏黎世湖依山而行。

山上苍翠葱郁,路旁村镇房屋挤挤挨挨,大部分都是尖顶木屋,间或有方方正正的办公楼,也不过四五层楼高——在这里,人们无需汲汲于占据更大更高的空间,阿尔卑斯山慷慨给予的这片天地已经享用不尽了。大片嫩绿的草地上,肥羊憨牛闲庭信步,自在逍遥。

圣莫里茨坐落在恩加丁地区的十三个村镇的中心,海拔1800米,是瑞士最高端的旅游胜地。山谷中的小镇阳光充沛,每年日照时长达到322天。圣莫里茨及周边地区被誉为阿尔卑斯度假大厅。

圣莫里茨的度假传统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理疗温泉。阿尔卑斯山冬季旅游也是1864年从这里萌芽。由于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冬季运动传统,圣莫里茨及周边小镇联合举办过两次冬奥会。小镇常住人口只有5000多人,客房数却超过两万间,整个小镇经济以旅游、赛事会展为主。

我们住的Grand Hotel建于1818年,位于圣莫里茨旁的小镇庞特雷斯那,亲近地依偎着雪山和松林。酒店小巧精致,通体洁白细腻,到楼顶才勾上金黄色的纹饰,戴上冠状屋顶,仿佛山中的王冠。酒店已载入瑞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也曾到访于此。

我们沿圣莫里茨湖岸徒步游览。圣莫里茨湖岸属于瑞士国家公园的一部分。水中野鸭低迴,鱼儿的嬉戏清晰可见,穿着白色短袖的男人奋力划着独木舟,在蓝色的湖水中画出白色的线。太阳俯视山顶的时候,湖面摇曳起来,变成了银河,大大小小的星星在水中闪烁。

从湖岸穿过火车站地下通道,狭长的圣莫里茨市区就在眼前。夏天和滑雪季之外,两旁的商店处于营业淡季,有些已经歇业,街巷人迹寥寥,正在营业中的商店也显得很寂寞。午饭在意大利咖啡馆,火红的海棠兀自浓艳动人。虽然是午餐时分,市中心的餐馆也还有不少空座。

饭后,爬山赏景是最佳消食方式。我们坐上登山火车,从9月6号到10月21号期间,火车从早晨七点到深夜十一点全天营运,每小时的15分和45分出发,如果满座,允许游客站着。车轮缓慢地摩挲着轨道,十分钟以后到达了山顶的平台。这座小山名叫魔塔拉山(Muottas Muragl),是俯瞰圣莫里茨湖区的极佳观景点。观景平台上的餐厅座无虚席,人们大多都是登山装扮。餐厅后面有个小小的户外儿童乐园,滑梯、绳桥、秋千、蹦床上五彩斑斓的孩子像一团团跃动的玻璃滚珠。

沿着窄窄的石子路蜿蜒向上,不用半小时就可以登上两千多米的山顶。路边青绿色的苔藓丛里掩映着团团白色的积雪。在错落的大石头上,有人用各色粗砺的石子精巧地搭起小塔。冬天的时候,这里会举办壮观的“冬草赛马”。如果那时候俯瞰,湖上想必是一番骏马奔腾、人声鼎沸的热闹场面。

瑞士,圣莫里茨 摄影/ IC photo

瑞吉山与琉森湖

跟圣莫里茨湖畔这座小山相比,“山之皇后”——瑞吉山更让我向往。

早晨9点30分,我们前往瑞吉山脚下的维吉斯小镇,车程约80公里。汽车一路都沿着琉森湖北行,湖面上闪烁着细碎的星星。

瑞吉山所坐落在的瑞士中部,是瑞士最古老的三州所在地,久负盛名。1871年,欧洲首部登山火车登上瑞吉山。此后,登山火车就成为游览瑞吉山的主要工具。

上午11点10分,登山缆车启动,五分钟后,我们在半山平台kaltbad换乘齿轮小火车上山,候车25分钟后才等到登山齿轮火车。轨道在山村小屋之间穿行,中途停留三站,乘客可以选择下车步行上山。行车15分钟后,我们在11点52分到达海拔 1798米的瑞吉山顶。

山顶是一片坦荡的大山坡,绿草如茵。我意外地在山顶上看到了汉字——峨眉山纪念碑。原来,热心人为瑞吉山和峨眉山牵线搭桥,让她们结成了姐妹。从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阿尔卑斯山脉全景,以及向北延伸到德国和法国的平原。

瑞吉山顶是也俯瞰琉森湖区的绝佳观景点。这座山刚好把蓝宝石一般的湖水与对面广阔的绿玉一样的平原隔开来。平原上分片布置着城镇。站在山顶上远望,我才真切感受到那些人类城镇在自然怀抱中的依傍感。

12点50分,我怀着既敬且叹的心情坐上下山的火车。隔壁车厢的游客,突然用德语唱起了瑞士山歌。导游转述说,歌词大意是歌颂高山巍峨壮丽,赞美家乡美景。从他们满足而激昂的神色和声音中,已经可以感知一二。

琉森街景 摄影/ IC photo

约半小时后,火车到达了山脚下的维茨瑙车站。维茨瑙是临近琉森市区的一个旅游城镇,以湖景著名。

午饭后,我们从维茨瑙车站前往琉森,顺路游览繁华的都市风光。经过半小时车程,下午三点左右到达琉森市区。我在市区匆匆一瞥,目之所及并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大部分都是面目沧桑但看起来恢弘大气的建筑,车马穿梭,游人如织,透露出这座瑞士文化中心、全国第三大城市的气派。

千年前,琉森还只是一个瑞士中部的小渔村,直到13世纪在阿尔卑斯山中部开通了连接南北交通要道的圣哥达山口,这里因利乘便,成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

琉森最著名的地标是卡佩尔桥。从天鹅广场沿着瓦格纳街,走到市政厅前的市集广场,棕色的围着花环的卡佩尔桥横卧在琉森湖上。湖边餐馆栉比鳞次,虽过了午饭时间,却仍然满座。

说起瓦格纳街,正是为了纪念创作出《尼伯龙根的指环》等伟大浪漫主义歌剧的德国作曲家查理·瓦格纳。瓦格纳曾在琉森居住过六年,当时的住所被保护成为了瓦格纳博物馆。

至于卡佩尔桥,初建于14世纪,据传是欧洲最古老的木顶廊桥。可惜我们眼前的这条棕色卧虹,是1994年毁于火灾后修复后的作品。每周六,在湖边还有市集,售卖各种特色农产品,类似国内的菜市场。我们到的时候是三点半左右,已经几乎收摊,无缘得见。

瑞士,冰川快车 摄影/东方IC

卡佩尔桥对面,就是琉森著名的KKL文化艺术中心。我们在从这座极具设计巧思的文化建筑前匆匆路过,便赶去码头坐船前往下一站。4点12分,轮船准时启动。

轮船从琉森湖西北角向东南穿行,湖水温柔平缓,湖上白帆飘摇,本地人只要考过驾船证,不必再申请,就可以随时下水游船。偶尔还有皮划艇像梭子一样快速闯过我的视界。

船票27瑞郎一张。船上不仅满座,甚至还有无座站立的乘客。听导游说,为了避开市区大量红绿灯,有不少当地人坐轮船通勤。而在从前,轮船是往来琉森湖区各市镇之间重要的交通工具。

五点出头,我们到达琉森湖畔的Park Hotel。这座花园酒店,据说也是Instagram网站上的热门酒店,占据了琉森湖岸风光最美的开阔地带,朝向湖泊的室内几乎没有墙体,全是大块大块的落地玻璃,在酒店室内就可以饱览湖光山色。在此停驻,足可以消磨无数光阴。

冰川快车穿行在阿尔卑斯山间

瑞士早在1882年就开通了贯穿阿尔卑斯山脉的铁路隧道。在瑞士,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至少有12条。瑞士还有几条专供游览用的铁路路线,比如我们乘坐的冰川快车。

1930年6月25日,往返于采尔马特和圣莫里茨的冰川快车首次在夏季启用,1982年实现全年通车。在一天的旅程中,冰川快车将跨越291座桥梁、穿过91条隧道,沿着莱茵河峡谷蜿蜒。作为连接圣莫里茨/达沃斯和采尔马特这些度假胜地的旅游观光火车,冰川列车行驶的路段是世界上最美的火车旅程之一。

早上9点15分,火红的列车准时离开了圣莫里茨湖畔,列车长播报了颇有幽默感的欢迎辞,“欢迎来到世界上最慢的高速火车”。闻之让人莞尔。不过,能在壮美的阿尔卑斯山怀抱中徜徉,谁还有心求快呢?

列车车厢除了金属框架以外,天花板和两侧都镶嵌着大块玻璃,阳光如瀑倾泻下来,于是天地间一切颜色都绚烂夺目。

铁轨串起山间散落的村镇。棕红色的人字顶木屋像散落的玩具积木,小小的、错落着嵌在山林之间。每一处村落,都有尖顶教堂引人注目。那些用冷峻岩石砌成的方方正正的建筑,顶端都有尖利的金属屋顶如王冠一样剑指天空,在王冠最顶点,常嵌着圆润夺目的金球。厚朴、犀利、雄浑几种气质在一座小小教堂身上浑然一体。

在村镇之间,是狭长的深谷。青苍的岩石山峦上生长的大部分是挺拔的松树和白桦树。在深邃的维亚马拉大峡谷中,松树从谷底穿云如箭,足有数十米高。列车上的广播里讲解说,这里生活着高山岩羚羊,曾因为药用价值高昂而被捕猎到只剩百余只,幸好后来瑞士当局启用保护政策,才得以幸存繁衍。还有一种自得其乐的本地居民,是高山土拨鼠。

两个小时后,列车经过了州首府Chur,这里是欧洲中部古往今来重要的贸易交通要道,在市中心的铁桥下,莱茵河水像绿玉一样宁谧平和。

瑞士,伯尔尼的特快列车 摄影/东方IC

瑞士芝士 摄影/东方IC

安德马特小镇,手工制作的香肠 摄影/东方IC

千百年来,水流以不懈的柔韧与坚硬的巨石耳鬓厮磨,终于成就了幽深曲折的峡谷。如今,人力强横如剑直穿山峦,我们的列车好像闯进了时空中的虫洞,一眼就看遍了过去万年才能形成的自然印迹。

莱茵河峡谷既是至柔至刚的水力造就的产物,也是珍稀动物的乐园。350多种蝴蝶在这里翩跹,春天,山谷中还有野生兰花幽幽生长。

然而,最是人间留不住,很多美景在窗外倏忽而逝,不给人片刻机会把耳目身心浸入其中。

名叫安德玛特的山谷小镇

临近目的地安德玛特时,列车途经奥伯拉普山隘,这里是冰川列车线路的最高点,冬季的积雪可达数米。山峦不再是刚才耸峙的岩石地貌,而是憨朴圆润的形态,覆盖着毛茸茸的苔藓和青草,像斑斓的灯芯绒。

安德玛特是12世纪时由瓦尔瑟人(Walser)建立的村落。700多年前,他们从圣哥达山口(gotthard pass)的半山往山脚迁移,在山脚下的乌泽恩山谷(Ursern valley)建立了村落,安德玛特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海拔1440米,恰好处于南北山脉与东西山脉的交汇处,也毗邻着瑞士最长、欧洲第二长的阿尔卑斯山隧道——圣高达隧道。从安德玛特向北经过苏黎世可以到达德国,向南则可以到达意大利。因此,这个风光旖旎的山脚小镇,游人往来不绝。

我们入住的chedi酒店位于安德玛特镇中心。自2013年兴建至今,已获得无数设计类酒店大奖。酒店依偎在山下,颇具日式建筑风格的主楼被园林中一座座小别墅怀抱。酒店的一大特色是有一间专门收藏各个年代奶酪的奶酪房,奶酪种类达53种,其中最“年长”的奶酪已经有50多岁了。

下午四点,我从酒店出门右转,闲逛安德玛特市区。街道迎着山铺陈过去,全部用大大小小的方形石砖砌成,从主路分散出两条街道,一条通往山上的缆车站,一条跨过潺潺的河水。街道上酒店林立,每一间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外观。有的优雅简洁,有的打扮得像圣诞小屋。很多建筑外墙上都有自己的图标,熊是最常见的标志。

瑞士,乌利省的村庄 摄影/东方IC

沿街店铺里,运动用品店和餐厅、咖啡厅最常见,都小巧可爱,花草掩映。行人几乎都是中老年欧洲人,偶尔有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脸上都带着悠闲和惬意。

跨过小桥走四五百米,我偶遇了乌泽恩山谷塔尔博物馆(talmuseum ursern)。如果不是门前招牌上的museum字样,我完全看不出这座方形三角顶、满是彩色小窗、看起来像民宅的房子是一座博物馆。

从屋侧小巧的木楼梯拾级而上,位于二楼的入口是一扇浅棕色的木门,我走进幽暗的室内,才发现这的确是一座住房。前台是位礼貌而热情的中年女性,幸好,虽然是小镇博物馆,也有英文简介。

原来,这个博物馆是乌泽恩山谷中最美的贵族公馆之一,1786年由山谷统治长官,同时也是商人FranzDominik Nager兴建,贵族们在此屋居住了四十多年,直到1799年,俄国将军Suvorov把屋子征用为他的地区指挥部。后来,当地政府把这座老屋改建为了博物馆,用以留存展现18世纪后半期本地贵族房屋的典型风格,此外,还一并展示了乌泽恩山谷的自然、人文历史图文资料。

我花七瑞郎买了门票,开始欣赏三百年前瑞士贵族的居住环境。博物馆共三层加半层阁楼,每层的面积都不大,分割成小巧的四五间房间。当初屋主使用过的日常用品都还保留在原处。虽说是数百年前的贵族居所,跟如今的居住条件相比,难免显得幽暗和简陋了些。但是,当年的居住者们一定都在这幢屋子里倾注过生活的热情。比如,壁板、门、家具充分体现了晚期巴洛克风格:窗棂都带着婉转的木雕装饰条,抽屉上有精致的浮雕,衣柜门和墙壁上刻着蜿蜒的装饰曲线。

每个房间都有一个无法忽视的大物件——用山谷中的岩石雕成的壁炉。虽然只是普通的居家物品,每个壁炉的表层和纹饰都不一样,建造者力求用精细的不重样的花纹,让这些方方正正的家伙们显出各具特色的可爱。最早的一个壁炉建于1783年。壁炉并不是像北方的炕一样在炉子下面添柴加火,添火口可是在隔壁呢。壁炉正对着的天花板上开了方孔,用于排热。壁炉上还放置着石砖。讲解员告诉我,这些石砖就是三百年前陪伴屋主入睡的“暖水袋”。

三百年前居住在此的人们,身处在瑞士历史上第一次建立共和国的大变局之际,不知道这间小屋的宁谧温馨,在当时是否曾被打破?我走出精致小巧的博物馆之时,已经接近落日时分了,斜晖把博物馆门口古朴的老树染上层层金色。不管三百年前如何,至少此刻,秋光正盛。

猜你喜欢

瑞士
我的瑞士美食梦
多功能瑞士莲巧克力之家
瑞士新使徒教堂
瑞士伯尔尼:抬眼就能见到熊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瑞士镇迷阵
Noreen Carmody诺琳·卡莫迪【瑞士】
瑞士公布的宜居城市排名
继续前进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