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妹岛和世建筑设计中的场地设计
——以金泽21 世纪美术馆为例
2019-11-30王柄棋靳铭宇
王柄棋,靳铭宇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石景山 100144)
场地设计在建筑的整体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外部空间的营造对建筑内部空间的空间氛围与空间体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妹岛和世作为当今日本建筑界领军人物之一,她的建筑设计以轻、透、薄为最显著的特点。在设计的理念上,妹岛和世将满足使用者的基本行为使用需求作为最重要的设计条件之一,把建筑创造作为一个行为发生的场所。[2]正如批评家所言“(妹岛和世的建筑)不是在提供协调和规划早已芜杂的城市,而是放任和鼓励与人们内心的随机性行为”。[3]妹岛和世在处理场地时,其外部空间的设计服务于建筑设计哲学,与建筑所展现的外部特征和氛围相互呼应。妹岛和世对于场地设计的理念与态度,在其1999 年设计的金泽21 世纪美术馆中有着十分鲜明的体现。
1 金泽21 世纪美术馆空间特点
坐落于日本金泽市中心的金泽21 世纪美术馆于2004 年竣工开放,这座体态轻盈、形体通透、外观纯净的美术馆,其本身就像一个艺术品一般静静地伫立在城市之中,如图1、2 所示。金泽21 世纪美术馆处在一个三面均有城市道路环绕,一面是多层民宅的位置。妹岛和世将建筑的外观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圆形,内部置入大小功能不同的立方体,以一种均衡而又有别于城市原本建筑肌理的形态,一方面显示了其对于场地周边环境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外立面模糊的圆形设计对城市建筑的影响类似于一种具有自然场地属性的效果:均质而又平滑。从建筑本体设计来看:轻盈的屋顶、纤细的钢柱、大面积通透的的立面,三者共同营造出了金泽21 世纪美术馆轻、透、薄的建筑特点。在美术馆的外部场地设计中,妹岛和世从外部空间的均质性、植物的种植、道路的设计及内部室外天井设计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了这些特点。
图1 金泽21 世纪美术馆鸟瞰图(http://z.mafengwo.cn/line/20798-112162.html)
图2 金泽21 世纪美术馆总平面图[3]
1.1 外部空间的均质性
金泽21 世纪美术馆的外部场地设计主要以大面积的草地绿化为主,建筑外部根据地势起伏围绕着一周环形道路,在主要入口处,环道向内部延伸出支路以供游览者进出美术馆。
可以看出,妹岛和世在场地设计中并未根据场地不同位置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级,所有场地的基本绿化都是由一种草本植物完成的;道路与建筑类似的环形,且并未区分道路的主次等级。沿着外部环形道路除了2 处面积不大的硬地外,并未设置其他景观节点。美术馆所有的外部空间都以一种平级的、均质化的形态进行组织。这样扁平化的空间组织形式与建筑本身正圆形的形体相互呼应,模糊了建筑本身的边缘性,同建筑本身一样以一种模糊的姿态来应对城市环境。这种空间的均质性布置,给游览者提供了行为随机发生的场所。美术馆外部的空间就像是一个舞台,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随意地进行各种活动。这样的设计思想同样体现在美术馆内部的平面布置上,妹岛和世只是将不同功能的立方体置入圆形的内部空间中,并未对游览者的游览路线及行为作刻意的规划。
从城市的角度对金泽21 世纪美术馆整体本身的建筑设计与外部环境营造进行审视,其均以一种光滑且模糊边缘形式置于场地之中。这样的形式使美术馆向外部其他城市建筑产生影响时,同样是一个没有方向性的影响。对于其他的建筑而言,美术馆更像是自然的一部分,虽然客观存在于此地,但对外辐射的空间场是均匀温和的。
1.2 植物的位置与种类
图3 金泽21 世纪美术馆场地树木种植位置与种类[3]
图4 金泽21 世纪美术馆场地树木种植状况(作者改绘,原图引用自https://site.douban.com/133811/widget/articles/6050455/)
在金泽21 世纪美术馆场地中树木的位置与种类同样十分考究。首先,场地中乔木的种植数目并不多,整个场地数目显得并不茂密,如图3、4 所示。同时树木的种类主要选择的是树干较为笔直的松树与槐树,场地中基本未出现灌木。
为了营造美术馆建筑本身的轻盈感与通透感,妹岛和世在立面上运用透明的玻璃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其建筑屋面采用超平构造工艺,将屋顶厚度尽可能地压缩。在场地中,乔木以较为稀疏的状态分布于场地之中,对于外部的观赏者来说,其避免了因为茂密的高大乔木对建筑本身的遮挡,更有利于表现建筑通透感。笔挺的树干与馆内纤细的钢柱相互呼应;场地内未种植灌木,则避免了低矮的灌木对于建筑底部的遮挡。由此屋面与地面在均匀分布的钢柱的连接下,构成了一种均衡对称的构图感,也迎合了建筑本身的圆形形体。而这种形体的简洁对称更加突出了美术馆由几何体交错排列构成的起伏屋顶,使建筑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结合建筑内部功能布局对外部场地的植物种植进行分析,如图4 所示。妹岛和世在设计时,希望在美术馆内游览者可以根据任意地安排游览路线,其行为是自由不受限制的。所以她并未像很多建筑师那样,在美术馆较为开敞的休息区外设置景观树。对于美术馆内部的游览者而言,外部的树木是随机的、无规律的,并不会产生带有指向性的吸引作用。
1.3 道路的环形设计
和美术馆圆形的外观相同,场地内的道路也是围绕着美术馆进行环形设计的。人们可以沿着环形道路围绕美术馆进行游览,又借助于修剪良好的草坪以及圆形的建筑立面本身所具有的亲近感,人们会在这个圆形的周围开展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赋予了场地更多的功能意义,使其成为一个相互交流场所。人们在宽广的场地上围绕中心标志物而进行聚集活动,“类似于原始社会的公社先民的聚会”[4]。此时整个场地使人们回归到最为原始的交流状态,人们将美术馆作为活动的中心,在潜意识中其形象更加神圣化。[5]
结合美术馆立面玻璃材质给内部游览者所提供的良好视野,当人们在馆内参观时,馆外人们各种的活动及场地的自然环境的尽收眼底。此时,对于游览者来说,建筑本身的边界被模糊,仿佛同样置身与自然场地中与环境进行直接地交流,带来超凡的游览体验。
1.4 内部天井设计
在美术馆内部,妹岛和世在其靠近中心的位置入了4 个室外采光天井。由于美术馆本身直径达到了110m 以上,这么大的体量以及妹岛和世并未在馆内设计一条明确的游览流线,所以游览者在其中很容易迷失方向。而靠近中心的4 个呈风车状分布采光天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5 所示)。
妹岛和世在设计天井时,刻意将天井放置在美术馆的中心位置附近,目的是方便馆内处于各个位置的游览者均能较为容易地以其为参照物;且4 个天井的长宽大小以及其中种植的植物都有所区分,这样易于游览者在圆形的空间内区分方向。它们虽然并未将馆内的空间进行明确的等级划分,但赋予了内部各功能空间以不同的空间体验,以这种方式将原本匀质的功能区块划分出更多的层次,为其打上独特的空间印记使其易于分辨。
图5 金泽21 世纪美术馆内部采光天井的分布(作者改绘,原图引用自:https://site.douban.com/133811/widget/articles/6050455/)
2 结语
建筑设计中,外部空间与内部之间存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作用。建筑的场地设计对建筑整体所创造的各种空间效果与视觉体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建筑的场地设计是建筑本身设计的一个补充与延伸,其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应该与建筑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合理的场地设计会突出建筑的特点,更加深刻地体现建筑师期望表达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