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19-11-30叶冬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叶冬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各个高校的校园建设质量水平也越发提升,并为推动现代化教育进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带来了积极的助力。当前,网络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仅转变了人们以往的沟通、交流、购物、出行等等模式,也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这种影响显得尤为显著。为此,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索。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价值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这种媒体形式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并加剧了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相较于传统的只能面对面进行交际的沟通模式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实时交流成为可能。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大量的咨询,并维持周边的人际关系。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依赖于信息技术得以发展的行业数目越来越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各个行业内部的管理水准、工作成效,从而促使各大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而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1. 扩大管理范围
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缺乏对于选修制和学分制的应用。主要的管理模式还是将学生划分为人数基本等同的数个班级,然后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管理活动。实质上,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高校的发展。而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为学生管理打开新的空间。借助于计算互联网,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时刻观测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生活状态,从而有效管理学生的日常活动。此外,教育工作者还能够通过网络技术来联系家庭与社会的力量,让家、校、社会形成三方合力,从而从多个方面来同时对学生进行监管,最终有效强化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质量与效率。
2. 促进管理方式多元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通过图像、视频、音乐等多种媒介渠道来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感官与情绪,从而通过多种趣味性、创新化的管理模式的应用来强化管理水准。对于大学生而言,生硬刻板的管理手段只会激发出他们的厌恶感以及反感情绪,而多元化管理策略的实施则会拉近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取学生的依赖以及信任。为此,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可以构建出多层次的互动平台,比如信息咨询邮箱、意见邮箱等等。学生们能够在这些平台上与管理人员进行实时交互,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传递给辅导员,从而利于管理者更加有效地处理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此外,这种互联网信息渠道还能够保障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性,提升信息传播的速率,从而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提高管理效率
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具备非常多的优势,比如传播速度快、资源数量庞大、信息准确等等。而将这些优势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当中,就能够显著提升管理工作开展的成效。校方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时发布最新资讯,让学生通过此平台来浏览通知,下载文件,并进行一系列计算机操作。此外,教师还可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让学生了解企业用人的条件,以根据自身的能力与需求去进行面试。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大大节省了时间与人力、物力,管理工作迈向了现代化、自动化、电子化的发展轨道,而管理人员拥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以及关怀学生的成长。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
虽然目前的大部分高校都引入了信息技术系统,但在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仍然呈现出了很多问题,以至于对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 缺乏正确管理理念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部分高校管理人员仍然尚未摆脱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管理工作终究要以人力为主才能进行,因此完全忽视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这部分管理工作者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掌握合理的计算机技术,也难以将计算机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效联系起来。这种情况对于校园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 管理内容存在问题
高校各个教学管理部门在工作中,未能针对管理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只能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管理软件,很难实现统一管理工作。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引起的:首先,校方选择了错误的态度来面对校园网的建设。校园网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整合校园内部的各类资源,以使得管理者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实时交互,而师生能够从校园资源库内搜寻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内容。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校园网建设的渠道却显得过于局限。对于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文献,管理人员往往设置了登入密码,并未全面对外开放,加之校园网信号源较差,完全无法发挥网络资源库的功用。其次,在校园网技术实际应用期间,未能创建先进的教学管理软件系统,在系统设计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难以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
3. 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统
虽然部分学校已经构建了信息管理系统,但针对在实际工作中此系统呈现出的各类问题,技术人员却未进行完善或者升级。这种状况就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成效。此外,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未能合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课程优化改革工作,难以针对教学计划方案进行严格的管理。而在学生成绩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也无法使用最新的技术来优化管理系统,从而无法有效提升成绩管理效率。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1. 针对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
相较于高中而言,高校所招入的学生数量更为庞大,专业设置更为庞杂,因此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会更加复杂艰巨。在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来优化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管理者也需要将工作内容与学生的成长发展联系在一起,利用信息技术来全面收集、分析以及整理学生的基础资料,进而围绕着学生的需求来进行管理方针的制定,全面提升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
高校各类专业繁杂,科目内容众多,因此课程安排与教学计划也较为复杂。而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管理人员可以借助于数据分析技术来优化教学方案,进行科学的课程安排,并及时调整不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
此外,高校管理者还需注重选修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围绕着社会需求与当下青年的兴趣喜好来进行趣味性、丰富化、多元化的选修课程的设置,以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状况来进行自由选择,推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学生能够在学校的信息课程平台中选取自己喜欢的课程,并查询到各个科目的成绩。
而为了更加全面地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把控信息,构建专业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制定完善的决策方案,收集并存储各类资料,以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利用。
2. 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本身的工作压力较大,他们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状态进行监督,还要承担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重任。当前,大学生的交际圈子中主要包含着三种人群,第一种是学生的父母亲戚,第二种是学生的朋友,第三种则是高校中的教师。为此,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发挥出“纽带”的作用,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从而充分利用起家长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监管。如果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就能够有效拉近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教学管理成效。例如校内辅导员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来主动建立班级QQ 群、微信群,以及时传达学校的各类信息。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来与辅导员进行沟通,发表自身的真实感受与言论,这也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3. 建立信息化学生管理系统
高校可以在已有的校园网络基础之上,根据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特点和发展特点等建立相关的教务管理系统[3]。数据库的构建是支撑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进行数据库的细分设置是广大高校管理工作者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例如可以分为教学内容管理模块、任职教师管理模块、各级学生管理模块等等。学生管理系统是校园总体网络系统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能够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加细致专业的依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考试成绩、活动情况等等信息都会录入到学生管理系统当中,并在之后整理成学生档案,以便于教师、校方以及社会更为直观、全面地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各种情况。
4. 建立教学质量监督系统
教学质量监督属于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项目之一。为此,高校管理人员需要注重构建教学质量监督系统的价值,并加大监管力度,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将系统登入账号分享给学生,而学生则可以选择任意时间登录系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模式能够节省传统的问卷调查的时间,并更加全面、细致地展现出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管理部门还可利用监管系统对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并促使教师形成端正的职业态度以及积极的学习观念,从而推动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5. 积极开展网络文化活动
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仍然呈现出不少的问题。例如网络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网络监管不到位,信息鱼龙混杂,掺杂着大量的有害资讯等等。对于处于成长成熟阶段的高校生而言,这些信息或许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对此,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思想引导,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和手段,扩展以网络为基础的素质教育途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意识。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校园网、校园论坛等等平台来发表积极的言论,散布正能量的资讯,进行合理的舆论引导,并组织开展多元化的网络活动。比如进行线上知识问答,专家答疑等等,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而对于应届生,管理人员还可实时发布最新的就业资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职业规划。
6. 创建日常教学管理系统
高校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来规划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从而强化日常教育管理水准。为此,管理人员可首先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以对教学任务进行全面分析,然后,管理人员需要结合教师的工作状况来创新工作形式。最后,管理人员需应用数据处理技术来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定工作计划,以提升教室的利用率,强化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效果,最终提升各个专业的教学成效。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需要不断完善。高校管理工作者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理念,将学生管理与网络相结合,从而依据实际情况来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寻求新的管理模式,以此推动高校现代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