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法律素养的培养研究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019-11-30邵红霞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数码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际化法治法律

邵红霞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鼓励职业院校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鼓励骨干职业院校走出去,要求加快培养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主力军之一,其学生是否拥有适应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和交流要求的法律素养值得探讨。

一、国际化人才与法律素养的关系

1. 国际化人才和法律素养的概念界定

国内学者对国际化人才的概念到目前没有比较公认的界定,综合相关研究,国际化人才应具备四个鲜明的特征: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具备专业知识和交流能力。

法律素养是指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逐渐培养并显示出来的尊法、知法、守法和用法的综合能力的体现。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法律素养的培育注重法律意识在大学生内心的树立以及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有良好法律素养的人能够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还能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简而言之,就是大学生通过日常努力而掌握的尊法、知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法律素养,已经成为现代法治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

2. 国际化人才与法律素养的关系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后,高职院校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为当地企业培养国际竞争力的技能人才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景和机遇。通过大学法制教育传播法律知识,使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法律素质,较强的法治文明意识,这对于提高国民法律素养,对于贯彻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我国的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国际化视野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1. 学习法律知识缺乏积极性,法律教育教学内容不全面

学习法律知识的多寡是衡量大学生法律素养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大学生法律知识较为贫乏,主要体现在:第一,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教育方式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法律选修课程,学时较少而且通过大班授课的方式,这样学生接受的知识极为有限,知识掌握不牢靠,而且考核过程中,仅仅以此课成绩合格与否来衡量大学生是否具有应有的法律素养是不合适的。第二,学生所学习的法律知识不够全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从宏观角度解读公民基础法,与其息息相关的就业法律法规等涉及较少。同时,我院每年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生产基地培养设备维修与管理人才100 人以上,但是在思政课堂法律知识普及中并未涉及外国的法律知识。第三,获取法律知识的主动性不足。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致使他们不会主动去学习法律知识,因而在触及法律问题时便会束手无策。

2. 学校缺少校内校外实践活动

法律本来是一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坚持知行相统一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实际上,作为高职院校不可能向本科院校开设法律援助中心来参与法律实践,所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往往很少有得到实践的机会。基本上需要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老师安排2 个课时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辩论,但这样的实践方式的质量往往达不到让绝大多数大学生进行法治实践的要求。

三、国际化视野下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

1. 培养大学生法律至上观念,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法律至上观念就是要承认宪法法律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一是要强化宪法与法律的权威。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良好的法律规则意识是守法意识的基础。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当前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最直接的方式是给他们灌输法律知识,企业走出去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提升法律教育质量。一是建立具有法律素养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大学生虽然已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但是心智仍然不成熟,价值判断不稳定。因此其法律思维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教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能够正确指导他们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同时也需要重视教师的法律知识的学习,鼓励教师多“走出去”参与国际项目合作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二是不断创新法律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模拟法庭辩论等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增强教育效果,从而使学生通过法制教育了解法律,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设计能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实践课方式

法治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课程的延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大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法律课本中的法律知识,从而将课本上的知识转换成自己的法治意识,学会遇到问题时候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从而使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得到提升。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要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联系实际,缩短“知”与“行”的距离。第一:建立稳定的实践平台。在校内,由柳州市司法局、柳州市外侨办、柳州市侨联、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共同主办的柳州市涉外法律服务城职院工作站已经成立,我院成为全区第一家在校内设立涉外法律服务站的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律师事务所的实践,如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了解法院审理案件的流程;可以让学生参观看守所或监狱,用现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第二: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是一种群众性学生组织,主要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如果能发挥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组织法治实践,那么法治教育对大学生将会产生极大的作用。大学生可以组建法律社团,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学习法律的习惯,这个团体自身随着共同的学习法律知识进行法律实践而使法律素养得到提升。第三:举办关于国际办事规则和国际法规的专题报告,帮助学生熟悉国际规则。学校邀请外资企业家、外国学者到学校举办专题辅导讲座,专门讲解国际办事规则和国际法规,帮助学生树立国际规范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国际交流的本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到国际大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因此,依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其学生拥有适应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和交流要求的法律素养才能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化法治法律
聚焦港口国际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让人死亡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