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究
2019-11-30郑荣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郑荣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对于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而言,计算机应用教育应与时俱进,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翻转课堂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具备更多的学习主动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学形式。但是,难以全面督促学生学习的进度,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可以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方法,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模式的良性转变。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一些实用技能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提升,为他们未来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翻转课堂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2.1 合理应用时间
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在于更好地凸显个性化教学的本质。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的教学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个体差异,在理解能力上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将制约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应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个性化教学。翻转课堂将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课堂转换到课后,将课堂时间发展为课前准备,使用教学平台调查代替课堂测试。
2.2 突破空间限制
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应用水平。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虽然教学目标明确,但存在明显的时空约束。空间上的限制主要是指教学场地上的要求。在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对场地的要求是有一个计算机教室,仅限于室内教学。而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提供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的学习流程,打破了空间的限制。
3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3.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当前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大学生阶段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这也导致了学生之间计算机水平的巨大差异。这是因为各地的教学质量各不相同,一些学生来到大学后计算机能力仍然很差,所以他们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可能很难很好地掌握知识点,或者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而计算机基础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对知识点进行多次巩固,并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课程设置不科学
高校开设的许多计算机基础课程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高校的教学课程设置有固定的要求,根据课程内容对课时进行划分。然而,受限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长,满足不了更多的教学内容,这对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严重阻碍学生接受知识,而且很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针对性的划分,这也对导致很多内容的学习都是不具体的,从而致使大学的学习目的性不强,对于重点内容没有重点学习。
3.3 教学模式枯燥单一
目前,许多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堂的形式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教学。相关教师通过电脑和投影仪,让所有学生看到操作过程。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生动地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但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由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难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逐渐下降。
4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流程设计
4.1 课前准备
4.1.1 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一般情况下,网络视频学习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基础学习模块;第二个方面为能力拓展模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依照自己的情况来掌握学习进度,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只需要看一遍基础知识内容就可以,而针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就需要反复学习基础知识内容。这种学习就不存在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登录学习网站自主学习。教师通过构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就能够让学生在课下对课上学习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这样就可以帮助教师展开差异化教学。
4.1.2 精心设计课前任务
在大学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为基础理论部分,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观看视频和做测试题。教学重点内容以教学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们,而教学难点内容则以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们。学生们在课前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观看就可以对相关学习内容形成一定理解,然后通过做测试题的方式来对自己的理解水平进行检验。而针对实践应用部分来说,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观看教学视频,学生还需要按照学习知识内容以及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动手制作一些效果,并伴随学习进度的不断推进,课前任务就要逐渐变难,由封闭式问题逐渐转变成为开放式问题。
4.2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按照学生课前任务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教学性活动,针对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来选取比较适宜的互动形式,这样就能够使沟通交流变得更加多样化,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化发挥。
4.2.1 采访式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互动形式,也就是“学生问,老师答”,针对一些具有强应用性的学习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问,而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解疑,当学生发现知识具有实用性以后,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说在信息检索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在此方面存在哪些困惑。
4.2.2 讨论式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提出来的疑问进行讨论,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知识内容去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在小组交流地过程中,大家就可以结合他人的看法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认知,从而就可以实现整体知识水平的提升,并且还会在探讨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然后与教师沟通解决。
5 结语
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前高校在此方面的教学质量并不高,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基于此,高校在此方面教学中可以应用翻转课堂模式,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