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
2019-11-30张丽四川文理学院
张丽 四川文理学院
关键字:大数据 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 教学改革
引言
大数据技术应用涉及方面广,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实现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和数据分析技术的顺利进行。同时拥有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的能力,超出了传统数据库工具的能力范围,具有海量的数据储存,能够快速进行数据处理,具有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的特点,让大数据技术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1 大数据技术的优势
1.1 容量大
数据的大小决定所考虑的数据的价值和潜在信息,现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每个人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大数据是通过收集某事物的运行情况,再用详尽的数据来揭示、预测事情的发展。例如,大数据通过分析人们在网络上的留言评论,可以分析出学生对某个事件的看法,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某个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分析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接受力。大数据的信息储存容量超过了以往的信息数据库,信息查找更加方便,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1.2 类型多
大数据涉及的领域包括经济、生活和法律法规等,种类十分复杂,除了包括文字、数字哈有语音、图像、视频等。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的应用关乎各行各业的发展。数据类型的多样性也为数据处理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效果,为人们的生活、出行、学习和工作带来便利。
1.3 处理速度快
大数据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处理速度快,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人们获取信息更加迅捷,高效迅速的处理,信息才有参考价值。例如,人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咨询,处理股票的涨幅规律,通过大数据人们得到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投资就更加准确高效。
2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 教学方式单一效率低下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效率。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依旧是以书本教材为基础,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热情低下。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监督,就会产生消极心理。老师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有些学生没有听到老师讲诉的知识点,跟不上教学进度,最后干脆放弃学习。所以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应该更加的多变,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更要紧抓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教学的知识点实现可行性,才是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高校需要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突破教学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培养高素质人才。
2.2 教学器材老旧
随着社会发展计算机进入每个人的生活,现实社会中的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快,大部分高校忽略这一点,为了节省教学资源,不愿舍弃老旧设备,加上缺少维修,学生上课时十分不方便,缺少实际操作,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由于硬件设施不够,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就没有再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学生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操作不过关,学习计算机技术也就失去了意义。高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教学资源匮乏
在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获取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由于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改善,学校的教学资源也不够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缺少软件、缺少操作平台,也缺少丰富的教育资讯。学生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在就业时缺少竞争力,不利于学校实现高效就业的目标。高校应该不断升级教学软件,丰富教学资料,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
3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教学理念创新
随着信息网络不断更新,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也来越多,人工智能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为生活出行带来了便利。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的主流群体,他们对新媒体信息更加的敏感,高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放在教学的第一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发掘信息,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创新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高校应该随之改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制作更加详实有效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生参与到教学方案的制作当中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不足,能够激励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老师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对于跟不上进度的学生,老师可以单独为他们制定更加基础的学习方案,做到兼顾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教学实践创新
以往的信息技术实践课都是统一在学校机房完成的,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很少。老师根据教材为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则根据老师的知识按部就班的操作,缺少学生自己的思考判断,学生对教学知识理解也不够透彻。老师应该改变实践方式,交代基础知识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进行实践创作时,高校也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渠道,参与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去,通过更加近距离的接触,了解学生对知识点和操作技巧的熟练度,进而对其进行指导优化。
3.4 考核机制创新
现在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考核内容主要是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操作的熟练性,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考核过程,只注重成果。有了大数据技术,老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考核的全过程,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快速判断出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和操作的正确性。考核机制的创新可以避免学生蒙题猜题的状况,学生的操作过程更加规范,技术也就会更加娴熟。
3.5 反馈方式创新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无法关照到每一个学生,有的学生开小差,有的学生听不懂,老师的关注力有限,学生难免被忽略。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老师可以通过电子媒体记录学生的上课状态和作业完成状况,应用数据分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深度了解,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老师可以指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监督每个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6 建设教学平台
好的教学方案需要相应的教学平台,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适应不了新型教学改革潮流,高校应该致力于扩大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将学习融入到生活当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教学平台更加专业,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制定不同的教学素材,可以通过图文、视频、语音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专门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平台可以满足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拓展知识的愿望,实现学生的学习要求,培养新型高素质计算机技术人才。
4 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得到优化,出行更加便捷,支付更加快速不仅提升了生活质量,更是为计算机技术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高校利用大数据资源广、处理快、分析准确的特点,为每一个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不仅加速了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提升了学习效率,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更加为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