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RT)发展模式浅析与展望
2019-11-30厉健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厉健 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1 BRT 的典型模式和线路特点
1.1 BRT 的典型模式
(1)BRT 是公交运行主体系统:这种运行模式的重点是城市重点交通区域、主要交通区域都要覆盖公交线路,健全完善现代化城市交通运行结构,这其中有BRT 网络专用通道和换乘站点。国外的库里蒂巴、国内的昆明都使用了这样的模式。
(2)BRT 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延续系统: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城市周边的交通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如果城市周边和郊区的交通需求量能达到BRT 通行要求时,就可以将BRT 作为轨道交通的延续系统,基于这样的背景不仅能降低运行和投资成本,还能缓解轨道交通运行的压力。国外的布里斯班和国内广州市都采用这种方式。
(3)BRT 是轨道交通的过渡运行方式:BRT 的运行专用通道可以设计在主道路中央,也可以预留在轨道交通的合理范围内,进而给将来建设轻轨提供空间。在这样的设计条件下,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还能提高客流量。
(4)BRT 和轨道交通构建公交主体系统:BRT 可以和轨道交通系统科学合理的配合,保证人们出行换乘的顺利性,这两种交通运行方式能取长补短,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地资源浪费和运行成本。这种运行模式在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成熟的区域已经有了很大的应用范围,例如,台北地区和国外洛杉矶等。
1.2 BRT 线路特点
在国外,很多城市都会针对城市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运行条件来设计BRT 线路。国外的库里蒂巴、波哥大和首尔等城市的BRT 都是呈现出网状的线路特点,然而,很多城市还呈现出放射状的线路特点,例如,国外的布里斯班。但是,国内的很多城市线路特点都是以轴向为主,例如,国内一线城市北京和广州等;一些城市的BRT线路特点是环形,例如,郑州。
2 BRT 的发展措施
2.1 与城市综合规划融合发展
BRT 在发展过程中要想达到非常高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就要严格的和城市发展规划相适应,并且和城市发展步伐有高度符合性,同时能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经过设计BRT 建设用地规划,科学的控制管理规划用地,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两者的协调性,提高BRT 系统综合发展速度和社会效益,同时促使城市的合理化开发和空间更新。同时,借助快速交通发展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完善城市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旧城向着现代化城市改造,优化城市各个功能结构,改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把BRT 和城市规划发展有效结合。
基于这样的发展策略下重点工作和任务就是针对城市建设规划和用地计划,从基础上优化整合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区域。对BRT换乘站点周围一公里内的土地合理规划严格控制,提高开发强度,想必对于非BRT 使用地区要明显。对于交通条件优越、自然条件良好的工业用地和仓库用地都要规划到BRT 沿线500 米以外的地方。通过完善科学的规划机制能提高土地使用价值,为BRT 运行提供充足的补贴。
2.2 与城市交通规划融合发展
现代化城市交通规划体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对城市空间展开无序的争夺。BRT 要想充分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每个子系统都要提高协调性和配合性,同时还要随时进行动态调控,形成完善的反馈机制。BRT 系统在设计规划过程中要确定好各个功能定位,并和轨道交通网络、公共交通网络和慢行出行网络良好衔接协同配合形成顺畅的运行结构,提高交通系统运行的效率。
2.3 提升BRT 智能化水平
BRT 系统建设的重要动力来源就是智能化技术,一方面,借助智能技术来科学编组系统运行车辆。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智能交叉信号技术达到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优先性。在BRT 公交换乘站台、客户端,BRT 公交实际推送能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而缩减乘客的候车时间。
2.4 以服务质量为先—吸纳Maas 理念
基于Maas 理念下,建立Maas 平台,制定个性化出行规划和发展计划,可以在充分提供交通设施的基础上,改善城市中早晚高峰出行压力和拥堵情况。面对这些问题,还是要拨正BRT 快速运行的权利,才能体现速度的优势。完善城市BRT 系统支付,提高客流量,采用这两个优势整合,同时引入Maas 支付平台,迅速把交通出行服务商融合至公交为主的平台,可赋予公交新的竞争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BRT 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化的工程,其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种类也多,对城市地面公共交通有直接性的影响。所以,BRT 建设一定要和城市规划发展有高度符合性,能满足城市发展特征,通过城市长远发展规划,进而形成高效、快速的BRT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