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无线电”实现无线电高效监管
2019-11-30王伟
王伟
引言
“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明确的提出了需要开拓网络经济体系,其中对信息网络、互联网产业一系列体系等提出具体要求,工业与信息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融合更是当务之急。“互联网”战略的实现主要还是依靠网络与信息化,而其中移动网络依赖于无线电的发展,这对于整个“无线电”行业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更是一次挑战。
1 “互联网+无线电”实施的重要性
在是先无线电高效监管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质量的保证。在保证增强无线电产业上,我国引进了“互联网无线电”的新型管理概念。这一新概念与我国传统的无线电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异同这一特点,所以更需要实施全新的管理模式,来进行有效提升。通过互联网的便捷、高效性,增加无线电的应变能力。应当从服务于这一产业的人员开始,加速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构建新型的思想观念,将传统的管理职能向服务型职能进行转变,建立全面统一的工作新管理概念,实现创新无线电产业的现有管理模式。现今,有经验的工作管理人员对互联网技能缺乏了解导致掌握并不熟练,对工作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要注重通过培养专业的知识教育,加强学习,了解“互联网+无线电”。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等信息时代现代化的发展,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来看,无线电必将改变电信的发展模式,朝向微功率化、高频段趋势、宽代化的方向前进与发展。对此,这无不对无线电的应用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与完善机制,实现对当代无线电管理需求的满足。
2 “互联网+无线电”面临的挑战
2.1 基础监测设施落后
在我国的无线电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而且由于是传统的监测以固定的监测为主要,移动监测站建设在数量上,导致与要求中的差距过大。在关于无线电的使用的“过程监测、状态监测、数据信息监测”等方面,许多时候做不到及时有效,动态监测的频率不足。无线电监管的计算机系统、联网系统等,基础架构不完善。
2.2 无线电监管的标准较低
由于无线电监管的水平和标准还不够高,这也是我国目前影响无线电监管的高效、时效性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受到管理体制的这一因素影响,无线电管理中的很多数据来源都一直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缺乏统一的标准。而关于无线电的应用,则需要建设与安装很多的基础设施,但是在许多的地区,(比如山区、高原地区)安装之后,由于极其缺少有效可靠的稳定维护,所以导致无线电设备的运转效率达不到高要求,并且当地的从事这一行业的监管工作人员,由于技术能力中的不足,监管标准也得不到保障,与上级要求相对较低,导致很多不达标情况一直存在。另外,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各信息管理中的部门之间缺少统一性的建设,行政主管中的部门又没有能制定一系列统一的标准,而导致数据模型中的不统一,且信息发布机制建设比较落后,因此导致无线电信息在采集、回收、整理、反馈等许多个环节中存在着很多各种各样的消极化、形式化、极端化等大问题。
3 “互联网 + 无线电”理念下无线电高校监管策略
3.1 构建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
目前,“互联网+”理念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一种新型常态。为此,要想实现无线电的高效监管就必须要做到将无线电通信技术与“互联网+”这一技术的理念进行深度磨练整合,在一方面要逐步采用“大系统”替代以往监管体系中的“单系统”。当前无线电监测涉及到诸多的领域与众多的环节,因此构建一个强大的“大系统”平台进行统一监管是极其必要的,更是迫在眉睫的。因此,构建信息一体化的管理平台,能够更加高效、精准化的调配各类环节的力量,能够大大提高无无线电的监管效率
3.2 “互联网+无线电”实现行业融合发展
在无线电监管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 事前;2 事中;3 事后。,通过运用基于“互联网+”的协同无线电平台,真正实现监管数据以及信息的及时汇总整合,在认证检测时,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是否合格,再将其运用到互联网信息化的认证数据分析的终端,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无线电监管的工作运转效率。通过互联网信息化的融合协同办公体系,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无线电的监管部门来说,能够通过“互联网”及时发现存在的故障,并及时提醒通知相关的无线电企业来进行维修管理,从而能够有效、高精准的保障评估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无线电”的管理模式是我们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以实现无线电高效监管的必然发展趋势,经过将互联网的技术与无线电的管理模式相结合,来改革创新与发展新的管理模式和监管手段,构建大系统为体系的管理平台,致力有效提高无线电监管效率,为推动我国无线电产业健康、高速发展做出极其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