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探讨研究
2019-11-30李淑清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左骁通讯作者沧县风化店中学
李淑清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左骁(通讯作者)沧县风化店中学
关键字:医学院 体医融合 教学模式
大健康的理念已逐渐形成,而在该种形势下,如何采取采取有效手段促使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将是重点问题。而在该种情况下,医体融合理念将为其提供可靠保证,即通过体育运动及医学医疗手段实施管理,以起到保证人体健康的根本目的。但是,哪些体育教学内容能够符合体医融合要求,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中目前还待进一步的探究。本文将从医学院体医融合的教育情况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关于医体融合的概念及在日常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分析
1.1 医体融合的概念分析
关于医体融合的定义,学者在研究中存在不同的说法;目前较被认可的一种定义为在现有背景下,通过有效的体育手段,配合医学的思路,以促进健康事业的发展,并起到预防或治疗慢性病及改变人体生活健康水平的作用。从该方面来将,医体融合概念的提出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运用体育手段,配合医疗思维和条件,改善现有医疗环境;其二,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方式为主,配合以体育产业等营利为辅的运行方式,提供现有居民基本素质及促进居民健康。从以上方面来讲,对于医学院学生开展“医体融合”课程改革及对其进行教育,使学生建立“医体融合”的思维及在社会中实践,将为促使医体融合方式在全民健康事业发展中的实施及应用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医体融合教学模式的开展也对促进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挥积极价值。
1.2 关于医体融合教学模式在医学院实施的重要性分析
关于医体融合教学模式在医学院实施,现各医学院均已在日常教学中得以有效的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而综合现有实施情况,该种模式实施后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显然。具体而言,其实施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提高医学院学生的身心健康;医学院学生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学习压力比较大。应用体医结合教学模式,医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的同时,可学习专业医学知识,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医学院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能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教学场景下完成专业学习任务。
(2)提升医学院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中,不同科的教学划分清楚,学生在学习时常把自己归为某一科的学生,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提升。在体育教学中融合医学专业知识,可以让医学院的学生掌握更丰富的医学知识,形成综合性的医学学习理念,并提升自身的职业综合能力。
(3)促进体育医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在医学院的体育教学中应用体医结合模式还可促进医学院的师生开展体育医学的研究。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强化研究,也可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对体育医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以及医学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 关于医学院医体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分析
医体融合教学的模式已在高校得到了普遍关注与认可,其也在现有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对于该种模式的实施与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落实,具体如下:
(1)关于医体融合模式的构建,学校应组建专业的由学校领导、医学专业专家、体育教学专家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小组,并提供充足的资源构建教学改革方案,以促进教改工作实施。
(2)医体融合教学模式应结合现有医学及体育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掌握体育健康理论与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医学基本技能及健康服务等基本知识,以培养在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医疗服务与实施健康教育的的专业化人才。
(3)医体融合教学模式的开展应重点在体育与医学的结合上进行考虑,如运动医学、保健体育、康复医学、医学营养、健康评估、运动处方等方面,以上均属于体育与医学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目前高校落实医体融合教学的参考及突破口,实际实施中应灵活应对。
(4)医体融合的实施,其教学模式是关键,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及实施等;如目前一些高校在教学计划找那个安排每天锻炼一小时,并在教学内容中设置医体融合的教学内容;同时充分利用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较好的教学与实践效果。
(5)医体融合模式的实施,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对学生实施教育及培养学生的理念。在该种情况下,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懂得一定的医学常识;而医学教育工作者也应熟悉常规的体育运动项目。只有在该种情况下,教师才可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将医体融合的教学理念及模式进行应用,可对提供教学效果将 发挥积极的作用。
3 关于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为保证其教学效果及发挥其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具体如下:
(1)教学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立中,学校应确定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如学校确定以培养健身咨询与技术指导能力为主,具备一定康复与治疗能力的以及了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情况,能够很好的适应健身行业发展的“会组织,精指导,能康复,懂管理”的多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等,可为教学课程的设置与计划的安排提供纲领。
(2)教学内容的设置;对于该类人才的培养,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应具有综合性及专业化两大特点;即从人文与自然科学基本知识、体育科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工作知识、健康管理与运动康复知识等知识结构层面进行着手,并将工具知识运用能力、运动项目指导能力、体育康复与保健能力等能力结构层面以及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及身体素养等素养结构进行辅助教学,以实现对“体医融合”人才培养教学课程进行设计。
(3)教学评价机制的设置;如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应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教学评价的方法有测验、成果汇报、观察提问、作业检查等。评价不改变,教学没改革,评价应有诊断作用。如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效果不佳的原因。其二,评价应有激励与调节作用,评价的过程可以让师生了解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与学的行为。
4 结论
纵上所述,结合现有医学院对学生教学工作的培养中,医体教学模式的开展对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该种情况下,积极利用医体融合模式开展的优势及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设计将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将综合现有情况,对医体融合模式在医学院教学开展的情况及课程体系构建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为后期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