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建设背景下保定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自动化专业为例

2019-11-30蒋义然王艳秦英保定理工学院

数码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工科学科人才

蒋义然 王艳 秦英 保定理工学院

2017 年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新时期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发展、集中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大举措,是打造生态发展新模式、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是关系未来中国发展 走向的千年大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雄安新区国家战略的目标是建设绿色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科技研发人才是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驱动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关键要素。2017年2月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的新工科建设也在“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后正式拉开了帷幕。新工科的提出,为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包括地方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指出新的方向,保定高校应主动对接雄安新区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培养具有行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胜任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工科人才。对于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重点应该在新型工科,新工科实践的重点应该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上。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学科专业。它的覆盖面非常广,层次跨度非常大。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化生产和企业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地方高校是区域经济社会自动化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然而,高校自动化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新时代下工业界的需求。如何促进自动化专业教育在新经济时代下的健康发展,满足雄安新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一、自动化专业现状

在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和社会对人才需要多样化的要求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显现出一定不足。

1.人才培养模式老化,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弱

当前高校大部分专业的培养模式是知识传授体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高,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工程应用脱离,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2.教学模式单一,自主学习能力低下,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下多是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直接后果是,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的积极型越来越差,自主学习和兴趣常常被扼杀,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经常出现教师站在讲台上兴致勃勃地讲,下面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课堂教学是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学生大部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来源于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3.忽视专业主干课,学生的专业素质低

高校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门数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专业课的学时也一再被减少。自动化专业本身是一门适应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技术学科,具有学科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综合交叉、容易造成课程多等特点。种种因素导致现行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特色不明显,导致课程门门有,课时都均点。这种培养方案导致学生学得太杂,该学的没有学透,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学得不透,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素质不高,实践能力差等。

二、“新工科”理念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自动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时,关键在于加强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前瞻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导向,探索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模式和实现措施,满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在学科结构上,要拓宽自动化学科的覆盖面,打破自动化学科与智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之间的壁垒,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在课程内容上,应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

1.改革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新工科”理念提出的新要求: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课程设置结合自动化领域发展需求。自动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有宽广的知识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因而在制订培养方案时根据自动化的特点和需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重点掌握基础知识层、控制知识层和系统知识层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基础知识层包括数理基础、机电基础、计算机基础等知识领域;控制知识层包括传感与检测( 或信息获取) 、网络与通信( 或信息传输) 、计算与处理( 或信息处理) 、控制与智能( 或信息控制) 、执行与驱动( 或信息应用)、对象与建模、系统知识层包括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自动化专业主干学科为“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电气工程”,其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2.加强校企合作,改革实践教学

自动化专业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实践环节的重要地位。实践环节是培养自动化创新实践型人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实践环节的设置,是从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学培养应结合自动化的技术创新主体要求,围绕注重培养实践研究与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建立以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实习及实践活动等形式的多层次实践培养环节,实践体系主要在开放实验室和校企实习实践基地上开展。专业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实验和企业实践系列5 个层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是知识的载体,教学方法是手段,好的教学内容需要好的方法去传达。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在知识获取手段 、教学资源类型、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手段方式、交流互动方式等方面进 行创新。教师既要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加其主动性与自主性;也要采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育教学相融合,取长补短、传承创新,拓展教学思路。

三、结束语

“新工科”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科人才。“新工科”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需要我们积极的去探和完善。在新形式下探索“新工科”理念下的应用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综合型和复合型自动化人才。

猜你喜欢

工科学科人才
【学科新书导览】
人才云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