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长效合作问题的探索
——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2019-11-30李桂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物流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实训

李桂娥,田 青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是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需求而产生的, 是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校外实训教学基地的合作模式过于单一,管理不灵活,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严重影响着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推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并逐步将其上升到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提升学校竞争力关键因素、开展学校实践性教学核心内容的高度。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这些状况进行认真的思考。

本文就是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进行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的资源整合和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为本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建议。

1 校企合作和校企长效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校企长效合作,则是学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本着双赢的目的,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考虑适应企业的运作节奏,从管理制度的规定、学生岗位的安排、工作节奏的把控、合作时间的协调等诸多细节方面做好协商,长时间保持愉快的、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校企双方共同进步和提高。

2 建立长效校企合作机制的意义

近几年来,山西省物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2015年6月,《山西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颁布。2017年山西省全年物流总额为27 431.1亿元,按可比价格算,同比增长6.7%,与全国物流总额增速持平。社会物流总费用2 668亿元,同比增长14.2%,与GDP的比率为1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较2015年下降5.2个百分点。物流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物流政策的支持和物流行业的良好发展形势,为校企合作的落实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1)灵活的校企合作形式是满足学生全方位学习实践的必要条件

目前学院物流管理校外合作模式单一,签订合作协议的单位寥寥,只能基本满足简单的认知实习和部分毕业实习之需。为了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和学习企业实际操作,需要探讨灵活的校企合作模式。

(2)构建物流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效合作机制,是促进校企双方长远合作的基石

在前期运行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学校和企业双方利益点不同,加之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没有有效的保障措施,因此目前物流专业与企业的合作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一锤子买卖”的现象,急需探索一种保持双方长期合作的新机制、新方法。

(3)降低办学成本,弥补校内实习实训的不足

校内实训受经费、场地、师资等的限制很难涵盖所有功能模块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配送路线规划、运输调度等功能模块,学生在校内只能进行系统软件的培训,具体操作难以解决。学校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降低了办学成本,有效弥补上述不足。

3 目前高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问题

当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各界广泛认可后,高校和相关企业即开始进行合作的尝试,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双方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如何正视和解决校企合作问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企业和学习出发点存在明显的错位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它的存在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因此企业的大多数行为都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学校的目的则明显不同,任何一所学校的存在首先以育人为己任,它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学生管理等所有活动都以此任务为中心。当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的企业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学校发生接触和碰撞时,双方的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2)当地的物流企业小而散,不能满足大批量学生的进驻实习需求

尽管近年来山西的物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受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山西省的物流企业规模整体偏小,区域性知名物流企业少,缺乏像京东的天津配送中心、顺丰的华北呼叫中心、百世汇通的萧山仓库等这种体量巨大的物流企业,一次性容纳的实习岗位可以达到几百人。因此,学院学生进行校企合作实习时只能分散到不同地点的不同企业,不利于学校的集中统一管理。

(3)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后的定位不明确、效果不明显

尽管当前学院明确规定教师要进入知名高校或企业进修或锻炼,一部分教师深入到和专业相关的企业去挂职锻炼三个月到半年左右时间,但是由于学校缺乏明确的考核办法,教师本人缺乏实践经验,老师们到了企业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和企业更好的实现融合,使得大部分教师的锻炼效果不明显,无法形成和企业之间的横向合作,甚至只是走过场而已。

(4)校企双方均不善于利用资源,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

校企合作的好处不言自明,任何一所学校都希望联系到合适的企业,并与企业深度合作,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助力。但是目前学校牵线企业的常规方式基本是通过熟人介绍,人情关系起决定性作用。如果哪所学校校企合作开展的好,基本上是相关领导的外联能力强的结果。企业在寻求合作院校时候的常规方式也只是进入学校宣讲、参加高校举办的毕业生招聘会等常规形式,缺乏突破性的校企连线方式。

4 物流专业校企长效合作的思路

企业作为学校教师与社会对接和学生理论与实践对接的窗口,在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学校从拓展教育教学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角度,应主动与相关企业对接,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1)产、学、研要做到真正的深度融合

鉴于目前的校企合作方式更多停留在学校邀请企业进校举办讲座、企业邀请学生进厂(或仓库)参观等常规的粗浅的合作阶段,学生不能深入了解企业运行机制和岗位特点,更不能对生产经营实践进行有效总结,达不到全面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因此,学校和企业双方要坐下来深入交流、交换各自的诉求和意见,让双方找到真正双赢的平衡点。比如,山东英才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与同在济南的韩都衣舍合作,在双十一、六一八等物流旺季,学校派出学生到企业实习,解决企业实际用工问题,学校为此制定了灵活的教学计划以适应企业需要。

(2)跨专业深度合作,寻求三方合作甚至多方合作

一个成熟企业的运作,往往涉及物流、电子商务、会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甚至一些工科专业。如果仅以一个专业去和企业谈合作问题,可能势单力薄,达不到企业的诉求。所以,校企合作可以拓宽专业范围,甚至跨学校合作,几家学校的相关专业联合起来,去和企业谈合作事宜。当专业跨度足够大、涉及范围足够广、参与人数足够多时,往往更能引起企业重视,也更可以契合企业需求,更有把握促成双方合作。比如学院的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专业外语等几个专业同时和来自浙江的热点公司合作就是比较成功的一例。

(3)企业建立管培生机制,在合作中留住人才

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往往比较被动,不愿意在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一方面是由企业性质决定的,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企业要倾注全力做市场、搞经营,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即使投入精力培养学生,但因为学生实习时间短,可能学生在岗期间刚刚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校企合作的期限已到,学生会马上离开工作岗位,使得企业的培养心血付之东流。这也是企业不愿意积极参与合作的最关键原因。这方面可以借鉴苏宁的做法:苏宁与全国266家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5个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每个刚到苏宁实习的学生都会配备一个高管做导师,让学生尽快融入企业。这种模式更易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感情,从而使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直接留着苏宁就业,一定程度上留住了有潜力的物流人才。

(4)学校可以考虑与物流教育平台或公司合作

当前的物流教育平台很多,他们在软件开发、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模式构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的经验也非常丰富,甚至有些公司已经具备了主办全国性物流专题研讨会、全国性物流赛事的能力,比如北京络捷斯特与中国产业教育联合研究院、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举办“长风杯”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竞赛。对于缺乏校企合作经验的学校来讲,可以尝试和这类型的公司接洽,借用对方的有效资源,通过公司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也不失为一种走捷径的办法。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必由之路,与哪些企业合作、以怎样的契入点合作,都是每一个应用型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