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技术在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上的应用初探
2019-11-30郗望吉林艺术学院
郗望 吉林艺术学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维护世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都是口口相传,没有实际的进行保存。在当代的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工作人员意识到时代的优势,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积极地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进行数字化保护。本文将根据AR 技术的认知和发展现状探讨其在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旨在为吉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 AR 技术认知及发展现状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最开始出现于人类的社会中是在上个世纪就是年代,是通过对摄影机影响的位置进行实时计算,然后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 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让人们能够在屏幕上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互动。AR 技术包含着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AR 技术是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信息集成。AR 技术能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通过一定的技术加上图片合成让人们能够在虚拟世界中感受到现实世界中的东西。其次,AR 技术具有实时交互性。AR 技术最常用的就是运用在游戏中,游戏玩家可以根据屏幕上的人物和场地进行模拟实地游戏,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AR 技术在三维尺度空间中增添定位虚拟物体。AR 技术能够通过三维尺度空间真实再现以前的人和事物,让人们仿佛能够再次接触到过往的事物。
目前,AR 技术不仅仅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都非常的火,其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科技产品的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将AR 技术与电子产品结合在一起,增强AR 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和实用性,让AR 技术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AR 应用的工具属性更强,行业应用前景广阔,市面上已经出现的领域包括智能医疗,互动娱乐,立体营销,教育培训等等,包括很多涉及到虚拟领域的企业厂家都在加强对AR 技术的研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不少的人在考虑将二者结合,AR 技术在未来的社会中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2 当前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认识不强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进行十分必要,但是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认识不强,很多人不懂为什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这些看似无意义的东西上面。更多的人会追求现代化的艺术产品,喜欢去追现代化的影视剧作品,鲜少会有年轻人愿意去博物馆、展览馆欣赏祖先留下来的瑰宝。这种现象给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人员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这些保护人员必须要思考该如何去改善自己的工作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当代的年轻人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和魅力。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保护缺乏一定的制度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和数量繁多,需要有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方式才能够让相关的保护人员和大众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文化,充分地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应有的价值,而不是因为找不到一直空置在那里无人问津。然而,在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其保护工作存在漏洞。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方式较为落后,采取人工登记造册,一方面在寻找书的过程中工作量庞大且不易寻找,一方面人工登记造册容易出现纰漏或者是重复,造成后续工作的困难。落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方式使得这些文化瑰宝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造成资料的浪费。再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手段比较落后,采取传统的博物馆展厅管理模式,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优势,结合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来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没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保护设备更新较慢
在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设备中,博物馆、展厅等设施都是非常常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人员通过展柜将不同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是涉及到这些文化的物件放置在不同的展柜上面,通常一个展厅会集中同一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展柜上贴上关键的信息供参观者了解,再配上一定的实物加深参观者的印象。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相当一部分的博物馆仍然采取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模式,没有借助科技的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设备进行更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资料信息载体的不断更新,博物馆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设备无法满足时代和当代参观者的需求,也无法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需求。但是很多的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仍然沿用过去的管理设备,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工作依然比较落后,与时代的发展变革不相符。
3 AR 技术在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初探
当今的时代属于信息化的时代,AR 技术蓬勃发展,逐步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去,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趋势。所以现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AR 技术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工作,利用AR 技术的优势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载体和支撑,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资料管理,进而面向电子资料的管理,加强保护的时效性和便捷性,不断地影响着社会上的人们。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应该要积极掌握相应的AR 技术知识,全面掌握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知识,用AR 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编,吸引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大众的生活中。
3.1 利用AR 技术模拟再现历史场景
以吉林省吉林市的乌拉满族秧歌和乌拉陈汉军单鼓舞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这两种歌舞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满族人民传承下来的,对于满族的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对这两种歌舞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使得乌拉满族秧歌和乌拉陈汉军单鼓舞传到如今已经鲜少有人知道,在未来能够继续地被传承下去还未可知。所以当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可以充分地利用AR 技术去记录这些歌舞,模拟祖先们歌舞的场景,用AR 技术再现这些歌舞产生的背景,让现代的人们能够通过对AR 技术的兴趣对这两种歌舞产生兴趣,一方面有助于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有助于引起大众的兴趣,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3.2 利用AR 技术让大众真实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要积极利用AR 技术让大众真实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要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提升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就需要将AR 技术结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中。21 世纪的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对于数字化化的产品十分感兴趣。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人员能够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AR 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调动大众的参与性,从而激发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兴趣。以吉林省舒兰市的“舒兰皮影”为例,在对“舒兰皮影”进行保护的过程中,相关的人员可以利用AR 技术将皮影的制作过程和表演过程展现出来,让参观的人能够通过AR 技术感受到“舒兰皮影”的制作过程和表演过程,平时的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事物通过模拟技术能在虚拟的世界中体会到,不仅仅可以利用数字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还可以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散发出自己的生命力,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4 小结
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没有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使得大众的满意度得不到提升。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加强自己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充分了解到AR 技术运用在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知识,将两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积极地对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进行改革。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人员必须要认清楚目前的形势,关注参观者人数数量的变化和参观方式的变化趋势,通过创新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工作来创造更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度全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