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区域协同教学管理探究

2019-11-30田玲刘会衡

现代计算机 2019年32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研协同

田玲,刘会衡

(1.湖北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襄阳441053;2.湖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襄阳441053)

0 引言

“互联网+”是现阶段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该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能量被注入高校的管理制度中,必将会对管理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1]。具体来说,“互联网+”区域协同教学管理指的是在现阶段教育大环境下,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将区域高校的教育资源、教学管理制度、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要素充分结合起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协同提高区域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 “互联网+”背景下区域协同教学管理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和人才工作,多次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2],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确定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3]。“互联网+”大环境下,区域协同教学管理不仅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而且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1.1 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迅速进步的大环境下,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对高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不仅仅是名义上的“高等”,更是这些人才自身具有更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有良好的教学管理队伍和管理能力作为保证。通过区域协同教学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水平和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拓宽教师的知识构架,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高

通过区域协同教学管理,可以构建教师间线上线下的交流模式,从而构建了不同高校相似专业教师交流学习的桥梁。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开展活动,相互学习和交流,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了很多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从而能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相互交流,教师还能产生思想的火花,迸发出很多新的科研思路和主题,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1.3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效果的好坏,体现在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实践能力上。通过区域协同教学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资源,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也响应了“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地位。通过各种网络资源和交流软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与本校教师、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还可以与其他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区域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教学管理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一流学校、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教师教学管理意识明显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教学发展的要求。高校仍以比较老旧的管理观念和手段来进行教学管理,不能满足新时期教学管理的要求。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资源和管理方式不断涌现,教学管理必须适应和利用这一新技术和新方式,例如利用区域协同来更新和吸收好的教学管理经验,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2 教学管理经验交流不够

作为地方性区域高校,办学目标和定位比较类似,都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相似点。但如此同时,区域内各个地方高校所处的城市可能不同,其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不同,因此他们服务地方、服务区域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各高校的教学管理经验都有优点,也有短处。但不同高校交流学习比较少,没有很好地吸收其他高校的长处。

2.3 教学管理评价缺乏多元化

对于教学管理能力的评价,通常是以教学工作是否正常运行,教学中是否出现重大失误,教学管理能力是否突出,是否有教学管理方面的项目和论文等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并没有考虑到其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衡量,量化评价比较单一。

3 区域协同教学管理质量提升的措施

3.1 引入社会、学校以及家庭联合机制

在提升教学质量过程中,学校、教师都必须发挥重要的力量,当然也离不开社会的帮助。与高校资源相比,社会资源更加庞大,高校应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实践经验。在同一地区、同一高校所掌握教学资源十分有限,学校与社会之间相互合作能帮助学生拓展事业,对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通过与社会的合作,高校能从相关的企业、政府机构等部分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吸收可用部分,来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其次,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也是开展区域协同教学管理必不可少的问题。家校合作并非新鲜事物,通过良好的家校合作模式,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对于学生成长很有帮助。但传统家校合作模式下,往往是局限于学生成绩、在校表现等,在这些合作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互联网+”模式下,家校可以通过QQ 群、微信群,以及其他新媒体软件进行沟通,让家长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也让家长能充分的参与到学生管理过程中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高校育人能力的提升。

3.2 积极开展区域协同教研活动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区域协同教学管理的核心目的,其中教师能力尤为关键。积极开展区域协同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在区域教研活动中必须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保证教学计划的合理性,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备课、授课、课后总结等活动,并积极开展教研工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良性循环。

区域教研活动可以是实施区域协同备课、个性化备课以及校本备课等内容。区域协同备课能够更加充分发挥教师各自优势,让教师吸收别人长处、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师取得长足进步;个性化备课模式由教师个人进行备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特点,有利于教学创新;校本备课主要是根据课程具体情况进行适当拓展,丰富授课的内容。不仅是备课环节,在作业布置方面也可以发挥区域协同交流的优势。在教学常规管理中除备课、授课、总结外,教研、培训同样是协同教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授课各环节中才能体现教师能力,利用公开课、听评课、观摩课等途径,展现和提升自我能力与价值。由于教师各自具有自身特点,优缺点也有所不同,导致其在授课中表现不一,区域协同授课能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微课、慕课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通过区域协同,教师可以开展诸如课程资源开发等教研工作,高校之间合理分工,协作建设,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无序的开发,也吸收了各自高校的特色,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3.3 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考核体系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能力、管理效率直接关系到学院教学运行的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教学管理考核体系。

学校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主要是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是从宏观角度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教学管理关键还是在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应在学校统一指导下,指定一套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考核体系,并保证考核体系的全面性和公正性,从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三大方面进行考评,定量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方面,包括日常教学管理情况、教学改革推进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学生违纪率、毕业率、就业率和考研率等内容。定性考核方面,主要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可采取自评、领导测评和全院测评等方式进行。通过建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考核体系,能全面地对教学管理人员能力和水平进行综合考核,有效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互联网+”和区域协同背景下,区域高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模式进行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管理考核体系的交流和学习,结合各自高校的特点取长补短。

4 结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区域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开展区域协同教学管理,引入社会、学校和家庭联合机制,开展区域教研活动,能有效提升教学水平,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制定有效的教学管理考核体系,能够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激情,提高教学管理效能,为教学质量提供扎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教研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