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黏土开放性实验的实践探索*
2019-11-30李涛高颖
李涛,高颖
贵州红黏土开放性实验的实践探索*
李涛,高颖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红黏土在贵州省分布广泛,因此在贵州等地区实施工程建设,需要掌握工程建设区红黏土天然及改良特性。开放性实验在“土质与土力学”等常规理论和实践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论文检索、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及结果分析。开放性实验结果表明,本科生有较强的创新思维,通过开放性实验的引导,学生获得了多项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另外,教学相长,指导教师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突破。开放性实验实践探索为相关开放性实验开设提供了借鉴。
开放性实验;红黏土;改性探索;创新创业
实验课是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常规的实验课有固定的实验指导书、操作流程、实验方案、实验材料,这样可以直接锻炼学生的相关实验能力。相比较,开放性实验则没有既定方案、既定材料及既定结果,对基础实验操作及相关知识点创新性有较高的要求。国内很多专业实践了一系列的开放性实验[1-4],但针对贵州红黏土的开放性实验相对有限。红黏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其工程特性有一定的缺陷,需要开展相关的改性探索[5-6]。已有大量的工程实践单位和高校科研单位,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因此,针对贵州红黏土开展本科生开放性实验,有重要的实践工程和理论研究意义。
1 实验实施概况
本次实践探索以六盘水师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大三本科生为主体,依据设计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开展了贵州红黏土开放性实验。整个开放性实验的实施步骤如下。
1.1 开放性实验的基础
由于本次开放性实验涉及“科技文献检索”“应用沉积学”“土质与土力学”理论课及实验课,因此贵州红黏土开放性实验设置在4年制本科教育的大三下学期开设,开设的学时为2周。需要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能力、土的力学性质受改良材料影响下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基本的土力学、土体物理性质测试的能力。
1.2 开放性实验的流程
本次开放性实验的主要流程如下:①教师公布实验主题,并解读相关的知识点;②学生自由组队,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并进行团队分工;③文献检索,对讨论确定的多个实验设想,通过文献检索找出可行且有新颖性的实验项目,其中,一人负责检索文献,全组人员共同阅读;④实验设计,将筛选出的实验方案,进行详细设计;⑤取样、制样等实验准备工作,在不同地质条件下,获取实验样品,并进行室内加工;⑥实验实施,对制备的样品进行实验测试;⑦实验结果分析及补充实验,将测试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掌握其中规律,对于实验揭露的结果不清晰的进行补充实验;⑧室内工作,依据实验全过程数据和图片,撰写实验报告。
1.3 开放性实验的主题
本次开放性实验的主题由指导教师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设计。本次开放性实验的主题设计为,在充分查阅科技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获取红黏土的沉积环境差异,添加不同规格的粉煤灰,以不同比例充分混合,对比测试红黏土一项特性的变化。依据测试结果,尝试剖析粉煤灰对其改性的内在机理。
1.4 组队和团队分工
依据人员特点和配合熟练程度,将全班41人分为4大组,并选出了组长和副组长,团队成员有人负责实验方案撰写,有人负责野外取样,有人负责室内制样,有人负责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和报告撰写由团队所有成员共同讨论完成。团队分工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做指导工作。
1.5 开放性实验相关知识点检索
每组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科技文献检索。在文献检索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关键词把握不准确,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没有充分认识。通过关键词检索示范,各组学生能够检索到相关性最高的文献,对后续的实验设计有明显的支撑作用。
1.6 实验设计
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很大的差异,但总体实验设计合理。特别是在改良剂选择和掺入量上,均参考了关键文献结果,说明团队协作达成度高。对于文献中有疑问的部分,教师也参与讨论,完善了实验方案的同时,实现了教学相长。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全班综合讨论和教师审查后开展实施,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把控。
1.7 取样制样
由于在文献检索和教师指导过程中,学生们已经发现不同地区的红黏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选取样品时,学生们充分结合“应用沉积学”等课程的知识点,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下进行了取样,并对该类环境下取样与已有实验结果有对比分析和结果预期。此外,对取来的样品进行了预处理,处理的程度也因组而已,但均在设计范围内,说明各组关注的实验目的存在差异。
1.8 开放性实验实施过程
实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开始每天进行引导答疑,后续逐渐变更为2~7 d进行1次引导答疑。开始阶段,学生对实验的基础操作还存在明显问题,实验设计也存在重大问题。后续阶段,逐渐让学生掌握实验主动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答疑的问题深度有显著提高。比如学生提出粉煤灰的粗细程度对红黏土改良效果有显著影响,因此增加了实验的比对组数,这是一般非该研究方向的教师都不一定会考虑的问题,说明实验过程对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有明显的作用。
1.9 开放性实验内业
基于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室的结果,在后续5 d时间开展了室内分析及补充实验工作。室内分析需要查询大量的电子和纸质文献,将学生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已经发表的实验成果相比较。由于实验对象、实验条件及实验方法的差异,学生很难找到完全一致的参考结果,这就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反思的同时去补充实验。4组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补充实验,由于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愿意不停地重复开展实验,找到切实可行的规律。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前述的开放性实验,每组学生提交了开放性实验的实验报告,其中主要结论及分析如下:①在密实度方面,通过添加7%~13%不同质量百分比的粉煤灰,对比发现了掺合粉煤灰的红黏土的最优含水率。由于本组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可信,与相关文献结果对比有少量的差异,属于正常范畴。②在抗剪切实验方面,将不同比例的土和粉煤灰混合,揭示了粉煤灰对红黏土抗剪强度的改良规律。本组的机理分析较为全面,实验结果可信。特别要指出的是,对实验细节的问题掌握较全面,学生认识到红黏土预处理的过筛目数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③在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方面,通过不同比例的红黏土和粉煤灰混合,揭示了粉煤灰对红黏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改良规律。本组的设计基本合理,实验过程严谨。④在塑限、液限实验方面,通过添加5%~20%不同质量百分比的粉煤灰,对比研究了粉煤灰对红黏土的塑限、液限的影响,揭示了其中规律,实验结果可信。
3 实验效果及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设计、实施过程、结果分析以及课程结束后对学生、教师的影响显现,主要教学反思如下:①预期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了教学和实验工作,说明课程时间和难度设置基本符合研究对象的水平。②教学目的达成方面,学生的实验报告水平反映出本次实验报告的水平普遍较高,说明本次实验教学整体上是成功的,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比如在实验原理剖析方面,缺少更深层次的研究;实验总结方面,缺少更多的注意要点;教师指导方面,引导和把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③本次实验后,学生依据本次实验所得,申请并获批多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校级创新创业项目(特别是红黏土方面),同时发表了多篇科技论文,说明开放性实验对学生的科研启发性显著。此外,还有学生以此次实验为基础,撰写了创业计划书,并获得了地厅级创新创业比赛奖项。④教师通过教这门课,同样学习了大量新的知识点,申请并获批了多个科研项目,同时申请了多项专利,确实实现了教学相长。
4 结语
开放性实验区别于常规实验的显著特点为缺少演示性和验证性,有更多的启发性和创新性。通过本次开放性实验实践教学,验证了该课程开设的合理性和启发性。当然,其中还有各类问题,需要进一步地总结探索。
[1]文泉霖,胡利超,王俊烨.基于开放性实验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J].四川水泥,2019(7):342-343.
[2]牛龙龙,张士萍,徐奋强,等.基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土木工程材料》开放性实验教学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8):226-228.
[3]张吉强,张琼,张晨曦.环境工程开放性实验教学设计——以《芬顿氧化废水实验》为例[J].山东化工,2019,48(15):213,215.
[4]韩淑梅,侯双双,胡国雄,等.开放性实验在生物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9,22(2):227-229.
[5]毛吉成,张冲冲,胡宣,等.贵州某公路陡坡路基红黏土填筑加载速率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9,25(9):38-41.
[6]李佳明,陈学军,杨越,等.纳米石墨粉改良红黏土试验[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5):69-73,80.
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19.23.001
2095-6835(2019)23-0001-02
李涛(1984—),男,江苏沛县人,博士,博士后,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六盘水师范学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编号:LPSSY jg201813);六盘水师范学院重点学科项目(编号:LPSSYZDXK201802);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项目(编号:黔教科研发[2018]216号)
〔编辑:严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