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策略分析
2019-11-29穆桂霞
穆桂霞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在实际教学中的运行推广,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也开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了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数学模型思想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能够让抽象的数字变得生动和形象,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和理解。本文对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以数学模型导入为基础进行策略性的探讨。
一、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将模型思想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对于老师而言,数学模型思想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也是陌生的。因此,在运用它之前,教师应对数学模型思想有充分的理解并从内心真正地接受,这样才能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模型思想和谐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改变长期根植于我们实践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思想,让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二、小学教学中普遍的问题
传统教育思想在我国教学中存在的时间较长,它的影响也并非短时间可以被完全替代,因此,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还存在着较多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子。第一,小学数学教学在方法上不够丰富,缺少创新,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仍然占主流地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这与建模思想的实践是相互矛盾的。第二,小学数学教学对于数学模型思想的运用,并未发挥较多实质性的作用,产出效果甚微。第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建模思想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仍有较多的拓展空间。以上这些就是如今小学数学课堂中较普遍的问题,要让数学建模思想完美地融入小学数学教学,首要面对的是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如今的教学现状。
三、培养学生建模意识
小学是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数学的庞大体系,对于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陌生感。在此阶段,小学生要建立运用数学模型,如果没有教师的科学引导是难以完成的。而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前提条件是小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但小学生对各方面的知识都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自主培养建模意识,是难以付诸行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融入建模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感受建模的魅力。
比如在《统计》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营造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小明陪妈妈逛超市,妈妈买了肥皂五块,牙膏一支,毛巾三条,小时的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种生活用品呢?如此将生活问题引入课堂,为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思想的铺垫,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运用数学模型。
四、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能否把握课堂教学的机会进行建模思想的有效引导,是学生形成建模习惯和思维的关键。老师应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促进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与数学相关问题的实操演练。
比如在《几何图形》的教学阶段中,老师先给学生抛出各种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时会进行自发地积极思索,利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来解决,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理论进行解答,这已然是数学建模的一个雏形。
五、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建模能力
实践是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也是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判定方式。在实践中,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增加学生发现和建立数学模型的概率。组织实践活动时,教师应结合课堂的数学理论学习进程进行生活化的运用;在面对问题时,教师应优先引入建模思想,鼓励学生通过建模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目的。
比如,老师组织参观动物园的实践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教学模型对所看到的动物种类、数量进行统计。这种方式的采用,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建模意识的养成,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领悟数学就是生活问题解决方式的理论总结,进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日后深入学习数学奠定良好基础。
六、思维训练的强化
数学对于初入正式教育的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只有学生具备了思维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才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把握较强的主动性。而数学建模思想需要学生把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梳理,并抓住其中的关键点,以此为基础进行建模。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有所欠缺的话,建模对他们来说,就是难以完成的学习负担,对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和理解也就陷入了难以突破的境况。只有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才能将学生从这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提高数学建模能力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数学模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但对小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则需要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數学建模思维,才能够灵活地解决和应对实际的数学问题。
【作者单位:涟水县时码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