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9-11-29王冬平
王冬平
由于课本剧的日常化、口语化以及逼真性等多种好处,英语课本剧已逐渐被英语课堂所接受,它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英语课本,提升学习兴趣。日常化的对话过程也让英语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颇感兴趣。课本剧中男女朗读者标准的发音,更让学生增强语感,无形中提升了英语水平。在富有感情的对话中,学生将加强语感,并灵活运用英语语句,通过各种模仿性动作、思维以及语言,增强自身的表达力。总的来说,英语课本剧在英语教学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在面对英语课程时,因为外国语言的陌生性,往往不会产生太大的兴趣。尤其是当英语单词难度加大、语法难度加深后,小学生的兴趣会更加淡薄。在经过小学的学习过程后,小学生往往不能对英语活学活用,甚至将英语学成了哑巴英语。追根溯源,小学生只是把英语当作一门枯燥的课程,而否认了它作为语言的艺术。而课本剧则通过短句表演的形式,让英语变得有了故事情节,小学生更能够通过表演的方式,生动地演绎英语课本,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
二、课本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小学英语比较难度较小,是入门课程。小学生比较喜欢观看故事,喜欢形象生动的事物。课本剧完全满足了小学生的表演欲望,让他们对英语学习更感兴趣。其次,语言的应用是为了沟通,英语学习不单单是为了成绩,我们更需要运用它去交流。课本剧可以让教师创造一个模拟的场景,让学生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自由使用,在不知不觉之间运用这门外语进行沟通。
三、课本剧在小学英语教學中的实施原则与方略
(一)创造性原则
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际,我们要积极进行创新,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课本剧就需要利用高科技资源,不断培养未来可塑性强的人才。课本剧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表演的过程中,利用好声音、光线等多种资源,让课本剧也能得到创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更好地完成英语课本剧的演出。此外,学生利用好新媒体素材,也可以创新课本剧内容,无形中提升英语口语水平与词汇量。
小学生设计的课本剧内容往往比较简单,但仅仅局限于模仿和机械重复,他们反而觉得比较无聊枯燥。教师可以创新形式,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编排课本剧,看谁改编得有新意,看谁模仿得最生动。通过比赛的方式,提升学生们的求胜欲。在编排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更好地进行表演与创造,这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大幅度提升。源于教材又脱离教材,大胆的创新将会让师生的距离无形中拉近。
(二)合作性原则
合作与竞争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原则。学生们在分小组讨论课本剧的制作过程中,将互相学习彼此身上的长处,并获得意外收获。教师在分小组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搭配,外向的搭配内向的,英语口语好的搭配词汇量贫乏的,这样才能起到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作用。教师要在新学期开始后,就注意课本剧探讨过程中的搭配,这样才能起到效果。通过不断的磨合,将让水平不佳的学生进步飞速,敢于尝试课本剧,逐渐提升自信心。
(三)全体性原则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全班学生进步。教师的眼光不要仅仅盯在个别学生身上,要注意让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步。教师要让学生们找到他们学习英语中的长处,逐步获得进步,进而更加愿意学习英语,积极上进。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用英语与学生进行对话,这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平日所学的词汇、语句灵活运用,尽可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活学活用自己的知识。为了避免部分学生躲避发言、羞于对话的现象,教师要善于分小组,将不愿发言的学生与善于表达的学生搭配在一起,简单的对话内容可以分配给不愿对话的学生,比较复杂的语句则分配给积极主动的学生,从而在互帮互助之间提升整体英语对话能力,让所有班级成员都能在课本剧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圆满完成既定的表演任务。而每一个成员也都能在表演中有收获,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几点思考
(一)教师对课本剧的运用
新课改内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还要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进行创新。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尚小,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能力有限,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引领示范,让他们对课本剧引起足够的兴趣,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比较好的控制课堂的能力,进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配套材料
大数据时代,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找到比较充足的多媒体资料,花时间、精力去组装课本剧配套材料,分发给学生使用,这样才能让课本剧效果最佳。
(三)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班级学生有限,空间也有限,教师要多动脑,勤动手,将桌椅板凳等摆放到位,并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本剧的编排中来,并让客观因素尽可能不影响课本剧的表演。
综上所述,在几出课本剧演出后,学生将更加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师生关系无形中会拉近,学生的创造力明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大幅度提升。教师要提升他们表演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这种灵活的表演方式中取得英语学习的进步。
【作者单位:泗阳县临河镇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