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垂加神道者的神佛关系说

2019-11-29万丽莉刘岳兵

日本问题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死观佛教

万丽莉 刘岳兵

摘要:垂加神道作为近世神道之集大成,推崇神儒妙契。但在近世神佛权威的演变中,如何解读垂加神道的神佛关系,对于理解近世初期神佛关系史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山崎闇斋的《辟异》、闇斋孙弟子跡部良显的《神道生死之说》《神道排佛说》、伴部安崇的《神道野中之清水》、若林强斋的《神道大意》,则是从生死观的角度来分析垂加神道者对佛教生死轮回观的批判以及如何构建出日之少宫生死观的最佳文本。

关键词:垂加神道;佛教;神佛关系;日之少宫传;生死观

中图分类号:B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58-(2019)05-0009-06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905002

日本“基层信仰”之神道与“普遍宗教”之佛教间的关系几乎贯穿于神道史的整个发展历程中。纵观神佛关系的研究史可以发现,其与神佛关系的发展史成正态分布,研究内容主要从“神佛交涉”“神佛习合”“神宫寺”“神佛分离”四个角度展开[1]。在神佛关系史中,讨论神道与佛教的冲突时,生死观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就垂加神道而言,三木正太朗在《垂加神道と復古神道との関係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日之少宮伝と幽冥観》中从生死观的角度,侧重论证垂加神道和复古神道之间的关联[2]。津田左右吉在《日本の神道》中对江户时代前期包括垂加神道在内的诸多神道说作了详尽说明,认为垂加神道家用日之少宫来解释死后的世界,并希望登上高天原守護皇统,使垂加神道者具有了国家意义上的道德责任[3]198199。佐藤弘夫在《「神仏習合」論の形成の史的背景》中指出,神佛分离并非是在幕末维新期突如其来的,而是自江户时代已经开始萌芽,尤其是18世纪以来的垂加神道者们已然意识到日本的特异性。他们反对佛教死后的极乐地狱世界以及儒教以“气”为依据的人死气散,灵魂不可永续观,积极探索以神为主的独特的生死观,并经由复古神道家本居宣长、平田笃胤的推进,最终影响了近代国家的宗教政策走向[4]。安苏谷正彦在专著《神道の生死観:神道思想と〈死〉の問題》中对垂加神道者关于“死”的问题做了全面的论述,到目前仍是学界关于神道生死观研究的标杆[5]。在先学基础上,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作为近世神道集大成的垂加神道,如何处理生死观差异下的神佛关系,以及在神佛关系演变中具备何种思想意义。笔者选取大日本文库刊行会所编的《垂加神道》所收录的跡部良显(1658-1729)《神道生死之说》《神道排佛说》、伴部安崇(1668-1740)《神道野中之清水》,若林强斋(1679-1732)《神道大意》,重点放在垂加神道者对佛教生死轮回观的批判以及如何构建独特的神道生死观上。作为山崎闇斋孙弟子,跡部良显、伴

收稿日期:2019-05-3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编日本史”(13&ZD106)

作者简介:万丽莉(1985—),女,山西长治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日本近世思想史研究。万丽莉,等:垂加神道者的神佛关系说

日本思想史上的神佛关系专题——以生死观为中心日本问题研究2019年第5期部安崇被称为“江户派垂加神道之双璧”,他们和望南轩派神道者若林强斋分别对垂加神道在江户和京都的普及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选择他们的作品来解读垂加神道者的神佛关系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垂加神道者对佛教生死

轮回观的抨击江户幕府曾利用寺檀制来抵制天主教的传入,反而使得佛教地位如日中天,在这种情势下,排佛论得以兴起。林罗山、熊泽藩山、中江藤树、伊藤仁斋等学者都曾提出过各自的排佛言说。他们或从理论上批判佛教的生死轮回等教理对伦理纲常的破坏,或从政策上排斥寺院僧侣们挥霍无度的生活以及对社会经济带来的恶劣影响。

而以山崎闇斋为代表的垂加神道者抨击佛教的思路往往是先通过论述神佛发展史,强调佛教传入以前神道已存在,且随着佛教的传入导致神道习俗日渐衰微。山崎闇斋在《伊势太神宫仪式序》中曾表达过对“胡佛入来,神道愈废”“无神社不有佛寺,无神书不有佛事”的感慨。山崎闇斋作为“舍人亲王以来神道之一人”,力图去除伊势吉田神道中的两部习合因素,以《日本书纪·神代卷》为依据,回归日本之“正风”;跡部良显在《神道排佛说》中借用太神托宣“屏佛法之息”的说法,指出佛教传入日本之后,伊势和贺茂两社不曾设僧尼,举行神事时亦禁止僧尼参加。而跡部良显所处的时代是借用“寺请制度”来防止天主教在日本的扩散,反过来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兴盛,他为此感慨“神道衰落,人心可悲”;伴部安崇在《神道野中之清水》中批判了佛教自钦明天皇时传入,日本受到了邪气入侵,导致疫病流行,人们不认为这是佛教传入所带来的灾祸,反而求助于佛教而怠慢了神道,致使神道衰落,并且少有知“正直之道”者;若林强斋在《神道大意》中述及神道、神国的意义,感慨中世以后因佛家兴盛而导致神道衰微。上述垂加神道者试图从神佛发展史中寻找佛教之弊端,表达了对佛教传入以前“风土清明”之神国,“神圣正直”之神道的憧憬。

垂加神道者紧接着对佛教生死轮回观展开抨击。山崎闇斋在排佛宣言《辟异》中曾抄录詹艮卿反生死轮回之言:“释氏谓人死而为鬼,鬼复为人,是不明天地阴阳之气,造化人鬼之理也。……释氏又谓,死而精魂不散,复借父精母血,以生其形体,如此则父母之名,皆假托之具,以启天下后世,不慈不孝之心。其忍心害理之言,亦何其谬妄哉。”[6]《辟异》作为山崎闇斋排佛转儒的标志,其内容多是集录朱熹等儒者的反佛之言,几乎没有理论创新;跡部良显的《神道生死之说》进一步讲明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在神道中并不存在。通常佛教的生死轮回观被比喻成像车轮一样转动不停,循环不已。跡部良显对人们提出的日出日落、日落日出亦与生死轮回观同理作出解释,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是永恒之理,不可将其视作生死轮回,且神道者如果弄清楚上述生死轮回之惑的话,则可“得神道之本源,无习合之惑”。跡部良显又指出受佛教转世投胎说的影响,民众普遍认为如果疏忽佛教,则死后不能进入极乐世界。死者因临死之时一念之气郁结而现形为幽灵,如果此时不念经的话,则死后或入地狱,或转生为狐狸等。而跡部良显慨叹佛教未传入之前并无此荒谬之说。伴部安崇在《神道野中之清水》中也指出佛教本是背离道义之教,强调不生不灭,将死后世界交给阿弥陀佛和观音,误以为只要忘却万端便可成佛,这都是毫无依据的。

垂加神道作为近世神道界批判中世神道神佛习合,主张排除佛教因素思潮的一环,在反对佛教的生死轮回观上虽未有所理论创新和突破,但在排佛实践上所作出的努力却不可小觑,这点在后文将有所叙述。

二、垂加神道者构建的日之少宫生死观

《御镇座次第记》《宝基本纪》中提到,违反天地之道或者神明禁令之人死后会被打入“根之国”,这种论调多少受到了佛教地狱之国的影响,但未指出不到“根之国”的人死后的去处;度会延佳在《阳复记》中指出,人是得天地正气而生,死后自然归天,但只有好人才可以上天,恶人则不可。可见,从中世起神道者们对死后的世界已有过朦胧的描述与设想,而到江户时代初期神道界出现了宗派性地排斥佛教的局面。因此神道者为与佛教相抗衡,开始积极探索独特的生死观并建立了一套神道体系的相关言说[3]186。

自然,垂加神道者们为排斥佛教并与之相对抗,也建立了一套生死观,即日之少宫传。日之少宫传最早见于《日本书纪》,“是后伊奘诺尊神功既毕,灵运当迁。是以构幽宫于淡路之洲,寂然长隐者矣。亦曰伊奘诺尊功既至矣,德亦大矣。于是登天报命,仍留宅于日之少宫矣。”[7]这段记载是日之少宫传的出典,受到山崎闇斋及其门人的高度重视。但需要注意的是,日之少宫传并非由山崎闇斋首次提出。三木正太郎将山崎闇斋以前神道家们对日之少宫的解释总结为,卜部兼方、忌部正通、卜部兼俱、清原宣贤、一条兼良将焦点放在日之少宫所指何处上,一是伊奘诺尊将淡路作为最初出生之国,即淡路国津名郡的伊佐奈岐神社,一是按照《周易》将日之少宫的位置确定为近江国犬上郡多贺神社;吉川惟足未将重点囿于日之少宫的具体位置上,而是对“灵运当迁”的理解更进了一步,认为寿命有长短,肉体虽会腐朽,但灵魂不生不灭,其不灭之神灵留于幽宫或日之少宫[2]。山崎闇斋的日之少宫传是建立在伊势神道、吉田神道、吉川神道等神道先学的基础上,并上升到“天人唯一”“神道本体根源”的高度,认为“日之少宫者,神道始终之本体也”。

《垂加社语》中提出过“阳神上主天,阴神下镇地,伊奘诺尊神功已了还于天,伊奘冉尊生火神归于地,其义炳焉。亲房《东家秘传》发之。”[8]跡部良显对此解读为“阳神阴神已驾崩,此云未生一理,说天人唯一生死之道,明无再生轮回之理。”[9]332山崎闇斋在《赠楢崎正员序》中亦提道:“生也自天地来,死也魂遊于天,魄降于地,与天地化而一,更无来处,更无去处。此人物之始终,造化之道也。……但轮回之说行焉,不惟无学者被诬惑,而读书者亦不能明辨之,可慨叹耳。”[10]这些都是山崎闇斋反对佛教生死轮回观,并提出神道日之少宫说的例证。跡部良显在《神道生死之说》中,将山崎闇斋此说进一步发展为“人由阴阳、五行之气妙合而成形,……死亡之时所散之气与神灵皆归于天地,化而为一。无去处,无来处,留于日之少宫” [9]332。跡部良显对山崎闇斋所提到的人死之后“无来处,无去处”,补充为“留于日之少宫”。良显在《神道生死之说》中提到日之少宫传为神道本源的重要性时指出:“夫我国水土清明,自开辟之始,正直神道传来,云天人唯一,胜于异邦。然佛法渡来且习合,知此道者鲜矣。故非穷此道之本源,非受日之少宫秘传者,不可开悟也。”[9]331跡部良显明确指出了佛教传来之前日之少宫传已存在,垂加神道者应摒弃佛教的生死轮回观,接受日之少宫之秘传。

伴部安崇和若林强斋都对日之少宫生死观有了更深的理解。伴部安崇在《神道野中之清水》中指出,文官武官之尊贵者,需在其位谋其职,而贱者需勤于家业,上下万民共同守护日本。死后之神灵和活着的时候一樣各居其位,永远守护日本国[9]424425。伴部安崇旨在强调无论贵贱,只要生在日本,死后即可成为守护日本之神灵。若林强斋在《神道大意》里也指出,人的魂魄为天神下凡,且人死之后再次回到天神身边。这种说法明显是依照了“日之少宫传”的“伊奘诺尊死而归于天,伊奘冉尊死而归于地”中伊奘诺尊“登天报命”的说法。若林强斋所认为的日之少宫传与佛教生死轮回观的最大差异是不分人等,亦不问生前功业如何,所有人死后都可“复命”,这就排斥了佛教的善恶因果报应、极乐地狱的思想。他们所宣扬的各尽其分的思想为江户时代人们安于士农工商的序列,效忠天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垂加神道者神佛关系

说的思想史意义《垂加翁神道教传》中提道:“世之有志于神道之人,若求传授此道,应先考其生性与志向。生性愚钝不通道理者,虽有志而不通道理者则无益也。又深信佛法,有神佛习合之志且欲学之者,不可传授也。然其人听闻神道,知其有贵于佛法之处,亦知其有精深之道理,遂有弃佛法而学神道之志,则教之。”[9]516可见垂加神道研习者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需要摒弃神佛习合,从中不难看出山崎闇斋对神佛习合的基本态度。那么,垂加神道者的神佛关系说在近世思想史中的意义如何,下文将作一论述。

第一是垂加神道者从排佛理论到排佛实践的演变。山崎闇斋的《辟异》标志着其排佛之路的伊始。土佐藩野中兼山之母秋田氏逝世后山崎闇斋所作《归全山记》,则是其排佛实践的第一环。这里的反佛途径虽然是通过反火葬,提倡儒葬来实现的,但山崎闇斋本人亲自将自己的神灵封上并建立生祠,便是其对神葬或者说是神道生死观的实践。山崎闇斋生前建立垂加灵社,后又有跡部良显仿效建立光海灵社,这就意味着垂加神道者在思想层面将死者看成了神,是“对抗佛教,建立宗教性的神道而产生的宗派心的表现”[3]200。

另外,山崎闇斋担任会津藩宾师时,曾在藩主保科正之领导下,组织藩内进行神社再建,其具体事宜在《会津神社志》中有所提及,这也是他排佛而兴神道的重要表现。从脱佛归儒宣言之《辟异》开始,到钻研儒学并实践儒学,最终走向神道的过程中,山崎闇斋的排佛斗争几乎没有停止过。如果说山崎闇斋在《辟异》阶段的排佛仅仅是以对朱子学的膜拜为契机,尚停留在理论认知阶段,而山崎闇斋反对火葬,提倡儒葬和神葬,并于生前创设垂加灵社,直至晚年编撰《中臣祓风水草》和《神代卷风叶集》,可以说都是他的排佛实践。

第二是神佛关系下的儒学媒介作用。跡部良显在批判佛教的生死轮回观时,援用了儒教的天地理气说,认为“佛法将生死轮回作为第一要义,不知天地理气之道理,离开造化以为佛性,此与神道儒道大相径庭。”[9]334跡部良显还借用樱花和松木作比喻,认为松木上开不出樱花,樱木上亦生不出松绿,此道理亘古不变。且松木又有雄松雌松赤松,樱花亦有一重八重以及红白品种,推及禽兽鱼虫也是一样的道理。即使松木枯萎也不会生出樱木,马死亦不会转生为牛或人,由此极力反对佛教的生死轮回观。而日本古往今来根基不绝,缘于其子子孙孙为一气之神灵,这就是神道的生死之理。

除此之外,垂加神道者又援用了儒教的“祭祀来格说”。儒教里认为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一脉相承,其气相通。跡部良显将此说进一步解释为,同姓之气相通,而他姓之气相异,即使祭祀也不会有所感应。而夫妇有交合之情,其气相通,因此虽为他姓,祭祀亦可有感应。“先祖之气受继于子孙,血脉呼吸相传不绝,子孙斋戒并以诚祭祀,则神灵感格。其神灵虽不可视不可触,无声无嗅,但以诚祭祀则可感应……诚乃清明,不诚则无清明,气之感应,心之清明,虽远在高天之上,数千年以前,万里之远,但无不可感应之处也。”[9]332333由此,日本自神代起代代相传,万世一系,神灵一气,以诚斋戒祭祀的话,其神灵自然便会感应。

但是,国与国之间的阴阳五行之气因国风及人物不同而表现得千差万别,因此,祭祀他国的神佛则不会有任何感应。跡部良显这一援用“正神邪神”山崎闇斋在《会津神社志序》中提出“正神邪神”,并经由跡部良显发扬而写成《正神邪神论》,后又有伴部安崇的《神有正神邪神说》。闇斋借助儒学的基础概念“理”与“气”,将“神”看作是“理乘气而出入”,“神”乃“理之妙用”,“其气正则神正,其气邪则神邪”。以及“祭祀来格说”来反对祭祀他国神佛的说法,由伴部安崇加以继承发扬。伴部安崇认为,向药师佛祈求祛病消灾,向观音佛辨财天祈求官禄亨通等行为,都是以邪气来感应邪神,即使有一时灵验,最终都会酿成灾祸[9]421。跡部良显最后认为“儒道为西土之教,有天人合一之说。然与神道妙契,则可摒弃佛法。”[9]353归根结底,垂加神道者在排斥外来宗教佛教的影响,试图构建一套新的生死观时,无法回避同样是外来因素的儒教要义。但《神代卷风叶集》首卷中曾对垂加神道的基本立场作了阐述:“道贯天人是谓唯一矣。谓不混儒佛为唯一者,甚非也。杂以外国之说是为习合,非唯谓混佛说也。”[11]且垂加神道门人誓纸中的重要一条也是“不可习合异国之道”。可见到编撰《神代卷风叶集》时,山崎闇斋对垂加神道的理解已经到了不仅排佛,而且试图摆脱儒学影响的阶段,但无论怎样努力,在神道理论架构阶段,终究是无法回避儒教理念的。

第三是垂加神道者的“天人唯一”观与皇统守护。垂加神道者们极力排佛,反对佛教的生死轮回观,将神道的日之少宫说发扬光大,并最终通过“无人唯一”观演绎出来。近藤启吾认为“当把视线转移到《神代卷》上来,天人唯一观的展开就呈现为神的世界,即高天原的世界与汉土的天是不同的,它是我们血脉上的父祖的世界。只要血脉不中断,神代就会被继承发展到现代,以此把历史和信仰统合为一体。这就是闇斋用天人唯一观来表现我国历史的真实用意。”[12]可见山崎闇斋“天人唯一”观必将走向万世一系的神国观和日本中心主义,而垂加灵社的创设就是这一过程中,山崎闇斋致力于皇统守护的重要表现之一。吉川惟足将《神篱磐境传》传授给山崎闇斋并授予其垂加灵社号,标志着山崎闇斋成为吉田神道正统的继承者,继而与吉田家之祖天儿屋命有了直接關联,承担起皇统守护的职责。且山崎闇斋在任保科正之宾师期间目睹了江户之繁荣与德川氏之专横,京都之衰退与皇室之衰微,于是将自己的生灵封存起来,不仅此生矢志不渝,还期望死后继续守护皇统[13]。若林强斋继承“天人唯一”观,倡导对皇室绝对尽忠。他在《神道大意》宣称若生前为天皇尽忠,死后即可成为神而列于“八百万神之末席”,永远守护国土和天皇,这就为人们死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安心感。这种“复命”思想表达了垂加神道者对天皇权力的绝对崇尚,将死者灵魂升格为神,作为天皇的保护伞而永生。

结语

牛建科教授认为,“反本地垂迹说,在坚持‘同中求异的前提下,在处理神与佛关系的同时,又涉及到了神道与儒道乃至道教的关系。这说明在反本地垂迹说的思想中,‘本地与‘垂迹的关系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神与佛这样的小的二元结构之中,而是扩大到了神与儒释道三教这种‘本土宗教文化与‘外来宗教文化的大的二元结构,明确主张神道的主导性、至上性和优越性。”[14]同样,垂加神道亦继承了反本地垂迹说的传统,在神儒佛思想大潮中进行了演变,其神儒佛的动态关系对于理解近世宗教势能变化至关重要。垂加神道者借助儒学的“理”“气”等基本概念来附会神道,把儒学作为排佛的媒介,这是由神道先天理论不足的现实所决定的。垂加神道者虽极力避免与异国思想相习合,但在构筑垂加神道的框架中,始终都无法摆脱儒学的因子。他们为反对中世神道中佛教因素的附会,努力使神道自立,这对后来国学者的排佛论所起的先驱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國學院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神道論文総目録[M].東京:明治神宮社務所刊,1963:57-60.

[2]三木正太朗.垂加神道と復古神道との関係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日之少宮伝と幽冥観[J].神道史研究,1957,5(2):101-105.

[3]津田左右吉.日本的神道[M].邓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4]佐藤弘夫.「神仏習合」論の形成の史的背景[J].宗教研究,2007,81(2):219.

[5]安蘇谷正彦.神道の生死観:神道思想と「死」の問題[M].東京:ぺりかん社,1989:137-199.

[6]日本古典学会.新編山崎闇斎全集:第3卷[M].東京:ぺりかん社,1978:445.

[7]國史大系:第一卷 日本書紀[M].東京:秀英舎,1897:21.

[8]大日本文庫刊行会.大日本文庫神道篇垂加神道:上卷[M].東京:春陽堂書店,1935:4.

[9]大日本文庫刊行会.大日本文庫神道篇垂加神道:下卷[M].東京:春陽堂書店,1937.

[10]日本古典学会.新編山崎闇斎全集:第2卷[M].東京:ぺりかん社,1978:272.

[11]日本古典学会.新編山崎闇斎全集:第5卷[M].東京:ぺりかん社,1978:18.

[12]近藤啓吾.神道史研究叢書13:山崎闇斎の研究[M].京都:神道史学会,1986:316.

[13]近藤啓吾.神道史研究叢書15:続山崎闇斎の研究[M].京都:神道史学会,1991:143.

[14]牛建科.试论彻底的反本地垂迹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03.

[责任编辑孙丽]

Suika Shintos Theor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hinto and Buddhism

——Focusing on View of Life and Death

WAN Lili, LIU Yuebing

(Institute of Japanese Studie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 Suika Shinto is the synthesis of contemporary Shinto theory which believes in the harmony of Shinto and Confucianism. How to interpre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into and Buddhism in Suika Shinto is vital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mporary Shinto and Buddhism in the earlier period alo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hinto and Buddhism. Heresies Refuted by Yamazaki Ansai, Shintos Life and Death Theory and AntiBuddhism Theory written by his student Atobe Yoshiakira, Shinto Nakanoshimizu by Tomobe Yasutaka, Shinto Doctrine by Wakabayashi Kyosai are the most suitable texts mainly focused on the view on life and death to analyze the most suitable texts mainly focused on the view on life and death to analyze the critics surrounding on Buddisms view on death and rebirth and illustrate how did they form and build up Hinowakamiyas view on life and death.

Key words:Suika Shinto; Buddhism; relationship between Shinto and Buddhism; Hinowakamiya; view on life and death

猜你喜欢

生死观佛教
医学院校开展生死观教育的现实价值及路径探索*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Dancing for theDead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佛教艺术
徐日昇的中国佛教观
医学生生死观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方法探析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