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地区苗族青少年认知风格调查研究
2019-11-29王馨
摘 要:本文是对山苗族青少年认知风格调查研究,对云南文山地区600名苗族青少年进行集体问卷调查,得知高三、大学学生多采用灵活的认知方式解决问题,能考虑多种可能性假设;高三、大学学生能多角度看问题,但思考问题不够深刻;女生偏向于采用灵活地、与他人合作的认知方法解决问题;月收入在901元以上的青少年喜欢根据场景进行决策;家庭月收入在601-900元的青少年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做事;与双亲一块居住的青少年喜欢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做事,遇事自己做出决定。
关键词:苗族;青少年;认知风格
中图分类号:D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0-0062-03
认知风格通常被界定为个体组织和处理信息的偏好方式[1]。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是认知风格[2]。青少年的学习、心理健康在受到独特的认知风格的影响,认知风格具有独特性但是没有好坏之分的[3]。为研究苗族青少年的认知风格,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对文山地区的苗族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文山地区分层随机抽取心理行为无异常的600名青少年进行集体问卷测试,收回有效问卷572份。
(二)方法
认知风格测量 选用沃建中、孙慧明编制的《认知风格分量表》[4]。量表包括4个维度,分别是:认知决策(场景——自我),认知方法(灵活——单一)认知加工(整体——局部),认知行为(独立——合作)。认知倾向(冒险——稳重),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8]。
二、调查结果
(一)年级纬度上的差异
高一学生总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初三以下学生(见表2-1),高三、大学学生认知方法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小六、初一、初二、高二;初三至大学学生认知加工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小六、初一;初三、高二学生认知行为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小六、初一、初二;初三至高三学生认知倾向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小六、初一;认知维度决策未见显著差异。
(二)性别、独生子女与否纬度上的差异
性别因素纬度上(见表2-2),女生认知方法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认知行为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得分;男生认知倾向维度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纬度上(见表2-2),非独生子女认知决策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的得分;独生子女认知倾向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得分;其他维度未见显著差异。
(三)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纬度上的差异
人均月收入在901元以上的学生认知决策上得分显著高于在900元以下的学生得分(见表2-3);人均月收入在901元—1200元的学生认知加工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在601元—900元的学生得分;人均月收入在601—900元的学生认知倾向纬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学生;其他维度未见显著差异。
(四)与谁生活纬度上的差异
与双亲一块居住的青少年认知决策上得分显著低于与母亲、祖父母、其他亲属一块居住的青少年(见表2-4);与双亲一块居住的青少年认知行为上得分显著高于与父亲、祖父母、其他亲属一块居住的青少年;与双亲一块居住的青少年认知倾向上得分显著高于与母亲、其他亲属一块居住的青少年。
三、总结
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具有阶段性[5],小六、初一年级是认知风格发展的关键期。高三、大学学生多能考虑多种可能性假设,多采用灵活的认知方式解决问题;而小六、初一更注重整体认知方式,注重整体,忽略细节,而初三至大学的学生则更喜欢采用局部的认知加工方法。认知行为维度上,初三、高二的学生喜欢独立工作,小六、初一、初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则偏向人际关系导向,喜欢与人合作完成工作。初三至高三年级学生喜欢冒险,喜欢面对陌生、变化的环境,而小六、初一学生则偏好熟悉的环境。
高三、大学学生能多角度看问题,但思考问题不够深刻,小六、初一、初二、高二年级学生则用单一的方式解决問题,初三至大学学生可能忽略问题细节,从而导致较低的学业成绩。初三、高二的学生更独立[6],容易给人留下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错误印象,被老师当问题学生,其实这只是不同学生认知认知方式的独特性。初三至高三年级学生更喜欢挑战不熟悉的环境,而小六、初一学生做事更务实,一步一个脚印。
女生偏向于采用灵活地、与他人合作的认知方法解决问题[7],能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但可能不能深刻思考问题;男生喜欢采用单一、独立、冒险的认知方法解决问题,能深入考虑问题,但往往给人留下孤僻的印象。
独生子女更喜欢冒险,喜欢变化的环境,自己独立决断。而非独生子女则喜欢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规则做事,对变化的容忍力差,不喜欢创造,喜欢按照别人的安排去做事,尽量避免变化的环境。
人均月收入在901元以上的青少年喜欢根据场景进行决策,偏向于按给定的规则做事情,喜欢按别人的要求做事,在601元—900元的青少年喜欢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做事,刚愎自用,往往给老师留下不听教导的坏印象,而老师恰恰不喜欢这类学生,所以要教育这部分学生要遵守老师提出的要求。
与双亲一块居住的青少年喜欢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做事,遇事自己做出决定,而与父亲、祖父母、其他亲属一块居住的青少年偏向于场景决策,喜欢按给定的结构、程序和规则做事情,高兴去做他人要求他们去做的事情[8];与双亲一块居住的青少年偏向于采用独立的认知行为方式处理问题,喜欢独立工作,对人际问题不敏感,具有冒险的认知倾向,对变化的容忍力高,而与父亲、祖父母、其他亲属一块居住的青少年偏向于与他人合作,是人际导向的,喜欢与场景一块做事情或在团体中完成工作,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
参考文献:
〔1〕Jacqueline B. Persons. Symptom Severity at Week 4 of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 Predicts Depression Remission [J]. Behavior Therapy, 2019,(06):791-802.
〔2〕Richard T. Liu. A Latent Structure Analysis of Cognitive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 in Adolescence [J]. Behavior Therapy,2019,(07):755-764.
〔3〕方晓义.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青少年心理学著作《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一书读后有感[J].心理科学,2011,34(03):767.
〔4〕晋丹丹.青少年认知风格、自我同一性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193-194.
〔5〕康廷虎,阴国恩.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认知风格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04):266-271.
〔6〕罗伏生,王小凤,张珊明,沈丹.青少年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特征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01):93-96+90.
〔7〕王馨.瑶族青少年归因风格特征实证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6): 52-55.
〔8〕沃建中,孙慧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02):90-94.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