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野下流动人员前端数据采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11-29贾晓越

关键词:犯罪预防大数据

贾晓越

摘 要: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公安领域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警务的基础,它对于现代警务模式的形成以及提升公安机关执法水平与执法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大数据基础的前端数据采集更是在犯罪预防、社会治安管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当前警务工作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警务工作中总会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拟从当前我国的流动人员前端信息采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我国流动人员前端信息采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前端数据采集;犯罪预防

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0-0041-04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动方式的变迁以及资本过度集中在一个区域等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力下,我国部分地区人员呈现出高速流动的趋势。随着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最开始大数据应用于经济领域,近年来逐渐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因此,公安机关也开始依托大数据平台,综合各类警务资源以及社会资源去开展警务工作,实现“打、防、管、控”为一体的社会治理目的,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公安前端的基本数据收集成为大数据监管的重中之重。

一、大数据及前端数据采集的概念界定与特征

(一)大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認为,大数据是一个足够大的数据集合,可以实现捕获、存储、管理和分析等功能,远远超出传统软件工具[1]。研究机构高德纳咨询公司认为,数据是一种资产,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全体数据的收集和全新的数据算法,使大数据运用主体得以掌握更有力的决策力和洞察力,使流程更加优化和可行[2]。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关系混杂、动态持续、变化不定,需要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在合理的时间内实现数据的撷取、存储、分配、提炼、集成和分析,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资讯和信息,用于辅助和优化决策[3]。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大数据是指收集、处理、存储、更新和应用大量数据的过程,通过上述的数据处理过程可以加快数据收集与分类的速度,提升数据实时更新的速率,提高数据综合利用效率,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大数据本身就属于一个新兴的事物,它与传统的数据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数据基数大。随着计算机、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大数据的产生与应用成为可能,人们将不同终端收集来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减少数据信息的损耗。二是数据种类丰富。人们的生活涉及各个方面,并将产生各种数据信息,而这些信息又属于不同类型,用不同形式的数据表现,具体包括字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其他形式。三是数据价值的差异性。顾名思义,大数据是一个庞大的数据集合,导致数据与事物之间存在锯齿状的关系,有的与事物有直接的关系,有的与事物有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与事物没有关系。四是数据处理的技术要求高。大数据是一整套数据处理程序的集合,它是集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分析以及数据的使用的一套工作流程,这一套的处理流程就需要强大的信息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二)前端数据采集的概念与特征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云存储和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大数据基础的前端数据采集是指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将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源挖掘、采集、录入以及整合的过程,满足大数据平台处理中心对于各类型基础信息的需求。前端数据采集不但保证了大数据平台的运作与更新,而且它还保证了大数据中心内部数据的鲜活、实时和真实。同时,大数据技术为公安机关全面进行社会面的管控以及全维感知社会风险奠定了基础。流动人员的登记管理,是公安机关控制和管理流动人员的最基本的警务活动,公安机关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将流动人员的信息登记在册,全面掌握本辖区内的流动人员底数,在整体公共安全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前端数据采集作为一项基础的大数据工作,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前端数据采集依赖于某些信息处理技术和硬件设施。就拿流动人员的登记为例,采集流动人员信息的时候就需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撑,同时还应配备一定的录入设备。二是前端数据采集需要建立在强大的信息存储技术之上,如果不能提供强大的信息存储技术与信息存储后台作为技术保证,那么从各个前端数据采集终端收集来的海量的数据将不会被导入大数据中心,将无法实现全维感知社会风险以及全面进行社会治安防控的管理目标。三是前端数据采集具备数据过滤与归类的功能,前端数据采集并非将各种数据都采集过来,而是通过不同的前端数据采集平台,将不同种类的数据分门别类地进行收集、上传与存储。

二、当前流动人员前端数据采集的问题

当前由于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人员流动的频率加快,给现阶段流动人员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依托大数据对流动人员的信息进行管理,是当前进行犯罪预防与社会管理的必要手段。但是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流动人员的前端数据采集也存在着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笔者认为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关于流动人员的前端数据采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投资建设轻运行维护,用户体验差

公安机关各个部门对于公安信息化的建设认识程度都很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就会发现,基层警务信息系统在建成使用时由于运行维护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很多信息系统运行流畅度差,给基层警务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就拿流动人员登记的计算机系统与手机终端为例,经常会出现使用不流畅的现象,而且基层公安机关没有专业的运行维护队伍,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只能暂缓工作的进行,等待专业的人士来进行维修,常常将本应完成的工作任务推迟延后。

(二)公安机关对于科技信息化理解与认识的程度不高

部分民警对于科技信息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文件传输、信息查看、数据的检索之类的初级阶段,缺乏对警务大数据宏观使用的思维。以流动人员的登记为例,很多工作人员对基础数据采集的认识程度不够,再加上重复的工作过程,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三)基层民警的科技应用水品不足

很多基层民警的个人业务能力有待提升,大家对于办公系统的应用仅停留在打字、上网阶段,缺乏深度的挖掘使用。流动人员的登记就属于警务信息系统使用的一个典型,由于复杂的操作系统,民警的使用积极性不高。例如,系统设计时缺乏统筹思维,民警经常要面对多套系统重复登录的困境,“不好用”“不想用”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前端数据平台对基础数据的筛选、把控能力弱

前端数据平台负责基础数据收集与传递,但是,往往在收集数据的环节就会出现数据内容不规范、重复收集数据、数据信息不准确等问题,这一系列的原因最终导致基础数据失真,最终导致大数据在碰撞环节出现错误,难以正确指导日常警务工作的开展。以流动人员的登记为例,由于流动人员的登记涉及很多个人信息,一般当面录入信息准确率是最高的,往往自主申报平台、企业申报平台、中介申报平台只能反映该流动人员的部分真实信息,其余的信息在准确性方面就大打折扣。

(五)信息安全意识不足

由于公安机关在办理流动人员登记的时候,需要录入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而且其中涉及大量公民隐私数据,同时在信息录入的时候需要进行个人信息资料的调阅。在使用这一系列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漏,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六)基础数据的鲜活性难以保证

大数据顾名思义就是将大量的零散的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存储、使用的过程,只有保证基础数据的全面、准确、鲜活,才能保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应用能够在日常的警务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流动人员本身具有流动性强、监管具有滞后性、底数掌握难度大、流动人员信息申报的被动性等特点。因此,在流动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中,公安機关难以准确地掌握流动人员的情况,往往具有消息的滞后性,进而导致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监管漏洞。

(七)关于流动人员管理的政策宣传不到位

关于该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涉及流动人员自身利益的政策性宣传不到位,例如涉及流动人员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求学等方面的政策普及度不高,往往很难调动流动人员自主进行流动人员登记的积极性,仅仅依靠公安机关的宣传很难达到普惠的局面。二是涉及流动人员自身义务的内容以及流动人员登记的法规普及度不高,在实际的警务工作中可以发现很多的流动人员对流动人员登记的政策表示很不理解,往往给公安机关工作的开展造成巨大的困难

三、改善当前流动人员前端数据采集困难的对策

针对当前人员流动方式的便捷化、人员情况的复杂化的特点,以及在当前城市安全管理的新要求下,对于流动人员的规范管理是符合当前城市发展与城市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的。完善当前流动人员前端数据采集的工作是符合智慧警务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的,也是加强基层社会面管控的重要手段,不但能够减少犯罪的发生,而且还能够充分发动社会成员参与到社会治安管理的活动中去,弥补基层公安机关控制力薄弱的局面。针对当前公安机关流动人员前端数据采集的困境,笔者根据查阅的资料,以及实际的调研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加强宣传动员,明确主体责任

1.加强政策宣传,增加流动人员自主登记的积极性

在日常的警务工作中,公安机关对于流动人员登记的宣传工作显得相当滞后,缺乏贴近老百姓自身利益的宣传和政策普及,导致老百姓对于流动人员的登记工作缺乏思想认识和登记热情,甚至出现排斥的情况,导致前端数据的采集出现工作瓶颈。所以,公安机关特别是承担流动人员前端数据采集的公安机关业务部门应结合当前自媒体的宣传形式,发掘多样的宣传渠道,普及关于流动人员登记的政策、法规,激发老百姓的参与热情,降低流动人员前端数据采集的工作阻力。

2.完善协同管理,明确流动人员登记的责任

当前流动人员前端数据采集呈现出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真实性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安机关在获取数据时具有滞后性,往往是在公安机关在排查的时候才会发现问题,导致数据在公安机关合成作战时的利用率低,为基层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多困难。所以当面对这一问题的时候,公安机关应该明确流动人员相关者的责任,完善流动人员前端数据采集的责任机制,明确流动人员工作单位、居住社区、房东等相关主体的督促监督义务,实现流动人员前端数据采集工作的多主体协作监督的局面。

(二)加强民警培训,提升业务素养

1.提高民警科技应用意识,弥补不足

部分民警对于科技应用的积极性不高,对于科技信息化的理解程度不高,往往在工作中没有足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部分民警对流动员前端数据采集工作的认识程度也不高,往往忽略了该项工作背后的附加效益,对思想的理解不够,导致实际工作热情低。针对上述情况,公安机关要加强民警的思想教育,提高民警参与热情。

2.提升民警的信息安全使用意识

由于流动人员的登记是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过程,难免会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内容,尤其是在办理流动人员登记的时候要进行一定的信息资料调阅的工作,在这个工作环节中,如果缺乏信息安全的使用意识、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技术措施,那么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将无从谈起。所以应加强民警规范使用个人信息的警示安全教育和完善相关操作规范,使民警能够在合法、合理、规范的环境中使用公民个人信息,避免因个人疏忽而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发生。

(三)完善平台建设,储备业务骨干

1.加强数据平台建设,完善技术的不足

由于流动人员前端数据采集技术以及采集系统的不及时更新换代,导致民警在进行流动人员前端数据采集的时候往往由于软件原因而增加工作难度,很容易抑制民警的工作热情。所以,公安机关信息技术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对基础设备以及基础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保障信息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实施公安数据人才引进和公安机关培训制度

首先,针对当前基础数据采集工作中缺少既精通数据又懂警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应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创新警务数据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其次,依托社会化教育资源,开展大数据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在提高全警对大数据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的基础上,选拔精通公安业务的骨干力量,集中进行大数据业务培训,使其快速成长为大数据战线的生力军,切实推进大数据警务建设[4]。

四、结语

流动人员的管理一直是我国基层警务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大数据技术在警务工作中的应用,流动人员的信息采集也成为大数据平台的一大支撑,它不仅可以发挥犯罪预防的作用,还可以加强对社会面的控制。所以,研究流动人员前端信息采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我国当前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贾云翔.大数据时代下现代警务机制创新对策研究[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19,(01):74.

〔2〕贾云翔.大数据时代下现代警务机制创新对策研究[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19,(01):74.

〔3〕刘绪崇,等.智慧警务:大数据环境下新时代公安信息化建设模式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4〕李志鹏,李丽.大数据时代公安基础数据采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6,(04):76.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犯罪预防大数据
学校生态下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与犯罪预防研究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预防进路——以新型政商关系为视角
情境犯罪预防本土化研究进程及展望
PPP项目常见犯罪预防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构建立体职务犯罪预防网络 加强医疗行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