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诗化的态度美化人生

2019-11-29唐惠忠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黑板华尔兹辞职信

唐惠忠

引言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们都要面对悲伤、怨恨、疾病、绝望和死亡等人生的坎坷。那么,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不同的人生呢?比如有的人忧思百结,总是闷闷不乐;而有的人却笑口常开,充满欢歌。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灵和不同的生活态度。

天上的月亮每月也不过有几日之圆,天空和大地也不是总充满白昼而没有黑夜,一年四季除了春夏还有严寒的冬天……自然天地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它的派生物——人,也是一样。理解了这一点,也就能理解天地人生的根本的悲剧性,理解这个世界与人生的先天“缺失”。如果有一颗正确对待人生“缺憾”的心,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那么这样的人生将是轻松与快乐的。

站台上的华尔兹

肖复兴

浙江湖州一位叫作李云舟的小伙子,是一个小区的保安,他向他的主管提了好多建议,都没有被采纳,一气之下,不干了。他的辞职信写得不同一般,竟然是用文言文的赋体形式写成。你可以说他怀才不遇,你也可以指出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你不得不承认,那赋古风悠悠,洋洋洒洒,有典故,有文采,还有他的抑制不住的心情,或者有那么一点自尊和自命不凡。于是,这篇赋体的辞职信迅速在网上走红,而李被称为“湖州第一神保”。也可以这样说,这是中国第一篇赋体的辞职信,简称“中国第一赋辞”。(突出保安身份与“赋体形式”辞职信的反差。段末说“简称‘中国第一赋辞”,这里的“赋辞”诙谐幽默)

我欣赏这样的年轻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这让单调的生活有了起色。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个认真的年轻人。(“另一个认真的年轻人”引出下文)

这个年轻人是一个小区收发室的人员,这样的工作可谓很枯燥了。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拿支笔,正襟危坐,往纸上写着什么。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过去,和小伙子打招呼,一看他正在练美术字,双线镂空的美术字,满满地写在了一张废报纸上。我夸他写得真好,他笑着说天天坐在这里没事,练练字解闷呗!

我转过头,看见收发室的窗前挂着一块小黑板,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几门几号有挂号信,几门几号有汇款单,无论是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都写成斜体的美术体,分外醒目。一笔一画,一丝不苟,写得正经不错。走过那么多的小区,还从没见过哪里的收发室前的小黑板上有这样好看的美术字呢!而这,都是那个年轻人的杰作。可用他的话说,练字,只是解闷。(以“练字”来“解闷”,可谓别具一格)

其实,解闷的方法有多种,喝喝小酒,看看电视,下下棋,都可以解闷。小伙子选择了写美术字,即使往小黑板上写邮件通知,也要用美术字写得那样整齐,那样好看,就像学校里出板报一样正规。我对这个小伙子心生敬意,因为这体现了一种驾驭环境的能力,在不是很优越的环境里能把自己的心情调节好,实在是一种智慧。这又使我想起前段时间遇到的一个不相识的女子。(“在不是很优越的环境里”照应了前文的“这样的工作可谓很枯燥了”,“这又使我想起前段时间遇到的一个不相识的女子”,再次过渡)

那天忙完工作已经很晚了,天气阴沉,风也很大,我在路边等公交车。站台上没几个人,车好久没有来,着急的人早打的走了,剩下的人有些无奈。这时候,走过来一个姑娘,黑暗中看不清她的面孔,但她个头高挑,身材苗条,穿着一条长摆裙子,还是很养眼的。但公交车并没有因养眼的姑娘的到来而提前进站,等车的人们还在焦急地等着,望眼欲穿,有人在骂街了。(联系下文看,相关对比很鲜明)

不知这个高个的姑娘是刚逛完商厦,还是刚赴完晚宴,或是刚刚下班,总之,她显得神情愉悦,一点儿也不着急,竟然伸展修长的手臂,在站牌下转了两圈——是几步华尔兹。风兜起她的长裙,旋转成了一朵盛开的花,汽车站仿佛成了她的舞台。(读此段,可明白標题的由来)

这一幕,留给我的印象很深,记得那一晚的站牌下,对这个突然情不自禁地跳起华尔兹的姑娘,有人欣赏,有人侧目,有人悄悄说:神经病!我当时想,同样的夜晚,同样的大风,同样的焦急,人家姑娘的华尔兹,能够在自娱自乐之中化解焦灼,是本事,也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平和的心态”直击本质)

生活中,并不是每天都会下雨,也不是每晚都出星星;花好月圆总是属于少数人,月朗风清总是属于幸运儿。大多数的人,大多数的日子,都是庸常琐碎、寡淡无味,甚至会有许多苦涩和不如意,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像这三个年轻人那样,将琐碎的生活化为华尔兹,哪怕是滋生出来一点点的艺术,也会有一点点快乐,温暖我们自己的心。(“将琐碎的生活化为华尔兹”的“华尔兹”已有了虚指义)

(选自《时代青年》2014年第8期,有删改)

赏析

辞职信可以用赋体写得“古风悠悠,洋洋洒洒”,收发室的小黑板可以用斜体美术字写得赏心悦目、“分外醒目”,而焦灼的等待也可以如华尔兹一样优雅。作者用心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小感动,且善于联想,巧于组合,从而形成写作材料,并将它们有机地组织成篇。

在文中,作者满怀敬意地讲述了三个小故事,展现每个故事后都用一段精要的议论进行阐发,最后直接点透三者的相通之处,水到渠成地归结出“将琐碎的生活化为华尔兹,哪怕是滋生出来一点点的艺术,也会有一点点快乐,温暖我们自己的心”这一主题,读来颇具启发性。值得注意的还有评议第一个故事时着力突出“第一篇”,后两个故事的叙述、评论中则多用对比;至于“竟然伸展修长的手臂……旋转成了一朵盛开的花”的细节,则进一步增强了全文的感染力。

风不能把阳光打败

毕淑敏

“但是”这个连词,好似把皮坎肩缀在一起的丝线,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比喻运用灵活)

比方说:你这次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比方说:这女孩身材不错,但是皮肤黑了些。(举两个实例,读者更好理解)

不知“但是”这个词刚发明的时候,对它前后意思的分量是否大致公允。也就是说,它只是一条单纯纽带,并不偏谁向谁。后来在长期的使用磨损中,悄悄变了。无论在它之前,堆积了多少褒词,“但是”一出,便像洒了盐酸的污垢,优点就冒着泡沫没了踪影。记住的总是贬义,好似爬上高坡,没来得及喘口匀气,“但是”就不由分说把你推下了谷底。(连续两个比喻,富于画面感)

“但是”成了把人心捆成炸药包的细麻绳,成了马上有冷水泼面的前奏曲,让你把前面的温暖和光明淡忘,只有振起精神,迎击扑面而来的顿挫。(行文表达颇具感染力)

其实,所有的光明都有暗影,“但是”的本义,不过是强调事物立体。可惜日积月累的负面暗示,“但是”这个预报一出,就抹去了喜色,忽略了成绩,轻慢了进步,贬斥了攀升。

一位心理学家主张大家从此废弃“但是”,改用“同时”。

比如我们形容天气的时候,早先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

今后说: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

最初看这两句话的时候,好像没有多大差别。你不要急,轻声地多念几遍,那分量和语气的韵味,就体会出来了。(“你不要急”的提醒,如与读者当面晤谈)

但是风很大——会把人的注意力凝聚在不利的因素上,让人觉得太阳好不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风大才是关键。借助了“但是”的威力,风把阳光打败。

同时风很大——它更中性和客观,前言余音袅袅,后语也言之凿凿,不偏不倚,公道而平整。它使我们心神安定,目光精准,两侧都观察得到,头脑中自有安顿。

一词背后,潜藏着的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一针见血,切中肯綮)

花和虫子,一并存在。我们的视线降落在哪里?

“但是”,是一副偏光镜,让我们聚焦在虫子,把它的影子放得浓黑硕大。

“同时”是一个透明的水晶球,均衡地透视整体。让人既看见虫子,也看见无数摇曳的鲜花。

尝试着用“同时”代替“但是”吧!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多了勇气,因为情绪得到保养和呵护。你会发现拥有了宽容和慈悲,因为更细致地发现了他人的优异。你能较为敏捷地从地上爬起,因为看到沟坎的同时也看到了远方的灯火……(借助排比句式获得良好的结果,有效增强了文章的鼓动性)

[选自《阅读(书香天地)》2016年第6期,有删改]

赏析

“但是”不过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关联词,围绕这个词语做文章,作家是不是小题大做了?不,不是的!认真读完此文,细细品味,真觉得别有意味。是啊,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尽管有美丽的阳光,我们却因为风吹草动而足不出户;尽管有迷人的风景,我们却因为路途险远而徘徊不止;尽管有朋友、亲人相伴,我们却因为人生难得知己而叹息连连;尽管考试成绩比上次进步很大,我们却因为数学分数没有同桌高而自怨自艾……為什么我们的视线总盯着阴影不愿移开呢?盲目乐观固然不值得赞美,一味悲观就更不足取了。诚如作者提出的,“但是”这个词虽然普通,然而其背后“潜藏着的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用“同时”代替“但是”吧,当然要谨记,调换的绝不只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全文构思新巧,说理精辟透彻——高举“素面朝天”大旗的毕淑敏是个善于思考的作家,她的文章里常常闪烁着智慧,语言凝练生动(比如标题“风不能把阳光打败”,化哲理为形象,很有吸引力;“记住的总是贬义,好似爬上高坡,没来得及喘口匀气,‘但是就不由分说把你推下了谷底”“因为看到沟坎的同时也看到了远方的灯火”等,或巧于拟人,或妙用比喻,读来极具意蕴),这篇文章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猜你喜欢

小黑板华尔兹辞职信
盼望天晴
刚刚好,先生
热闹
机械舞者
幽默辞职信
智能小黑板
美小学配备防弹小黑板
一千零一个愿望
蛋糕上的辞职信
一封辞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