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1-29余晓雅

新疆农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

余晓雅,雷 钧

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乌鲁木齐 830049

我国技术人才与国外发达国家技术人才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工艺技能方面,而且在职业素养方面也有不少差距。据统计,我国机械工业整体水平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增长值低10%到20%,劳动生产率仅占其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造成原因是我国技术落后导致成本增加。2015年奔驰公司生产总监爱德拉记录中国工厂有151种浪费情况,其中时间、人力、未听取建议及缺乏合作占比例较大,由此现象造成信用损失经济高达60000亿元。企业发现劳动者缺少职业情怀,劳动者不热爱本专业,离岗率增加的趋势最终造成人力资本增加。此外,2011年石化行业调查显示企业对毕业生知识满意度占80%,技能满意度占60%,而对企业文化认同感,责任心仅占40%。同时,企业需求的人才正是具有精湛工艺,创新能力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在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解决企业与劳动力素质的结构性矛盾,教育是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师资队伍培训,完善工匠文化的传承;通过课程设置,实习培训创建工匠精神新模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传播工具,宣传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最终实现现代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经济的发展。

1 “工匠精神”的意蕴

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具有密切关系。研究者对工匠精神并没有准确的标准,李宏伟,别应龙对工匠精神内涵定为五质说,即五种工匠精神,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求福立德的创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以及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肖群忠刘永春用三质说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尚巧”的创造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这些内涵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共同阐述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统一。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内涵有两点。一是精益求精的追求即工匠作品不仅是技艺高超的,而且是劳动者智慧的表现形式,是劳动者反复雕琢,直至完美。二是敬业奉献的态度,劳动者对本职工作具有精湛的技艺与责任心的基础上制作出优质的产品。从个人层面上指个体对问题的认真的态度,具有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工匠精神教育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教育为载体,以实践课程为平台,把精神教育贯穿于教育中,让学生认真学习专业课理论,实践课程,逐渐形成职业素质,敬畏自己的职业的过程。古代工技艺以师带徒传授方式,传递道德精神为主,最终形成令西方仰止的技术文明;到近代化工业,工业机器化代替传统工匠技术,使工匠技艺走向衰落甚至失传;到2016年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在制造业智能化的背景下,企业智能化生产急需技术技能操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方向是数字素养、信息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工匠精神再次受到重视。工匠精神所追求的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与德意兼备的职业素养正是新工业革命不可或缺的精神理念。

2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困境

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自主品牌有170万个,但是能排在世界前300名的制造业自主品牌只有5个。在制造业的质量上,国产基础件产品平均寿命比较短,一般国内国产基础件产品是国外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寿命;国内模具产品比国外平均低了30%到50%.从中发现质量低的原因在于人。我国人才培养现状人存在以下问题:

2.1 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学生在最后一学期在企业实习,但是学生适应实践活动需要一段时间,能力有待提高,使企业效率降低,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产品质量与失误率。

2.2 工匠型师资队伍薄弱

培育工匠精神是教师对学生在教与学的融合过程。对于教师是对全面理念的挑战。根据资料显示,三分之一的高职院校编制不足,出现教师超时上课,跨专业代课的现象,这些使教师教学不专业,教学质量下降。

2.3 社会文化有偏见

人们对于生产技术岗位具有偏见。据新华社报道,2016年理科类,江苏省30所高职院校未完成招生指标。在普通文科,艺术类招生甚至出现了生源倒挂现象。学生实际报到数不及招生计划的三分之一。山东省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职业教育地位低不适宜人才发展。沈达曾对学生就读职业院校原因做过调查问卷,调查显示未考上普通高中和本科选择读职业院校比例比其他比例都要高,其中中职比例达到72.2%,高职比例达到73.1%,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2010-2014年颁布《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分析》指出个别技术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均大于1,说明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因此,社会价值观和文化氛围是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困难因素之一。

3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

3.1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理

学生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前提是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从内心对职业有需求,工作后才会有责任心。传统教育中,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甚至毕业了不知道做什么,知信行模式是解决学生专业困境途径。例如学校开设“专业导论”课程,以专业课为载体,根据企业需求和学校专业的特色设置其岗位需要的职业精神,同时融入学生平时表现考核中。学生在现实场景实习是形成职业情感的过程,是完成职业素养内化的过程。文章采用知信行模式的分层培养模式构建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知信行模式又称0086模式,是行为干扰理论。通过人们获取行为,产生信念,形成行为来改变人们行为的过程。其中三者是具有因果关系。知信行模式把人行为变化划分为三阶段:一阶段是获得知识,是人行为变化的基础。二阶段是树立信念,是人行为变化的动力,三阶段是形成行为,是改变的过程也是最终的目标。由于工匠精神是人行为的内化过程,教育者通过多途径把关于工匠精神的定义,案例的知识传授学生,学生对工匠精神产生兴趣,对以后从事的职业产生热爱,对其进行独立思考,明确从事岗位的责任,在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的感染下产生行为的改变。见图1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结构图。

图1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结构图

3.2 构建“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

3.2.1 从知识层面构建工匠精神的课程体系

在知信行模式中知识是行动的基础,是力量的源泉。第一,课程普及化。工匠精神融入课程中,让学生在潜默移化过程中感受精益求精的艺术。职业学校开设每一个专业,每一个课程都贯穿于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或者创业经历。例如,五年制的高职语文课上有一篇庖丁解牛,讲述丁厨师由于热爱本职业,解牛时追求完美,反复琢磨,最终具备了高超的技能。第二,课程专业化。学校开设专业导论课,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明确毕业做什么工作;让学生精通一门技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第三,课程实践化。开展学生之间专业技能大赛,引导学生追求精益求精的工艺;同时在具有工匠的教师帮助下,学校将获得国家奖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作品,让学生制作作品;在课程实践时,教师以身作则,操作规范。在41届世界技能数控车竞赛中,我国选手工具箱凌乱摆放,而日本选手工具箱整齐摆放。比赛结果证明,工具箱整齐的选手得分要比工具箱不整齐的分数高。此外,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制定学生实习的规范,学生学业考核。第一阶段,学生进入企业时,明确工作作息时间,仪器操作规范,任务奖罚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为工匠精神创造外部条件。第二阶段,企业对学生岗前培训,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第三阶段,制定实习考核指标,在学生完成实习时,企业对学生工匠精神的素质进行考察。

3.2.2 从信念层次构建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信念是知识、行为的关键环节。信念是支配人的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加强劳动教育,通过讲座的形式,开设劳动专业课程,让学生意识劳动价值性,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同时,加大对工匠教师的资金支持力度,增加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高尚师德的教师在行动中让学生潜默移化的形成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品德高尚的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以身作则带领学生操作实习,引导学生爱岗敬业。第二,学校对专兼职教师培训实训,同时支持教师到企业兼职。第三,学校聘请具有工匠精神的行业专家,企业家,校外兼职教师,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第四,把教师工匠精神评价指标纳入考评机制。第五,变教师固定课堂为学生动态课堂,变教师独占讲台学生上讲台,将教师提问学生为学生参与质疑问题,变教师细讲为学生思考,变教师欣赏学生成功为尊重学生失败的教育理念。

3.2.3 从行为层次构建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行为与知识、信念具有密切的关系,更与外部环境有关。工匠精神要根植于学生行为中,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一,弘扬工匠精神人物及事迹。在学校的实训楼宇教室张贴高级教师个人简介与先进事迹。第二,开设技能讲座。邀请获得国家竞赛金牌选手或专家来做报告,用亲身经历感染学生,使其对工匠精神具有更深刻的认识,第三,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学校组织观看中央卫视《中国工匠》等视频节目,提高同学对工匠精神的视觉感受。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