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53例疗效观察
2019-11-29陈玲玲吴梅梅林伟国郑伟兵
陈玲玲,吴梅梅,林伟国,郑伟兵
(福州市第二医院肝胆内科,福建福州 350000)
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导致的肝内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肝纤维化的过程长期持续就会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着重于延缓或阻断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其关键在于肝纤维化及肝炎病因本身的治疗。恩替卡韦为乙型肝炎常用药,具有快速、强劲的抗病毒功效,且不良反应较少、耐药率低,为国内外乙型肝炎治疗的推荐用药[1]。祖国医学将肝纤维化归属于“胁痛”、“肝积”、“肝着”等范畴,该病多因脾肾虚损,即正气不足致外邪内侵,潜伏于肝脏,渐入经络所致,随着病情加重,机体状态发展至“正虚邪恋”阶段,毒邪的长期存在又进一步损伤正气,使机体无力抗邪,最终导致肝、脾、肾脏器功能失衡,逐渐形成肝纤维化,故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关键在于补肾健脾、疏肝理气与和络止痛[2]。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对应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特征的软肝方,与恩替卡韦联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5.26±6.84)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6.37±2.13)年。对照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6.32±7.38)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6.85±2.48)年。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福州市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3]及《肝纤维化诊断与疗效评估共识》[4]中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5]中肝郁气滞证。主症:胁肋胀痛、善太息、嗳气稍舒、情绪抑郁;次症:乳房胀痛、乳房结块、嗳气、胸闷、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苔薄白、脉弦。具备主症、次症各2项,即可确诊。③年龄:18~80岁。④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合并其它病毒感染性疾病;③合并其它严重肝病或终末期肝病者;④合并其它原发且无法有效控制的疾病;⑤沟通理解障碍;⑥近6个月使用过免疫调节和抗病毒药物;⑦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⑧依从性低。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TBIL、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BIL、ALT、AS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BIL、ALT、AST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恩替卡韦胶囊(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30031,规格:0.5mg/粒)治疗,0.5mg/次,1次/d。
1.3.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软肝方治疗。软肝方:太子参15g、白术10g、菟丝子10g、丹参10g、伏苓10g、醋鳖甲10g、土鳖虫6g、甘草3g。1剂/d,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1.4 评价指标 ①肝功能指标:采用奥林巴斯AU5400生化检测系统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transferase,AST)。②肝硬度指标:采用瞬时弹性成像检测仪(Fibroscan,法国Echosens公司)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肝脏硬度。探头放于患者右侧腋前线或者腋中线第7、8、9肋间,与肝脏实质相对而远离肝脏边缘,探头与皮肤垂直后稍微加压,连续成功检测次数应≥10次,取平均值作为肝脏硬度LSM值(无法取得LSM值或四分位间距>1/3者为检测失败)。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s )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s )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TBIL(μmol/L) ALT(U/L) AST(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n=53) 134.89±7.22 18.54±7.43a 236.78±64.14 70.58±25.63a 208.64±22.34 39.87±16.35a观察组 (n=53) 136.46±9.23 16.54±6.88a 229.87±58.72 65.13±30.55a 206.84±20.11 43.21±17.96a t 0.975 1.438 0.579 0.995 0.436 1.001 P 0.332 0.154 0.564 0.322 0.664 0.319
2.2 肝硬度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LS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SM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的LSM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LSM值比较(±s ,kPa)
表2 两组LSM值比较(±s ,kPa)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n=53) 14.23±2.06 13.46±1.68 2.109 0.037观察组(n=53) 14.16±1.98 12.55±0.98 5.305 0.000 t 0.178 3.406 P 0.859 0.001
3 讨论
肝纤维化作为肝硬化前的过渡阶段,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直至发展至后期门静脉高压及肝功能障碍才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此时多已无法阻止肝硬化的进展,肝脏功能将急剧衰退,故在肝纤维化时期及时进行有效干预非常重要[6]。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一方面需对病因进行治疗,即进行抗病毒治疗,另一方面需有效干预肝纤维化。在慢性乙型肝炎病因治疗方面,恩替卡韦具有重要作用,其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具有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的功效,可磷酸化成为三磷酸盐,与乙肝病毒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结合,进而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的活性,即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启动,从而能高效抑制乙肝病毒DNA的复制[7]。因此,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恩替卡韦的主要作用是抗病毒,其缓解肝纤维化的功效相对较弱[8]。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取得良好效果,且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已取得良好成效[9]。因此,本研究采取恩替卡韦联合软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肝硬度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并且,联合应用软肝方的观察组患者肝硬度值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恩替卡韦联合软肝方可更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软肝方中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功效;白术的作用为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且长于补气以健脾;菟丝子可起到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效,可治情志不舒;土鳖虫、醋鳖甲、丹参可活血化瘀止痛、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甘草的作用为调和诸药。全方标本兼顾,调和肝脾肾,切中病机,故可达到治疗肝纤维化的目的[10]。
综上所述,采用软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硬度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