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能计量的采集与运维工作的若干思考
2019-11-29蔡建兰
蔡建兰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0
1 电能表数据采集管理
电能表数据采集工作可为电网运行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直接关系到线损管理中的数据质量。电网中的电能量一般从线路首端流向线路末端(即电力用户),故具体可从线路首端表计、台区考核表及用户表计等几个方面来加强抄表的工作。台区考核表作为电量数据的中间环节,对分析电量数据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应详细分析可能影响准确度的各个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合格率。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计量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故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智能电表的用户覆盖率逐年提高,智能电表的远程集中抄表功能,可显著降低人工抄表成本,并能提高用电数据采集的准确度,对加强线损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集中抄表技术可实现线损计算的相关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从而提高线损计算的准确度[1]。故加强线路管理,应大力推广使用智能电表,提高抄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采集准确率
2.1 影响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数据采集的因素
影响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数据采集的因素较多,如算法,、通信系统所采用的通信规约、通信所走的路径、采用终端的设备质量等,都会对用电信息采集的准确度构成一定的影响。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涉及到众多的设备厂家,不同生产制造厂家的设备,在用户信息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所采用的通讯规约类型也存在差异,对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该注意加以区分。
2.2 采集准确率评价
用电信息采集在电力企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该采用设备质量可靠、算法较为先进、同时传输质量较高的通讯系统,保证电量信息数据能够准确传输到电量系统中。用电信息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也是电力企业进行电量结算的重要信息。如果经采集到的数据,与实际的用电信息数据更为接近,则表明该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数据采集准确率越高。
3 提升电能计量采集运维工作水平的措施
3.1 依照规范操作来进行安装
要有效降低电能计量的误差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在安装电能表系列装置过程中,必须要严格依照相关的安装和调试规范加以操作。在电能表的类型选择上,必须要选择更加先进同时稳定性更高的。对于电能表来讲互感器设备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需尽可能选择复合式电流互感器设备,其在工作过程中的承载能力相对较高,通常在额定负荷条件下可保证电能计量工作精确度。在实际的安装工作中,必须要充分结合电力系统的整体负荷状况对互感器设备的类型进行有效的选择,保证互感器设备在额定负荷工作环境下正常稳定工作。
3.2 电流互感器的倍率设定
对电流互感器的倍率大小以及计量装置回路的工作状态进行准确的检查,有效防止人为性错误操作造成电能表的计量精确度下降,因此必须要对电流互感器的倍率大小以及计量回路进行准确的检测。在电力供应过程当中,一些用户经常会更换较大倍率的电流互感器,以此来降低电能表的计数大小,甚至还会存在将新安装的大功率电流互感器直接安装在原有的互感器铭牌上。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单纯只看铭牌参数,还需要检测电能表的实际费率和铭牌当中的参数标注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需要有效检查电流互感器的回路以及系统内部的线路开路状态,对系统当中的二次端子的极性条件,以及在连接线方面是否存在错接等问题来进行有效的检查和判断,通过电流互感器和线路检测的方式可充分防止设备被不良调换,或者是存在续接线路断开等不良问题,以此来最大限度上降低电能表的计量误差概率[2]。
3.3 合理设置计量点位置
在电能表的安装工作中,需对计量点的具体位置进行合理的选择,在选择计量装置点位过程中需要确定好计量装置的安装区域,以此来确定计量点的具体位置。在选择计量点位置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有效降低电流互感器内部的实际负载大小,以此来提高电能表的计量精确度。电能计量位置如果设定准确,可有效降低互感器和电流表之间的导线距离,这样可降低线路的电阻大小,让整个电流互感器在工作过程当中的负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进行安装工作之前需选择出合适的安装位置,通过线路连接最优化的设计方法来有效降低电能计量装置的工作误差。
3.4 科学运用计量方法
科学运用计量方法来避免电能表的计量误差问题。在变电站当中和电力用户之间,首先,通过在高压线路当中安装相应的失压计时仪器设备,可对各个不同的用电时间段电压的施压时间长短进行准确记录,然后对电能计量工作当中存在的各种故障问题进行实时监测,由于在电能计量工作当中会存在诸多的计量数据影响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电力供电单位的经济效益不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实现了供电单位的智能化管理。其次,需要充分注意不同的计量点所使用的电能表类型也各有不同,比如在针对变电站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的高压计量工作中,需使用三项三线二元件电能表,同时互感器设备需要使用V/V接线方法[3]。
4 结语
电力企业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管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新型电力设备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严格加强对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落实,并不断学习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掌握电力计量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加快电力计量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步伐,从而最终实现电力计量管理水平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