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法律援助的责任和意义

2019-11-29

活力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群体

(黑龙江省法学研究所,哈尔滨 150090)

一、法律援助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法律人权保障制度

2004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我国宪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国家不仅要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应当享有的各种权利,而且要创新制度安排,通过制度设计为社会成员实现应当享有的各种权利提供制度和物质的保障,当社会成员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无法实现应有的权利时,国家有义务提供必需的帮助,保证社会成员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

法律援助法律规范属于社会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法调整的是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关系的法律规范,其目的在于,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其他需要扶助的人的权益实行必需的、切实的保障。法律援助作为我国一项司法人权保障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制度来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法律规范;完善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可靠的“安全网”。从发展趋势上看,法律援助应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之一。我国的法律援助在现阶段,突出表现为是一项作为对特殊群体的法律保障制度。从法律援助社会需求来看,法律援助应成为国家的义务,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之一。这是保障人权和公民权的要求;是平等和正义的法律价值的要求;是调整社会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要求。

二、法律援助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责任

厘清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和“政府责任”的区别、界定两个概念,对于明确法律援助是国家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国家责任充分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我国《法律援助条例》明确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考虑到条例在性质上属于行政法规而非法律,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责任是恰当和准确的。然而,从国家与政府的关系来看,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是国家实体的一部分,主要用以实现国家的各项行政职能。法律援助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人权保障制度,其实施主体应是国家而非政府,国家与政府的不同内涵,决定了法律援助是国家责任。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不仅确定了政府的法律援助义务,也为民间组织在法律援助中发挥应有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法律层面的“法律援助法”,应当明确确定法律援助是国家责任。

明确法律援助是国家责任,可以更好地促进法律援助的发展。国家责任强调的是:一个国家要为其国民的生存、发展、安全、健康、幸福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承担和履行责任;现代社会保障的特点之一是以国家为首要主体,法律援助作为一项国家的法律保障制度,应是国家全方位的责任。明确法律援助是国家责任,可以更好地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促进法律援助的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重点在于管理和实施。将法律援助规定为国家责任,有利于国家依法对法律援助的制度和实施进行设计和管理;特别是在操作层面上,有利于法律援助机构与相关部门工作协作,有利于刑事诉讼中公检法司各部门工作衔接配合;特别重要的一点更在于,国家责任体现在国家财政应对法律援助的投入上。法律援助制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民间行为变为国家行为,逐步演变成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的。在法律援助的多元化主体中,法律援助应当首先明确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责任。政府要承担首要的职责,要履行首要的义务,要完成首要的任务。其他社会主体则是政府援助的必要补充,他们在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管理下,自愿参与法律援助活动,使政府援助和其他社会主体援助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援助网络。

三、法律援助是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法律援助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全面实现法律对社会管理的若干功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我们有能力、有经验对法律援助进行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正确实施法律援助,可以使特殊群体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这是明确法律援助国家责任的具体体现,更是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作为调整社会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的法律规范,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通过法律援助,使得社会成员不论经济条件好坏和社会地位高低,都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促进实现司法公正,正是法律援助工作的核心意义所在。法律援助制度的健全和有效实施,对于完善我国司法人权保障制度,通过法律援助将涉及困难群体的矛盾纠纷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具体体现法律援助的重要作用。法律援助应当不断适应困难群众的民生需求,发挥法律援助在人权司法保障中的作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通过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帮助困难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基本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将更多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补充事项范围,使特殊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都能够及时地得到法律的帮助,让法律援助成为高品质的免费午餐,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猜你喜欢

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群体
江西在全国首推法律援助“全省通办”服务
农村住房保障制度设计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法律援助是农民工的刚需
对我国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思考
论有效辩护在法律援助中的实现
中日生活保护制度比较及对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启示
俄罗斯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